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探索——以“生活源记”校本课程为例

时间:2024-05-09

王永伟| 浙江省青田县伯温中学

曹建香| 浙江省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体现对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生活源记”校本课程是笔者坚持“知行合一”教育理念,以“生活源记”活动为主题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以社会生活为创新之源,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再带着亲身经历的体验回到“书本”,产生新的认知,提升综合素养。

一、“生活源记”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一)规划实践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活动主题。笔者所在的青田县伯温中学是“五星级花园学校”。学校引入了500余种绿植和100余种名贵中草药,建立了“茶叶”“中草药科普”“蔬菜果蔬”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了独特的“红+黄+绿”的“天然植物园”,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生活源记”校本课程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进行设计,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设定项目主题,提供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习的探究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倡导学生亲身经历整个研究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和培养素养。其实施应注重项目化学习,而项目主题的设定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以及可行性等因素,使其能够覆盖综合素养的实践和培养,如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小组协作探究,合理选择材料和工具,将创意或方案转化为作品,以达成学习目标。

(三)设计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地发展

《指导纲要》提倡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等方式,亲身经历实践过程,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因此,课程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采取过程考评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策略,通过方案设计、合作学习、作品创作、成果展示、经验分享等方式,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生活源记”校本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顶层设计

基于“探究中学习”的课程理念,“生活源记”校本课程以“知”与“行”为主线,立足高中生的社会生活经验,挖掘社会与校园资源。它注重基于生活化的视角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注重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开展项目式探究学习,以弥合课程与生活之间的缝隙,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学习学科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1.凝练课程目标

基于学生、教师、课程、项目四要素,“生活源记”校本课程从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个活动类型出发,凝练课程目标,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生活源记”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价值体认】通过亲历真实的综合实践活动,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能主动分享交流体验和感受,具有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

【问题解决】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观察,形成主题活动项目,制订可行的活动方案,通过文献查阅、调查分析、设计制作、服务实践等活动,形成发现、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创意物化】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制订项目的解决方案,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运用跨学科知识,设计与制作相关作品。

【责任担当】通过问题探究,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积极参与到学校和社会活动中,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

2.搭建课程框架

“生活源记”校本课程是以让学生走进自然、关注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包括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4个类型的14个项目主题(其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生活源记”校本课程的框架

同时,笔者设计了各类型项目主题的主要内容(具体如表1所示),以促进地理、生物、技术、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交叉融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绿色学校,触摸大自然,领略科技之光,体验社会生活,为学生成长赋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表1 “生活源记”校本课程各类型项目主题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活动设计

在课程活动的设计上,“生活源记”校本课程着力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精心设计与布局课程中的“思维碰撞”“思考一刻”“展示交流”“马上行动”等活动,促使学生不仅要掌握具体知识与技术,而且要重视课程中的学习活动,从而更多地去创造、研究、解决、制作、交流、合作和评价。如“欧陆风情步行桥设计”的活动设计如表2所示。

表2 “欧陆风情步行桥设计”的活动设计

(三)课程评价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既要考虑评价主体的多元,也要考虑评价形式的多样。结合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能力体现,以及作品的科学实用与思想创新等,“生活源记”校本课程设计了评价量表,以便教师根据量表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性评定。如“一次性口罩的改良设计”评价量表如表3所示。

表3 “一次性口罩的改良设计”评价量表

三、“生活源记”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项目探究:从“汲取”到“建构”

结合项目化学习的“情境真实具体、知识综合复杂、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手段信息化、学习交流协作化”等特点,“生活源记”校本课程注重开展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整合到新的知识理解中,以促进跨学科思维的整合。

(二)学以致用:从“书本”到“生活”

“生活源记”校本课程通过“明确主题,制订活动方案”“分解任务,开展项目研究”“展示作品,分享实践心得”“总结反思,撰写活动报告”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高架桥侧翻、宿舍供水系统、直饮水机系统增压、口罩改良设计、步行桥设计、光控路灯设计、抢答器设计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三)迭代升级:从“实践”到“成果”

学生在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后,通过不断的反思、收集、分析、调整和改进,把实践转化为研究成果,实现研究成果的迭代升级,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成果报告;学校借助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评选、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青少年模拟政协等助力学生展示交流;结合成果报告,还向相关职能部门、学校、社区提出观点鲜明的建议,以期为解决社会问题或现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四、“生活源记”校本课程的实践成果

(一)课程领航:引领学生多元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助力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实现多元发展。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创新设计、职业体验等各种实践活动,在解决各种问题或现象时,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语言表达、数理思维、信息技术等,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助力:推进教学范式创新

“生活源记”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注重项目化学习的理论研究。在研究美国学者梅里尔的“波纹环状综合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笔者结合项目化学习的特点,构建了“生活源记”校本课程的项目化学习模型(如图3所示),进行了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探索。

图3 “生活源记”校本课程的项目化学习模型

(三)课程濡染:培育特色教研文化

在“生活源记”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课程教研”文化(其内涵如图4 所示)。“课程教研”注重在“合作”“做事”“成长”三要素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文化内涵——抱团前行、成“课程”、成“个人”。学校以“课程教研”理念撬动教研组转型,组建课程开发研修共同体,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为研究起点,通过培训讲座、读书沙龙、主题论坛等方式开展研修,让课程开发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路径,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图4 “课程教研”文化的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着力点,以落实综合素养为课程目标,突出课程的社会特性,注重课程的生活化,落实课程的育人价值。对学校而言,丰富“生活源记”校本课程的内涵,进一步延伸课程广度、挖掘课程深度,有助于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