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名言警句里看门道——浙江省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高二考试作文评析

时间:2024-05-09

◎邱昌海

浙江省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老的文化典籍里有不少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虽然产生于古代,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做出辨析或阐释。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津】

这道作文题语料出自课本“单元学习任务”,属于名言警句类作文。这类题目往往列举两三位名人的名言,要求对这几句名言综合思考,挖掘其相通的核心概念,然后探究其对立统一的关系,再据此立意。而这道作文题又有些不一样,因为材料中提供的四句名言警句是并列关系,题目要求任选一句,所以不需要将它们综合起来思考,而是要深入思考所选名句的思想内涵。

审题看似简单,但还是有少数同学不以为意而偏题、离题:一种是所选名句并非材料中提供的四句之一;一种是立意为这四句中的一句,但通篇找不到一句“原句”。

另外,材料中有一个“;”值得关注。分号说明立意有前后两个取向:一个可以看作是名言警句的“正解”,就是大家一般的解读;另一个则可以看作是名言警句的“新解”。审题审到这个程度才叫到位,审到这里就知道立意的高下:显然“新解”的立意要高于“正解”。因为同学们身处新时代,要敢于创新,要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第一句是《论语》里的句子,讲的是为人处世的“恕”。推己及人,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品质对于“独生子女”这一代人来说,可谓稀缺。个人如此,国家亦然,比如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可作反例。

第二句是荀子《劝学》里的句子,讲的是做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恒心无价,但简单的重复只能换来良心的自我安慰,只有在“恒”上注入方法,讲究技巧,量变才会迎来真正的质变,才能“恒”得有效,“恒”来成功。

第三句是《老子》里的句子,讲的是成功要从一步一个脚印开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确实如此。然而,“始于足下”,就一定能成就“千里之行”吗?如果方向错了,有可能最终南辕北辙。“好的开始”只是成功的一半,“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也可能到不了“千里之外”。另外,就算你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前行,也有很多人未能到达自己心中的“千里”,这个时候你又怎么办?

第四句讲的是道家的“有无相生”,讲的是“有”和“无”的辩证关系。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二元”概念,如果能厘清“有”“无”这一对概念,探究“有用”“无用”的关系,定可以写就一篇佳作。不过,许多人对于道家之“玄”有点望而生畏,选第四句的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中的“拜金”现象、物欲横流,焦虑情绪弥漫,很多源于所谓的“功利”“实用”主义泛滥。这个时候我们特别需要道家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思想,慰藉疲累的身心。

【佳作展示】

佳作1

欲行千里,先知要领

◎黄笑笑

浙江省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2022 级4 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话甚好,即便要行千里,也开始于足下的第一步。但仔细想想,是否迈开第一步就真的可以行千里、走万步了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固然重要,但如果走的方向错了,是否还算千里?也许仍是千里,但方向不对的千里,不值得肯定。我们总是被自己的满腔热忱、壮志豪情驱使着向前走、向前跑,可是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我们真的知道要往哪里走了吗?停下脚步,认真思考,也许要比匆匆行千里更有收获。所以,欲行千里,要先知要领。方向对了,事半功倍,这时候的积累才有价值、有意义。

要领其一,在于“知己”。

这所谓“知己”,意思是了解自己,做好准备。“万事开头难”,先花时间了解自己,弄清自己想要走的是哪条路,耽误点时间又何妨?君不见,有北大博士主动延迟毕业,只为寻找真正的自我,走上更好的人生道路;君不见,传统京剧继承人裘继戎沉淀自己,只为完成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再重新踏上传承与创新之路。他们都是为了走上正确的道路而奋斗、沉淀。了解自己,为自己要走的道路找对方向,才能避免南辕北辙甚或背道而驰的悲剧。

