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减”背景下作业提质的区域探索*——北京市海淀区的实践

时间:2024-05-09

马耀国 牛玉玺 杨智君|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解决当前学校和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作业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领导下,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顺应教育改革要求,回应海淀区学校和师生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发挥海淀区“大教研”的专业优势,以作业提质的“六项赋能”(详见图1)撬动育人方式转变,全面发展与提高教育质量。

图1 北京市海淀区作业提质的“六项赋能”

一、制度赋能:研制“合规好用”的作业文件和标准工具

北京市海淀区以国务院、教育部、北京市等部门发布的涉及作业的系列文件精神为指导,在充分调研师生需求的基础上,针对作业量较大,形式较单一,实践性、开放性和趣味性不足等问题,以单元作业的科学设计和实施为重要途径,基于海淀区近十年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研制作业管理文件和相关标准工具。2021年5 月,海淀区教委颁布了《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海教发〔2021〕13 号),这也是北京市区域层面首个有关作业管理的专门文件。同时,还研制发布《海淀区义务教育学科作业设计模板》和《海淀区义务教育作业设计评价标准》等系列标准与工具,形成作业管理和育人提质的“制度+标准”作业一体化区域实践系统。

区域实践系统一方面制度先行,以政策文件为导向,帮助学校和教师进一步强化作业功能,明确作业布置的底线与红线;另一方面标准导航,通过研发中小学单元作业设计模板与评价标准,帮助教师界定作业类型,明确好作业的标准以及作业设计与实施流程,以专业引领并指导作业实践,提升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文件和标准刚柔并济,规范且有效,为学校和教师进行作业管理提供了切实的专业指导与帮助,也为海淀区持续开展作业系列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系统赋能:建构“三级联动”作业管理机制

海淀区教育体量大,学校发展各有特色,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更加丰富多元。基于此,海淀区主动建立“区—学区—学校”三级联动作业管理机制(详见图2),形成作业管理的多维驱动系统,从宏观层面提高作业管理的向心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图2 北京市海淀区“三级联动”作业管理机制

首先,作为区级教研部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加强专业服务,统筹推进作业管理,包括:制订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研制作业设计模板和作业评价标准,开展作业工作坊研修,搭建展示与交流平台等。其次,学区组织联片教研,包括认真研读和积极落实区域相关文件精神,针对片区学校特点和教师需求,积极探索指向实践、参与性强的互动式研修,帮助教师实现从理念到教学行为的转变。最后,学校开展有针对性和方向性的校本教研,实现作业管理的学校方案与智慧,推动作业管理的校本落地和实践转化。三级管理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区级教研,自上而下,统筹推进,加强了专业指导与服务;学区联片教研,组织研读文件,开展研修;校本教研,实现实践转化。

三、骨干赋能:组织“学做一体”的作业工作坊孵化行动

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关键在教师。长期以来,部分学校和教师还习惯于布置机械、固定的作业,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有所欠缺。为此,海淀区加强顶层设计,聚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于2021 年11 月启动了“作业工作坊”,将作业设计纳入区级教师研修课程,同时还组织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骨干教师的作业工作坊研修。工作坊研修采用“做中学”的研修方式,以任务为导向,开展丰富多样的研修活动。每位学员要完成“四个一”研修任务,即阅读一本专业书籍,设计一份单元作业,撰写一个作业案例,进行一次专题分享。参与三个工作坊研修的教师经过层层遴选,覆盖了海淀区17个学区。

教师通过聆听专家讲座、阅读专业书籍、学习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接受专家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同伴之间合作互助、自主开发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定期分享交流等方式,深度参与工作坊研修。作业工作坊研修开展已经研发了百余个单元作业设计的优秀案例,培养了200余位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优秀教师,他们将所学所获在实践中转化,并作为种子教师在学区和学校范围内发挥引领与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

四、研究赋能:开展“聚焦难点”的作业专项课题研究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申报并成功立项了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作业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聚焦难点,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海淀区的作业管理提供了专业支撑。研究以“如何开展素养导向下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为核心问题,从作业观的构建到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的提炼,再到作业案例的研发,主要包含四项研究内容:开展作业功能研究,建构素养导向下的新型作业观,包括全面发展尊重差异的学生观、从“割裂”到“整合”的作业设计观、从“判断”到“增值”的作业评价观等;开展作业设计研究,整体考虑单元作业目标、情境、类型、结构、功能等核心作业设计要素,在充分分析单元作业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构建素养导向下的单元作业设计框架,探索单元作业设计的路径和方法;开展作业实施研究,探索基于数据改进课堂教学的路径与策略;开展作业评价研究,基于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观和优秀单元作业案例的特征,研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评价标准和工具,用来评判作业质量高低、指导作业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有序推进,在教研员的带领下,教研员与一线骨干教师、高校专家组成研究实践共同体,共同探索实践策略与典型案例,以研究成果不断反哺区域作业实践。

五、众筹赋能:开展“训评结合”的作业设计展评活动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将培训与评优双向赋能,推进了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活动中突出三维众筹:一是区级作业管理实践展示;二是学区作业管理实践展示;三是校级学生作业成果展示。区域教师展评通过海淀区小学“世纪杯”、中学“风采杯”品牌特色,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专业历练、展示交流的平台,以实现智慧众筹,成果共享。“双减”背景下的2022年展示比赛,在课堂教学展评的基础上,增加了作业设计专项展评。活动前,区域教研层面围绕作业设计模板和作业设计评价标准进行专业解读和培训。活动中,各学校团队协同攻坚,研发单元作业设计案例。活动后,及时总结,基于案例分享优秀经验,提炼优秀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策略,进一步改进优化。整个活动,训评结合,重训轻评,以训带评。在2022 年的展示比赛中,全学科全学段提交了千余个作业案例,学校和教师通过培训与实践,迅速提升了作业设计的能力。各学区也因地制宜,召开学区作业论坛。参与教师边聆听学校经验分享,边欣赏学生优秀作业,实现了智慧众筹,经验共享。

六、资源赋能:形成“全面多元”的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库

海淀区系统规划,迭代研发,积累了12个学科的千余份优秀单元作业设计案例,并逐步建设了“学科覆盖、学段衔接、分类分层”的优秀作业案例库。同时,海淀区在区域整体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鼓励各校因地制宜,“一校一策”,实现了校本作业的创新、特色发展,并涌现出一大批作业研究的创新案例。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可爱作业”、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研发的“童心作业二格笔记”,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的“语文个性化作业”等,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海淀区还及时梳理作业典型案例,发挥成果的辐射作用。一方面将其作为教研资源,供教师作业设计时参考借鉴;另一方面将其作为教学资源,供教师参考优化。

海淀区突出作业管理与实施的专业服务支持,强调区、校的多维智慧众筹,注重作业的系统规划,多点发力,有效回应了当前一些学校存在的作业目标不清、结构性不强、重复训练偏多、实践性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增强了作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有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海淀区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整体提升,形成了五育融合、减负增效的海淀教育新生态。

未来,海淀区将继续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行政指导,突出教研部门的专业引导,将学科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纳入教研与培训中,并组织各年级学科教师开展专项研究,持续赋能区域作业变革提质,提升育人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