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贵日新教贵日进

时间:2024-05-09

姜 楠 任 望(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山东沂南 276399)

为师一得

学贵日新教贵日进

姜 楠 任 望(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山东沂南 276399)

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存方式。

《礼记·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的是如果有一天能够获得新的进步,就要一天一天都有新的进步,并且不断地天天都有新的进步。为什么一个人应当具备“日新”“日进”的常态?原因就在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当下,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当知识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当品格与能力已成为教师着重关注的内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就需要有较大的提升和转变。因而,不断提升知识素养和智慧能力,是教师一生的课题。

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肩负着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引路人”的神圣使命,需不忘初心,精心耕耘,改革创新,恩泽学子,这都离不开读书学习、潜心钻研。尤其是知识更新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今天,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思想的“折旧率”越来越快,能力的“迭代率”越来越高。过去读几年书就可以教一辈子,如今只有学习一辈子,才可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自觉涉猎科学文化知识、充实各方面理论素养,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就很难占领核心素养的高地,也就很难在教育主阵地上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因此,优秀的教师总有读不完的书、学不尽的理论、思不竭的理念,总有“抑制不住的渴望”“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追求。教师只有不断储蓄好个人素养与能力的账户,才能用源源不断的才智活水,托起教书育人之舟。

《论语》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逐步深入的过程,教育也是一个边学习边思考边创新的过程。平常日子里,看到一段精妙的思想理论,拿起笔来做一次润泽灵魂的摘抄,是学习;读一本书,拿起笔来写个心有所得的眉批,是学习;计算某个复杂的问题,拿起尺子画个辅助思维的结构图,是学习……正是在长征路上,即使身患重病躺在担架上,也仍然坚持阅读的毛泽东,才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四大家族”;正是屠呦呦,苦学医学,坚持从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方药中进行380次筛选、190次失败的“日进”,最终傲摘诺奖;正是“把读书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的时不我待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社会担当,才有了***主席把人民装在心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才有了新年贺词中“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的深情呼唤、真情告白。

有记者问,中国女排为什么能够获得里约奥运冠军?郎平的回答是:通过一天天慢慢的进步,直到登上奥运领奖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量变的积累至关重要。提升核心素养,加强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既要有一种紧迫感,也要防止欲速则不达。反观有些教师,总想一举成名、出人头地,静不下心、沉不住气,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既不能“日学”,更难以“日进”,丢掉了做学问的静气和沉潜。更有甚者,玩滑套现、钻营取巧,整日忙攻关、跑人场,不愿、不屑学习,不会、不善创新。鲁迅说过:“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投机钻营,或可名噪一时,但终究名不副实、行之不远,虽然“有效”但“有限”。要想在专业成长道路上走稳、走远,勤学日进是不二法门。因此,正视自己、认真做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地学习,一以贯之地思考,锲而不舍地创新,才是专业成长成功的必由之路。别幻想着一步登天,毕竟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为什么每当春天来临,枯萎的大地开始返绿?那是因为下面有无数的草根聚集了“静能量”、萌发了新芽。专业成长路上,广大教师不忘初心的“日新”,勇往前行的“日进”,又何尝不是在培聚自身的“静能量”而蓄势待发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