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陈芊儒浙江省永嘉县崇德实验学校七(3)班
乡情
◎陈芊儒
浙江省永嘉县崇德实验学校七(3)班
一只描着青花的瓷碗,清清的汤上漂着几只虾米,几片青翠的葱花,若隐若现的是粉嫩粉嫩的肉馅儿,鲜美的热气直钻我的鼻孔,直挠我的心尖儿……迫不及待地轻咬一口,鲜嫩柔滑的味道,令我陶醉——
从此我便爱上了故乡温州的馄饨。爱它皮薄馅多的粉嫩模样,爱它鲜美柔滑的可口滋味。馄饨,是我心头挥之不去的一道家乡味。
记得那一年我到上海度假。上海虽被誉为国际大都市,于我而言,它只是比温州多几条繁华的商业街,多几倍的人流量罢了。只是上海的水——一股金属的涩味!这就让我疯狂想念家乡那清冽的溪水,以及那用溪水煮就的馄饨。母亲见我如此想念馄饨,她就去大超市买了各种各样的速冻馄饨,你瞧,燕皮馄饨、元宝馄饨、大馄饨、小馄饨……什么牛肉馅的、蟹黄馅的、虾肉馅的……五花八门,不愧是国际大都市,啥新奇玩意都有,花样比家乡多多了。怀着热切的期待,等待这份大都市的美食,结果却并不如人意。这都市的馄饨,就如这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一样,只能是充饥的快餐,替代不了记忆中那道家乡的美味。
嘴里嚼着这速冻的都市食物,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家乡情景——奶奶为了让我吃上新鲜馄饨,每次包馄饨之前,都会起个大早,跑到菜市场挑选猪肉。按她的说法,肉馅要用三分肥七分瘦的。太肥则腻,太瘦则涩。这样精挑细选,真有点像古代选美时那“增一分太肥,减一分太瘦”的高要求!……选好食材回来,奶奶就开始大展厨艺啦!厨房里响起那首古朴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只见奶奶一会儿和面,一会儿擀皮儿,一会儿又切肉做馅……她擀得皮儿又圆又薄,简直薄如蝉翼;她做的馅儿,又细又滑,犹如肯德基的土豆泥;她包的馄饨,又小巧又精致,酷似一朵朵小云朵,等到下锅时,那一朵朵小云朵在清汤上翻滚漂荡,好不自在欢快!
每当馄饨煮好,奶奶总会端一碗给街坊邻居分享。“送之以桃木,报之以琼瑶”,邻里也常常会回赠一碗八宝粥、一盒绿豆糕……味道比买来的香着呢!这其中,有的不仅是美食的味道,更是浓浓的人情味呀!而如今在大都市里,即使同一栋楼,楼里的住户,素日里也是“相见不相交”,彼此微笑点头就算是打招呼了。那一扇扇坚如铜墙铁壁的防盗门,决绝地将门里门外隔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世界!而乡下邻里间那馄饨的肉香,八宝饭的甜香,绿豆糕的清香,是无论如何也飘不进那严丝合缝的防盗门的。
身处异乡的我们全家,都非常怀念奶奶包的馄饨。那碗热气腾腾的馄饨里,氤氲着奶奶的浓浓爱意,氤氲着邻里的乡情,氤氲着家乡味……
【厉老师评】
自古乡情伤游子,家乡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家乡有许多我们割舍不下的情结。但是这些情愫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表达,方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空洞为真切,更加真实可感地打动读者?这是抒情的难点所在。
本文小作者采用了寄情于物的抒情方式。选择具有她的家乡——温州特色的美食——小馄饨作为抒情的载体,把对馄饨的喜爱、对奶奶的眷恋、对乡情的怀念都寄托在这碗小小的馄饨上。
文章开篇先写那碗刚起锅的馄饨的形、色、香、味,字里行间已然流露对馄饨的喜爱之情。第四段回忆奶奶做馄饨,从一大早挑选食材到和面、擀皮儿、做馅儿……娓娓道来,对奶奶的感激与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最后又以分享馄饨为引子,对比乡村邻里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人情味,以表达对乡邻之情的怀念,进一步提升了文章的主旨。
这样,馄饨作为情感的载体,贯穿全文,使抒情“言而有物”,言而可信,让读者可感可知,引发共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