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周羽蝶 浙江省宁波中学601班
策源地
侠之大小
——学习“中国侠文化”课程有感
◎周羽蝶 浙江省宁波中学601班
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在手里缓缓展开,他愈发恭敬,把地图靠近秦王。电光火石之间,荆轲一手抓住秦王衣袖,一手握住那把锋利的匕首,向秦王刺去!衣帛欲裂,满殿臣子惊惶失态。“大王负剑于背!”有人厉声喊道,提醒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诀别的纵情高歌犹在耳畔回响,而历史的车轮驶向既定的车辙,千古一刺即将迎来它注定的悲剧结局。
“荆轲刺秦与战国‘侠’文化有密切联系。”付老师在讲台上娓娓道来,把我们的思绪从战国拉回至宁波中学的课堂。这节课,正是这一学期选修课程的开端。遒劲有力的板书、别开生面的讲解,上至阳春白雪的侠道,下至明清现代的风俗武侠,从古至今的“侠义”之殿,在我们面前崭露一角。
自选课初期,“中国侠文化”就让我念念不忘。其题材跨度大,综合了政治、文学、历史等,而授课人付老师向以风趣著称。学校开的这门课,确实是别出心裁,当得起“特别”二字。但我们一众学生,又难免疑惑于这个话题到底会如何讲解——何谓“侠”?是来自正史刻画,还是民间传说?而在以治安、法律为重的新时代,侠义精神还有借鉴的意义吗?
在课上,一切解答都浮出了水面。
侠的起源争议颇多,儒、墨等家都各有阐述,而市井间也众说纷纭,在士说、刺客说等说法中徘徊不定。但究其根源,与民间需要关系紧密。“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的“正气”说,也是百姓在动乱时局中所希冀的一种侠节。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侠客身上充满了“正义”“惩恶扬善”的符号,天然地带着褒义色彩。但溯其源头,武侠本质也不可避免地与私刑、反正统等行为有关。而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键盘侠”一类称谓随新媒体的兴起同时出现,又成为另一种网络心态的化身。一切都提醒我们,仍须慎重辨别黑白、把握流向。
当然,除了对侠的起源、发展和变革的探究,传奇小说也是付老师用于捕捉文化进程的着手处。在课前,我对这类小说的认知局限于现代武侠。课上才了解到,从《太平广记》中的《虬髯客》《聂隐娘》至现今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作品,从游侠、豪侠到剑侠,每一个小说形象都是当代社会的剪影。诗文有“文以载道”的要求,寻常人士难以涉足,但武侠是平民化的,无关庙堂之高,只尽江湖之远。“重然诺、轻生死”的品质与古道西风、浊酒大漠的意象勾画在一起,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心目中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诉求。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们谈审美、谈文化、谈传承,兜兜转转,势必要回到侠与当代。侠的精神成了审美和文化,但人人瞻仰未必是好事,把侠客捧上神坛也可能适得其反。还记得“中国侠文化”一课的结课考试,付老师选用的一篇文章谈的是为人的“洁白”,洁白于人格、精神——不要流于空谈和幻想,而要恪守自身。我们读侠文化,也许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吧。
“侠之小者,为友为邻”。民间为上文接了下句,别有一番趣味。的确,我们的世界并不在小说家笔下和说书人口中,所以从《七侠五义》的惊鸿一瞥中走来,从这节课堂走来,随付老师在侠文化的路上捡拾许多,我们终于明白,“为友为邻”显得更真实从容。
向前路看,侠之大小,始终在于你我心中。
(指导教师:付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