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例谈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时间:2024-05-09

王玲满(台州市温中实验学校,浙江温岭 317500)

例谈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王玲满(台州市温中实验学校,浙江温岭 317500)

科学的解题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享受学习乐趣,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总结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与规律,需要教师溯源于命题思路和命题技术,引导学生从事物的事实原委、试题的情景材料、题首引语、前题设问去寻找解题“密钥”。

命题;解题;密钥

材料分析题是思想品德纸笔测试的主要题型,它通过创设情景材料,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指导答题,不仅有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与规律,培养思维,提高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自信心,享受学习乐趣,其意义绝不止于“应试”!笔者根据多年命题经验,从命题思路与命题技术入手,力求探寻其中的解题“密钥”。

一、答案隐于事实原委中

事实指事情的真实情况,原委指事情的始末、缘由。事实原委,是思想品德学科“求真”之本,也是命题必须遵循的认知基础和客观依据。基于事实原委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符合“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1]的要求。思想品德试题一旦脱离事实原委,会使人感觉虚假甚至是荒诞,价值导向也就无从谈起。

【例1】(节选自温岭市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试题)

资料一: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资料二:台州城市“名片”

根据资料一、二,概括台州民营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②当地政府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③台州民营企业家具有开拓进取精神;④民营经济具有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积极作用。

例1以台州民营经济为探究对象。命题伊始,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梳理了台州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台州“金名片”的历程和缘由,提炼了国家政策支持、地方政府鼓励扶持、台州民营企业家开拓进取精神、民营经济的积极作用等重要因素,然后逐一选取典型事例作为试题情景,再现了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事实原委,着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解题密钥】命题必须源于事物的事实原委。事实原委自然地成为答案之源头,解题之“密钥”。尽管不同事物的事实原委不尽相同,但可以分门别类,寻找共性。如一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其主要原因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引领、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杰出人物(群体)付出的努力等;一个人成为大众学习楷模,其原因一般包括他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一部法律的修改或制定,其原因不外乎国情的变化,其意义也必定包含有利于健全法制、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等。学生只要搞清这些“事实原委”,自然能找到解题“密钥”。

二、答案隐于情景材料中

任何事物的事实原委总是多方面的。如果说基于事实原委命题,是一种负责的命题态度,科学的命题方法,那么,基于事实原委恰当地选取最主要的、最有代表性的、最有意义的角度,则是一种命题智慧,体现了命题者的价值抉择。作为试题三要素之一,试题情景材料的选择直接决定试题的答案。

例1在创设情景时,首先以“年代尺”的形式梳理了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又以“城市名片”的形式列举了部分台州民营企业、地方政府诸多开全国先河的大胆尝试,浓缩再现了台州民营经济得以发展的各种原因。分析本题的答案与情景材料的关系,不难发现二者的对应关系,没有一点多余的材料,似乎这些材料是为答案量身定做的。为什么答案与情景材料吻合度如此高?为什么会创设这些情景?这绝不是偶然的!从命题技术要求看,“情景材料首先要服从考查的学科知识和测量目标及其认知技能,而且需要保证考生经过情景材料的刺激只会展示出与测量目标有因果关系的认知技能”[2];从命题步骤看,命题者常常是按“预定设问—初拟答案—围绕答案选择试题情景”的思路编制材料分析题。

【解题密钥】综上所述,例1的解题方法还可提炼为“答案隐藏在情景材料中”。精准答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准确解读材料——思考材料有几层意思、中心意思是什么;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以及可能相关的学科知识;关注标点符号的运用,理解标点符号中所隐藏的信息等。这类试题的设问通常表现为:设问方式一般含“根据材料”或“结合材料”等文字;设问角度通常围绕原因、作用、好处(或危害)、意义、成功经验、教训、启示、对策等。

三、答案隐于题首引语中

命题如作文,立意是灵魂。表达立意是命题的核心,统率着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如试题的形式、设问的指向、情景材料的选择、参考答案的拟定等。有时候命题者还会设计题首引言、主题词等,更直接地表达立意。作为情景材料的有效补充,题首引言旨在凸显立意,有时亦暗示解题思路,甚至可能暗藏答案。

【例2】(温岭市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试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各族人民共同浇灌了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长征经过了苗、壮、彝等近20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各族人民帮助红军筹集粮食,救治伤员……帮助红军克服了长征路上的种种困难,与红军结下了深厚情谊。

材料二: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1950年凉山解放,当时仍处于奴隶制社会,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党中央一直关心凉山地区的发展,集各族力量援助凉山。与1952年相比,2015年全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98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6倍……如今,古老凉山展新貌,百万彝民奔小康。

(1)红军在长征途中演绎了许多与少数民族友好相处的佳话,试举一例。

(2)材料二表明,凉山的发展得益于我国现阶段什么民族政策?

