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张武芳(南京金陵中学溧水分校,江苏南京 211200)
有学者说:“深度学习乃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和方向。”本文以统编教材八下“自由平等的真谛”设计为例,探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策略。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指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分成几个明显的,但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学生能从几个板块的学习中了解文本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而促进其思维的渐进式发展。
在授课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自由、平等的含义以及自由和平等的关系,设置了“描绘自由—解读自由—追寻自由—探寻平等”四个板块,在层层递进的板块活动环节中对教材整体把握。
如对于自由一词,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对个人自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认识尚浅,如何深度解读自由?教学中从学生的感性生活入手,再到理性认识的深化。
教学片段:
师:我们生活中有一些场景加上“自由”一词而显得美好而放松,请你列举几例。
生:自由行、自由泳、自由辩论、自由贸易……
师:自由是什么?请你用一幅图、一张照片、一个符号、一段话或其他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
师:同学们表达的自由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的意愿。
(PPT呈现)
2018年4月29日,网民徐某在“新浪微博”恶意辱骂在北京通州“4·21”火灾中牺牲的消防员和北京人。5月4日,山东烟台警方依法对徐某处以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
师:自由仅仅和个人意愿有关吗?
生:自由还和他人、社会有关……
教材对自由的解读是: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文本中的解读呈现的仅是一种概念。教学中对文本进行了深度剖析,从两个层次引导学生探寻:自由与个人意愿有关;自由与他人、社会有关。从而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自由的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武学上有一个说法叫“打通任督二脉”,武功突飞猛进。文本中也有“任督二脉”,即“文脉”(文本隐含的逻辑)。
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但自由和平等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两个内容安排在一框题背后蕴含的价值理念是什么?如何从追寻自由到探寻平等?
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探究自由和平等的关系。
教学片段:
(PPT呈现)
古往今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都渴望自由,但获得的自由却是不平等的。为探寻自由,古今中外许多志士仁人上下求索,甚至流血牺牲。
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他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追寻自由?
(生纷纷举例)
师:为了追寻更大范围内的自由,也为了人人平等的自由,他们希望从制度上或措施上保障人人平等的自由。
通过探寻自由和平等的关系,把握教材隐含的价值理念:自由促进平等,平等激活自由。
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是能引导学生超越浅层次的表象学习,向更具有深刻性的反思思维和批判辩证思维发展。这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价值观。
本节课核心问题是从法治角度理解平等的含义和意义。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对于八年级学生,理解这样的问题有难度和深度。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教学时从感性社会生活现象出发,展示图片1,理解平等的表层含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让学生联系图片1,说说对“平等”的理解。
图片1
但生活现象是复杂多变的,生活中也有不同的情况。教师提出问题:联系图片2,对生活中的“差别对待”,你怎么看?
图片2
为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教师进一步追问:生活中既有同等对待,也有差别对待,又如何认识这一现象呢?
引入微辩论,通过前期的准备和思考及同伴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思维的全面和辩证发展。
辩题:平等是应该“同等对待”还是“差别对待”?
正方:平等应该“同等对待”。
反方:平等应该“差别对待”。
通过微辩论,学生在不断的反问、追问和质疑评论中,深层思考,理解合理的差别对待是为了促进实质上的平等,是法治的进步,也是彰显人性的光辉。
唯有深度思维的发展,学生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面前明辨是非。
深度学习需要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中开展学习,在教学中,要留心观察生活,深度挖掘与课程资源相匹配的生活现象,以公共参与的视角,进行主题式探究学习。
如在解读自由时,展示学生的课前调查:
傍晚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非常拥挤。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和步行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背着书包的孩子能迅速找到自己,但拥挤的车辆和人群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下雨时情况更加糟糕。
在课后实践时,让学生参与探究:
(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请你为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提建议。
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关注社会生活,其调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探讨混乱状况造成的危害时,深刻理解自由需要规则的保障;学生从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在路边等候孩子,学生有序排队出校门等方面提出建议,形成成果报告,公共参与能力得到提升。
深度学习,以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为主题进行探究,有利于丰富学生公共参与认知和行为。
本节课教学在第一板块描绘自由时,有一学生说,我心中的自由即是每天在家中看我喜欢的书籍,没有课外作业。我享有的自由不影响他人,也不会危害社会。
其他学生追问:那对自己有没有影响?
基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建议把这个同学的观点作为课后话题进一步探究。在探讨过程中,建议同学多维度思考,并对探讨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意见进行整理,延续到下一节课继续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同伴质疑,共同探讨,以期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概括、综合能力是深度学习形成的能力之一。板书设计是课堂学习的浓缩和精华,一节好的板书设计能使文路、教路和学生的思路合拍共振,能发展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和创造力。
“自由平等的真谛”的落脚点是自由、平等与法治的关系。因此教学中顺延学生思路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从学生探究自由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无法治不自由;对平等两层含义的探讨,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追寻平等;理解自由平等是人类的无限追求,也是现代法治的进步。最后引导学生共同追问自由平等的真谛到底是什么。
深度学习,留有追问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走出非黑即白,看问题绝对化、片面性的思维误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