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台州卷 “别急,多想想”材料作文

时间:2024-05-09

台州卷 “别急,多想想”材料作文

评析:陈连友(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育教学发展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常常会得到这样的鼓励:“别急,多想想。”遇到简单容易的事情时,我们也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提醒:“别急,多想想。”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阐述道理,还可以……

要求:(1)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2)不少于600字;(3)不要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陈老师说文题】

台州2016年中考作文题与去年一脉相承,都是新材料作文,所选话题都贴近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有利于倡导表现真实生活的良好文风;题中巧妙提示文体特点而不作限定,“可以记叙经历,可以阐述道理,还可以……”考生可以运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这道材料作文题审题难度不大,但也不可掉以轻心。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别急,多想想”重复出现,明确提示了话题中心。需要注意的是,“别急,多想想”与“别急,慢慢来”的指向是不同的。“别急,多想想”的重心在“想”,即思考、思索;而“别急,慢慢来”则强调“慢”。如果本次作文,考生写成“慢下来的时光”“享受慢生活”“放慢节奏,享受人生”,那就完全偏离题意啦。

再者,材料所提供的两种情境中,“多想想”的内涵有所不同。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别急,多想想”指的是要静下心来,放慢节奏,换个角度思考,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遇到简单容易的事情时,“别急,多想想”则是指不要仓促从事,别掉以轻心,要知道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有着复杂的内蕴。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情境来叙写,也可综合两种情境来构思,还可延伸开来,联想到生活乃至人生的方方面面,凸显遇事冷静、沉着思考的意义和价值。

来自考场的第一手佳作

别急,多想想

◎台州一考生

初夏的微风吹来,吹拂着我额前的发丝,吹拂着我宽松的衣角,却怎么也吹拂不了我内心的焦躁。此刻,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紧张让我措手不及。中考,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难吗?其实简单!

手中的签字笔顺势滑落,我不想再写,随手撕下这一页。我的所有耐心都被练习上一道又一道的难题所吞噬,我急着想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急火攻心让我疲惫不堪,我慵懒地趴在桌上,闭目,咬牙,捶桌子。这时,爸爸突然进来,见我这般情状,也会意了。“别急,多想想。”爸爸温暖的大手抚摸着我的背,平和地说道。顿时,我坚定了信心。是啊,为什么不静下心来,换个角度思考呢?或许一时解不了的难题只是因为我过于急躁,如果我认真、专注地多想想,也许会得到答案呢。我振作起来,打起精神,重新执笔,耐心地写下一个又一个答案。爸爸瞧见我,笑开了花:“你看,难吗?其实简单!”

简单吗?其实也难!

手中的20元纸币已被我攥得不成样子,手心里都是汗。此刻,我在犹豫,我在徘徊。面对这个残疾的老人,我要不要献爱心?就在五分钟前,我并没有如此矛盾,老人满脸沧桑,破旧不堪的衣着,溃烂得不成样子的大腿,让人心生怜悯,我不假思索就掏出了崭新的20元钱。正准备给他,却被妈妈拦下:“别急,多想想。”她紧紧握住我的手臂,给了我一个眼神。我陷入了纠结:他是骗子,还是弱势群体?如果他是在欺骗人,那么我的20元钱就此打了水漂;如果他是真的有困难,那么我帮助他,不也献爱心了吗?我咬咬牙,还是将20元钱给了他,就赌一把吧。妈妈却摇摇头,无奈地拉着我离开。第二天,在一个偏僻的小巷,我们果然又看到了他,此时,所有的伪装都已收起,原来是个身体健全的中年人,他满脸贪婪,用粗糙的手指清点着他的不义之财,其中也有我的20元。妈妈语重心长地说道:“你看,简单吗?其实也难!”

站在微风中,我轻轻闭上了双眼。静心,耐心,细心,专心。“别急,多想想!”中考,我定全力以赴!

【陈老师评作文】

这是一篇上乘佳作。

其一,切合题意,构思缜密。考生对题意的理解精准、到位,文章内容与材料主旨高度吻合,“难吗?其实简单”“简单吗?其实也难”这两个语段,对材料设置的两个情境作了巧妙演绎,行文中始终紧扣“别急,多想想”,“想、思索”恰恰是难事变易、易事也难的转变契机,构思可谓精妙矣。

其二,结构精巧,行文灵活。本文采用了新颖的结构形式,开头写中考的压力使“我”内心焦躁,不知所措;结尾写“我”终于走出阴影,告诫自己要“静心、耐心、细心、专心”,以积极的姿态面对中考,首尾呼应,结构井然。中间叙写自己的两次经历,“别急,多想想”是两次心绪转变的契机,而这两次的心路历程又是首尾两段中“我”走出心理阴影的契机,全文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小标题的运用,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其三,表达流畅,用语朴实。作者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抒发浓烈的情感,娓娓道来,却别有滋味。长句、短句错落有致,疑问句式适时穿插,心理刻画、对话描写娴熟运用,文笔老练,语言表达富有张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