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安魂曲

时间:2024-05-09

洛艺嘉

眼前的维也纳中央陵园,有着一种肃穆的美。

“请问,”一个东方男子走过来,打断了我的思绪,“哪里是……”

我伸手指给他看。

“怎么我话还没有说完,你就知道?”他一脸惊异。

“在这里,被人寻找最多的人,就是莫扎特,”我说,“其实,也很容易辨识出来。你看,他在最正中的位置。”

真的是最正中。他的周围,是欧洲古典音乐大师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施特劳斯的墓碑。

维也纳11月第一场雪后,天气阴冷。但即使这样萧瑟的冬日,莫扎特的碑前仍摆着花环,碑基上还放着5支红红的蜡烛。只是不知那献花和燃烛的人是否晓得,这墓碑下并没有睡着莫扎特。

墓碑不繁复,他的头像上,只有音乐女神怀抱着竖琴。他就是为音乐而生的。他只活了35岁,却在音乐之路上旅行了32年。

1756年1月27日,漫天风雪之时,奥地利萨尔茨堡皇家乐队副总指挥利奥波德最小的儿子呱呱坠地了。利奥波德有7个孩子,只有这个小儿子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和他姐姐玛丽安娜活了下来。

莫扎特3岁时,放下手中的玩具,爬上凳子,在钢琴上把刚才听到的音符准确地弹了出来。他只用了30分钟,就学会了一首小步舞曲。他4岁时涂鸦而写的五线谱,让他父亲热泪横流。这是一首颇有难度的协奏曲,“不仅正确,而且深含意义”。

粮食街9号,这座色彩明黄、名曰“哈根瑙尔”的四层楼,就是莫扎特出生的地方了。这里陈列着莫扎特当年用过的小提琴和古钢琴。那时的钢琴琴键没有现在多,莫扎特用少了差不多一半的键,谱写出那么多瑰丽的音乐。

故居的厨房是今天唯一允许拍照的地方,在这里,他母亲格婷也做如今粮食街上Carpe Diem餐馆的咸鲜圆筒菜吗?她做的巧克力,可能没有如今萨尔茨堡到处可见的“莫扎特牌”巧克力好吃;她煮的咖啡,或许没有奥地利最古老的咖啡馆Cafe Tomaselli里的香浓。但她在厨房忙碌时,心里一定涌满喜悦,多少奇妙的乐音飘荡在这楼里呀。

1762年,利奥波德带着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玛丽安娜开始了漫游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音乐神童”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结束长达10年的漫游后,莫扎特回到萨尔茨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

自由

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然而说到底也不过是大主教的一个奴仆而已。莫扎特不得不像他的许多前辈音乐家那样,每天穿着仆人的制服,饭前饭后随时听候主人的吩咐,随时可能遭到主人的斥责辱骂。然而跟前辈音乐家不同的是,莫扎特有更强烈的自尊心和桀骜不驯的性格。他毅然辞去了宫廷首席乐师的职位,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

在那个时代,“自由音乐家”意味着从此没有固定收入,贫困,艰辛,甚至饥饿。

父亲利奥波德曾力劝儿子向大主教赔罪。但莫扎特说:“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

莫扎特离开萨尔茨堡,迁居维也纳。他换过很多住处,其中最有名的是如今的莫扎特博物馆——那座被称为“费加罗之屋”的老式楼房。在这座房子里,莫扎特和妻儿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在这里创作了著名的《费加罗的婚礼》,在这里教授过年轻的贝多芬,其间还被授予皇家室内乐作曲家的称号。

我曾两次跑去那里,可惜它都在装修。无奈,只有从外面遥想一下莫扎特曾经的幸福时光。

安魂曲

圣·斯蒂芬大教堂是维也纳著名景点,1782年8月4日,莫扎特在这里迎娶了韦伯小姐。9年后,他的葬礼也在这里举行。

生活赋予这颗自由的心灵以无穷的音乐灵感,却也将大把的不幸抛给了他。不愿向权贵折腰的莫扎特没有固定收入,他和妻子又都不善于理财。为了维持生活,莫扎特拼命工作——教课、演出、创作,应接不暇。尽管他写出的优秀作品多到令世人难以置信,但日子还是过得相当窘迫。有一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朋友们到他家做客,从窗外看到夫妻俩在屋里翩翩起舞,纷纷赞叹不已。待到进屋后才弄明白,他们因无钱买煤,不得不利用跳舞来取暖。

他的艺术之光耀眼夺目,而他的生命之火却日渐微弱。1791年的一天,一位穿着灰色斗篷的信使造访莫扎特,委托他写一部《安魂曲》。信使不肯透露委托人的真实身份,这让当时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的莫扎特感到,这位使者似乎来自冥冥之中。他含着眼泪对妻子说,这部作品他将为自己而写。

《安魂曲》未能全部完成,莫扎特已在风雪之夜撒手离去。

把最好的一面留给音乐

莫扎特出殡的那天,狂风漫卷,大雪飞扬。几位送葬的亲友都因太恶劣的天气被迫中途返回,只剩下一个掘墓的老人赶着灵车踽踽独行。那是一个埋葬穷人和流浪汉的乱坟岗,莫扎特的妻子当时重病在床,几天后当她来到这里时,已经找不到准确的位置。莫扎特,这位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代旷世奇才,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了。眼前的这个“莫扎特墓”,只是100年后的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建立起来的一个“衣冠冢”。

我宁愿相信这样一种说法:上帝也等不及要听他的音乐,便将他召回了。

坎坷、贫穷、困顿的莫扎特,带给世人的却是那么纯净、优美、欢乐、动听的旋律,即使在为逝者而作的《安魂曲》里,依然是宁静与圣洁远远多于哀伤。突然间,我好像明白了精神科医生为什么把他的《安魂曲》作为给病人辅助治疗的曲目之一。那是因为创造它的人,拂去了现实的不幸,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了音乐,而在音乐里找到了归宿,找到了自己和这世界美好的联系。

无论世事如何纷扰,人生如何无常,还好有莫扎特的音乐给我们带来安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