要领其二,贵在意志。

也许有人天真地以为找对了方向,就能一直走下去。在如今这个“内卷”“精神内耗”严重的社会,只知方向是远远不够的。有人承受不住压力,早早辍学;有人挑灯苦读,圆梦大学。有人职场受挫,一蹶不振;有人咬牙坚持,顽强拼搏。选对道路后,更需要与之匹配的坚强的意志力。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去想身后是否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农村娃黄国平“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那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我们的面前;跳水运动员全红婵跳了多少次水,挨了多少寒冷,才换来那惊艳世界的“水花消失术”。相信吧,请用你的意志力不断前进,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是为了梦想而奋斗的追梦人,只要心里有一簇迎着烈日而生的花,朝着最正确的方向行进,千里之路定可抵达。

千里之行,始于前行者寻求方向的态度、不畏艰难险阻的意志力和永不停歇的足下。

倘行而有方,行而有志,则纵有千里之遥,亦必指日可待。

【点评】作者大胆质疑传统名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新的角度进行了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欲行千里,要先知要领”的观点,最后得出“千里之行,始于前行者寻求方向的态度、不畏艰难险阻的意志力和永不停歇的足下”的结论,让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文章第一段温和质疑,点到为止。第二段,先是以退为进,用假设引人思考;紧接着连续两问,可谓发人深省;然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开头两段,娓娓而谈,使得质疑自然而然,既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又为下文的立论蓄势。第三至六段,在前文批驳的基础上破解“怎么样”的难题,设两个分论点,并独立成段,条理清楚,结构清晰。排比出气势,引用添文采。尤其是第六段,作者论述渐入佳境,激情满怀。七、八两段,收束全文,重申观点,拓展深化。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结构过于求稳,略显呆板,缺一点灵动洒脱。

【佳作展示】

佳作2

施物于人,在人而非己

◎邱伊笑

浙江省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2022 级3 班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至圣先师的至理名言自先秦至当代,从神州大地到世界各国,在人们口中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就其字面意义而言,指自己不想要的不要让他人承受。只是,吾之欲即人之欲,吾之不欲即人之不欲哉?非也,是否施物于人,在人不在己。

究其本意,是在教导人们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人考虑,而不应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诚然,这样的思想,有助于营造出和谐友善、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但是,就深层次而言,这也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挖掘得再深些,这句话将己所不欲推及人之不欲,有些偏颇地将他人的想法等同于自己的想法,这就带上了自我的主观臆断。人作为独立的个体,于这个大千世界里遨游,本就有其自身的特性。

换而言之,每个人的好恶不尽相同。就像梧桐爱雨露,而仙人掌不喜;鸟儿好高飞,而鱼儿不喜;仲尼志在大同,功于社稷,而李耳志于“有无”,心系无为。你送给杜甫高官,予他重任,他喜笑颜开,大呼“妙哉”;你任命五柳先生去做那官吏,他却毅然决然拂袖而去,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流传千古。人类是由个体构成的,无数的个体构成“人们”,无数的“人们”才构成人类。单用个人主观的判断而推及这么庞大的群体,显然是不够而显得偏颇的。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却常常忘记——人与人是不尽相同的。父母认为好看的服饰,孩子不一定喜欢;孩子认为极美的物件儿,父母又觉得不合时宜。在最亲密的关系中我们尚且如此,更别提那些萍水相逢的陌路过客了。

因此,依鄙人之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真正内涵,不在于不将自己厌恶的东西施加在别人身上,而在于应认识到:在人的多样性的基础上,能够通过一些人身上共通的好恶,进一步依据其自身的性格来选择如何与其交往。

施物于人,在人而非己,如是而已。

【点评】这篇作文胜在分析说理,体现出议论文的特点,也符合现在高考作文评价的趋势。分析之中,偶有文言跳出,溢出一丝俏皮。最出彩的要数第四段,这个时候,作者写作渐入佳境,举例妙手偶得,论述佳句迭出,有文采而又显真情。第五段自然切入父母与子女的代沟,更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结尾不是对该名句的全盘否定,而是从内涵角度解析,赋予了它新的高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