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现阶段对“一带一路”应该注重研究些什么?

时间:2024-04-24

翟东升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学术界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为企业、政府等各相关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由“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然而相当多的研究成果还处于“大写意”阶段,不能适应当前“工笔画”阶段的发展需求。因此,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阶段性特点,加强总结性研究或前瞻性研究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重大国际倡议,我国学术界对此研究热情一直很高。据中科院地理所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仅包含“一带一路”名称的研究机构就达200多家。但不少研究机构对关于“一带一路”的课题研究该从何下手、研究些什么并不十分清楚。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是专责协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事业单位,具有雙重角色,对政府部门而言是服务方或供给方,对社会研究机构而言又是需求方,所以更有必要把问题搞清楚。

现阶段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题目,大体可从以下四个导向为线索。

一是目标(或定位)导向。从“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经济外交顶层设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实践平台的四个发展定位,以及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海南自贸港等重大战略中如何有效发挥作用等视角选题,做深入具体的研究,而不是宽泛浅显的研究。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如何在提升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和层次水平、有效衔接商品服务贸易与对外投资上发挥独特作用?再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该如何理解和践行?

二是问题导向。针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矛盾和困难,目前的相关研究总结成绩的多,提出问题、分析原因的少,开出“良方”的更少。学术界应深入到企业和境外项目中,善于发现问题,回答好“如何看”和“怎么办”。

三是行动导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其内涵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比如,为了倡导某些专门领域的共建合作,相应打造了一些新的合作概念,如数字之路、健康之路、创新之路、廉洁之路等。而与其对应的共建内容如何推进实施,则需要学术界跟进研究,在实践—认识的往复探索过程中把这些概念明晰起来,从而指导具体行动。

四是需求导向。从政府部门制定规划政策性文件,到生产建设企业、金融机构对外开拓国际市场、深化合作,再到国际机构、跨国公司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等,都需要学术界提供越来越深入细致的研究咨询建议。

从以上四个导向出发,各专业类别的研究机构应各有侧重地开展“一带一路”研究,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果纷呈的生动局面。

以下从理论和实践、务虚和务实的角度,补充提出几个急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    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思想和外交思想的集大成者,那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阐释共建“一带一路”,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产物?目前,用中国优秀传统哲学思想阐释共建“一带一路”的居多,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加以阐述的相对较少。

2.    系统开展“_带_路”学术研究,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基础性问题。比如,如何建立一个相对全面客观又易于操作的共建“一带一路”统计体系?这其中涉及到一些更为基础性的问题,需要从国际关系、区域经济、统计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

3.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是否有必要及如何设立一个量化指标体系,用以甄选或量化考核完工项目的质量水平?

4.    目前,国际上有多个促进全球或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计划、规划和倡议,可否本着求同存异的立场,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之相互对接、协同推进?对这类问题,有条件的国内研究机构可以与国外智库联合开展研究,合作研究的过程可能就是对接的过程。

5.    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引导更多的国内社会资本和国外资本积极参与,形成投融资多元化、国际化格局,对此如何切实施策?

6.    如何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有观点认为,在目前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资本项下逆差的情况下难以做到。那么,在一些特定的国家或区域,通过特定的贸易、投资、融资政策安排能否实现突破?

7.    如何尽快解决目前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暴露出的一些短板弱项,如:在国际舆论中的影响力、话语权偏弱;对走出去企业的专业化国际化服务跟不上;我国非政府组织的队伍规模及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偏弱;我国维护海外资产和企业权益的能力较弱,越来越不适应现实需要,等等。

8.    针对国外智库、媒体、政府对共建“一带一路”某些领域事项的误解误判或恶意攻击,我国研究机构如何有理有据地释疑解惑、有力回击?一些世界知名智库的研究实力很强,对共建“一带一路”的研究深入细致。同时,一些知名国际智库秉持良知和中立客观的立场所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研究成果,客观上也给我们帮了大忙。比如,抹黑共建“一带一路”的“债务陷阱论”曾一度甚嚣尘上,2020年以来,陆续有一些西方智库通过调研分析相关国家债务构成和项目融资条款,证明这是一个伪命题。国内研究机构应该学习借鉴国外智库的可取之处,把“一带一路”研究做的更深入更扎实更接地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