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王锐鹏(浙江省宁波中学,浙江宁波 315000)
为师一得
遵守常识的课堂才美
王锐鹏(浙江省宁波中学,浙江宁波 315000)
前不久,我仔细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书。看完后,有三个词不约而同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并久久不能离去,它们是:课堂、常识、美好。
课堂。这是一本关于课堂的书,收录的是作者近年对课堂的一些思考,如: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的差异;教师的价值观;起始课的教法;预习;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课堂仪式;对学生发言的评价;教学的基本任务;高效课堂;课的“打磨”;等等。
常识。这本浓缩作者多年思考的“小书”,用大量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许多教育常识。如:不要低估学生;习惯比智力更重要;上课不能“一平到底”;有些课不一定需要PPT;最重要的是思维品质培养;不要总想着表演;学习是一生的事,不要操之过急;要“适量”,不要“大量”;等等。
美好。“美好”这个词既没有出现在书名中,也不是高频词,甚至书中更多列举的是这样那样的不美好,如:学习兴趣的丧失、肮脏的教室、学生没有自己的课外生活、过度包装的课堂等。但这些共同透露的是作者内心对美好课堂的强烈向往,正像吴非老师所说的“让儿童心里多装一些美好的东西”。
把课堂、常识、美好这三个词放在一起,我想到了一个句子:遵守常识的课堂才美好。这既是我对这三个词内在联系的理解,也是读完本书后的最深刻体会。说遵守常识的课堂才美好,主要基于以下两点思考:
一是遵守常识的课堂符合教育规律。常识,一般是指从事各项工作以及进行学术研究所需具备的相关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它往往众所周知、无须解释、不必论证、普遍认同、科学无误。因此,常识往往符合规律,是规律的体现。可以说,遵守常识就是遵守规律,反之就是违背规律。课堂教学亦如此,遵守常识的课堂必然符合教育规律,而符合教育规律的课堂自然是科学和美好的。
二是遵守常识的课堂彰显教育智慧。常识虽然意味着基础、普通、科学等,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遵守常识未必容易做到。教育是面向人的,真正做到遵守常识则更不易,需要教育智慧,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所以,遵守常识的课堂彰显教育智慧,一定是美好的。
那么,课堂教学应遵守哪些常识呢?应该说有很多,受篇幅所限笔者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第一,关注学生对课堂的期待。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沟通和互动的场所,如果你无视学生的期待,那你很可能是在“白忙乎”。那么,学生对课堂有哪些期待呢?在课堂上,学生希望教师善解人意、知其所想;希望教师是“有办法”“有经验”“有智慧”的人;希望教师不要简单重复教科书上的话;希望教师能正确估计全班同学的思维能力,不要反复用“这个内容很重要”“这部分内容考试肯定要碰到的”来引诱或吓唬人;希望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幽默一些;希望教师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肯定;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多留一些思考和记笔记的时间;希望教师在必要时能举个例子或者“打个岔”;希望课堂有所收获,值得回味;等等。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期待,教师有时不妨试着把自己变成学生。
第二,课堂教学不宜过度装饰。一成不变的课堂会让学生疲倦,百花齐放的课堂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时起,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等,上课教师总想弄点“彩头”,听课、评课教师总想找一些“看点”,似乎没有“彩头”“看点”的课就不是好课。于是乎,丰富的内容、华丽的课件、视频的播放、角色的扮演、学生的讨论、“精彩”的对答、“巧妙”的总结等都一一来了,好像上课缺了这些元素课就不那么好了。可谁知道,教师为了这样的一堂课准备了多长时间,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还是更长?教师平时的课也是这样上吗?这样的课有多少“真”的成分?这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愚以为,这种过度装饰的课就是违背常识的课,当休矣!课堂教学应力求简约。简约的课,会很清晰、高效、难忘、真实。总之,简约的课是不简单的课,是美好课堂的追求目标。
遵守常识的课堂才美好!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常识、敬畏常识、遵守常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