时间:2024-05-09
□ 顾建锋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课程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要具有开放性”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要求。因而,小学科学必须打破教学时空和教材内容的束缚,不断完善科学课程结构,丰富科学课程内容,深化科学课程教学和评价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主题式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必须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基于课程标准和现有教材,体现学科特点。笔者试以主题式拓展性课程“养蚕”为例,略论小学科学主题式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小学科学教材是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教学主题编排的,每个教学内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有些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因受现有教学条件、时空限制等因素影响,实施较困难。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围绕蚕的生命周期安排了五个教学内容,分别是“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蚕变了模样”“蛹变成了什么”“蚕的生命周期”。由于蚕的生命周期比较长,从蚕卵到羽化大概需要经历一个半月的时间,同时,养蚕也是一门技术活。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饲养蚕并进行持续观察确实比较困难。
为此,学校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基于《课程标准》和科学教材,梳理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结合当地养蚕文化,开发了以“养蚕”为主题的拓展性课程,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养蚕”主题拓展性课程体系示意图
该课程紧紧围绕“养蚕”这一主题进行拓展,克服了教材只关注“动物的生命周期”的局限性,把与“养蚕”相关联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同一主题下的教学内容体系,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为合科教学打下了基础。如养蚕具有较久远的历史文化。养蚕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工具(蚕匾、蚕网、上山用的方格簇等),但教材中未提及相关内容,也无相关配套工具,学校也少有相关的设施设备。因此,学生往往用简易的盒子代替养蚕工具,也就无法经历真实、完整的养蚕过程。《学织蚕网》《给蚕安家》这两课,解决了养蚕过程中部分配套用具的问题。这样的“主题式”拓展课程的设置,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与延伸。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STEM理念也强调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要有机融为一体,倡导跨学科整合的学习方式,使“养蚕”这一主题式拓展性课程在开发和实施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科学和语文学科都有关于养蚕的教学内容,科学观察活动、实验活动也可以在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找到契合点。
在“养蚕”主题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学校以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为目标,挖掘各学科中的课程因子,通过提炼整合,以拓展课程内容。如《话说养蚕》是基于语文、美术和科学学科整合而来的课程内容,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学生可以用文字描述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用测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描述蚕吃桑叶、排便、眠等生活习性,最后用观察日记、绘本故事、交流会等方式分享课程学习成果。
《我们来抽丝》《做蚕沙枕》等内容体现了科学拓展性课程与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整合的价值。如《做蚕沙枕》中,学生了解了蚕沙是蚕二眠到三眠时的粪便,是一味中药材,将其缝制成蚕沙枕使用可以起到清凉降火、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然后学生应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习得的缝纫布袋的技术,亲手缝制蚕沙枕。
这样的课程内容,是立足于科学教学内容,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多门学科进行的整合、拓展和细化。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拓展知识,而且利用其他学科所学的技能将科学知识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技术素养、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体现了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的宗旨。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拓展性课程建设要与实验室、图书室、实践基地建设和校园文化环境布置等相结合,有机整合学校附近企业、社区、科技场馆、科研院校及科技工作者等社会性科学教育资源,建构适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拓展性科学课程。”因此,学校要积极挖掘校外资源,丰富校外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场所,联姻校外资源,努力实现一项内容牵手一个校外实践基地,从而形成课程合力,切实解决“养蚕”主题拓展性课程在开发与实施中的困难。
例如,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养蚕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桑叶成了稀罕物。早几年是城里的家长到乡村找桑叶,如今农村家长也犯难。学校与周边的养蚕基地、学农基地开展合作,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参观蚕桑基地》《学种桑树》等课程内容,还有效解决了养蚕的桑叶问题。此外,邀请民间养蚕高手、养蚕科研人员等既参与课程编写指导,完善“养蚕”主题教学体系,弥补了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缺憾,又能为学生系统讲解《养蚕史》等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养蚕的历史与文化。学校还可以邀请有关技术员进校进行指导,借助专业人士的技术力量帮助学生解决养蚕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点。如指导学生解决蚕卵因温度偏低不易孵化等问题,有效提高蚕的孵化率和成活率,为学生的观察研究、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小学科学主题式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破茧化蛾”的过程。学校必须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基于课程标准和现有教材构建课程体系;必须基于学科特性,加强学科整合,以丰富课程内容;必须联姻校外各种教学资源,形成课程合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