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黄欣
2019年9月,我成了浙江省湖州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
在校史陈列室里,我看到了中学时期的王启民。1953年入学的他,是大我66届的学长。学籍档案上贴着他当年的照片,看起来比我们都要稚嫩。我仔细辨认着学长的成绩单,觉得格外亲切。我似乎看到他拿到高分时的雀跃,考砸时和我们一样紧锁的眉头,然后在回家的路上,他也会偷偷点一份埭溪汤包解个馋。
没想到,在那短短的一个月内,我三次见到了王启民先生,三个不一样的他。
第二次见到他,恰逢王启民先生回母校。
老学长回忆起当年在湖州中学的奋斗时光。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同学们都报考了热门专业,只有他选择“石油地质”。“没人干我去干,没人想我来想。”他笑着对我们说,“初心的种子是在这里种下的。”
1959年,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前夕,大庆油田被发现。在一个微寒的清晨,北京石油学院的一位青年暗下决心,踏上了一条改变新中国石油事业、改写世界石油开采历史的伟大之路。
23岁的王启民前往“石油会战”的中心——大庆油田实习。那时,我国的石油事业尚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地质环境复杂、状况特殊,哪里开采,怎样开采,如何加工提炼……种种问题摆在他们面前。外国专家甚至断言:“像大庆含蜡这么高的油田,中国人根本没能力开发。”
前有铁人王进喜立下“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后有无数技术人员夜以继日攻关克难,青年王启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提笔写下了一副气势雄壮的对联——“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横批为“闯将在此”。他还特意将“闯”字中的“马”写得大大的,突破了“门”框。
一年以后,正式毕业的王启民回到了这自然条件艰苦、离家千里的黑金流淌之地。“我们就是要靠自己的力量,闯出中国自己的油田开发之路!”他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条件简陋没有住所,环境恶劣阴冷潮湿,时间久了,他患上类风湿僵直性脊椎炎,常常疼得蜷缩如虾米,但他依然不离井场,取全取准每份资料和数据,认真进行室内实验和系统分析。
通过他的科学分析,这“无解难题”的答案终于浮出水面。他突破了國际上固有的“温和注水”油田开发理论,辩证地提出了“因势利导,逐步强化,转移接替”的新注采理念,最终走出一条低含水阶段保持油田稳产的路子,掌握了低含水期高水平开发的关键技术。
自此,黑色的浆液持续汩汩涌出,来自北方的稠厚乳汁源源不断地哺育祖国大地。他23岁那年的梦想成真了。
仅仅是石油高产并不能使他满足,他又投入实现大庆十年稳产的目标当中。十年,又是十年……他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石油开采向世界高水平迈进的事业中。
第三次见到他,是在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庆祝大会上。我透过电视屏幕,看到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那一天,也是王启民先生82岁的生日。
是什么,让他一生坚持做这一件事?
我在他写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回顾走过的人生历程,从一个贫穷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大学生、一名科技人员,是党和人民培养教育了我。我发自内心感恩党和人民,更要用一生的奋斗来回报。”
指导老师:陈 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