(3)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第(3)问参考答案】①加强民族团结,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②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本题的第(3)问若运用“答案隐藏在情景材料中”这种技巧,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能对应答出参考答案中的①和②,但要答出第③点并不容易,而这一点恰恰是最重要的。有什么技巧能联系到这一点呢?其实答案就隐藏在题首引言中——“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回顾命题过程,第一步是确定试题立意,即通过考查典型史实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第二步根据事物的事实原委,建构“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如保证革命胜利,发展民族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可凝聚力量抵抗外敌,有利于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等。第三步筛选考查角度,围绕考查目标选择、整理相关情景材料,并设置问题。第四步站在学生角度对答题情况进行预估,估计仅凭材料一和材料二,学生较难答出第③点,于是在题首增加引言,将答案隐藏于引言中,既方便学生答题,又使本题的立意更加明晰,从而使本题更加完善。

【解题密钥】承上所述,命题者在题前设置引言,旨在凸显主题与立意,有时候还带有暗示提醒的人文关怀。因此,借助题首引言进行解题,也是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的有效答题技巧。运用这种答题技巧,需要把握的要旨有:从题首引言角度看,其内容往往是一句结论性、口号式的语言,能反映本题主旨,兼带有“暗示”答案角度的功能;从设问角度看,通常是一种开放式的问题,一般包含“综合上述材料”的要求;从解题角度看,可从引言中提取中心意思或关键词,循着这个方向对照设问进行验证——思考是否符合设问要求,然后确定是否本题答案。

四、答案隐于前题设问中

命题如下棋,需通盘谋划。每一则材料、每一个设问就是一颗棋子,每颗棋子布在哪个位置,发挥什么作用,每颗棋如何配合如何呼应,都要基于全局作通盘考虑。主题探究式试题的命制尤其如此,题中各问的设计均应紧紧围绕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知识联系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按试题立意类型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明理型和导行型。

【例3】(温岭市2016年中考模拟试题)

周末,林凡一家心事重重地聊着天——

林凡:好朋友小松正热火朝天地与“网友”谈“恋爱”,造成上课神情恍惚,成绩明显下降。我多次劝小松,他总是不以为然。今天老师向我了解小松最近变化的原因,可我曾经答应小松不把此事告诉任何人。思量再三,我还是选择了告诉老师。我是否违反了诚实的道德?爸爸:最近生意上资金紧张,本来寄希望于向银行贷款,谁知银行工作人员今天告知:由于多次未及时还贷,已被列入黑名单,无法贷款。我错在哪里?妈妈:今天,记者来采访安全生产的情况,我将单位一些违规做法如实相告。事后,经理狠狠地批评了我。我错了吗?

阅读上述材料,依据“诚信做人到永远”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爸爸未及时还贷违背了为人处事的哪一原则?这一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请从诚信守则角度,分析妈妈的做法是否正确。

(3)林凡的选择是否违反诚实的道德?请说明理由。

(4)林凡一家的遭遇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

【第(4)问参考答案】①信守承诺,有诺必践;②恪守诚信守则;③拥有诚信的智慧。

例2属明理型,试题围绕“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分别从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选择典型材料并提出问题,在最后一问进行统合并凸显立意。例3属导行型,试题围绕“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这一主题,分别从诚信的基本要求、诚信守则、诚信智慧三个角度编拟材料并提出问题,同样在最后一问汇总并凸显立意。

【解题密钥】从这两题可以看出,主题探究式试题,无论是明理型,还是导行型,其共同特点有:(1)前几问与最后一问都是“分—总”关系;(2)所选材料或正或反,或正反结合,呈并列关系;(3)前几问都是基于试题的主题,按一定逻辑关系建构的,都从不同角度为最后一问服务,作精心铺垫,即前几题的设问为最后一问暗示了答案的方向与角度,因此最后一问的答案其实隐藏在前几题的设问中;(4)这类问题在设问用词上通常采用“综合以上材料”“根据前面几题的回答”等。因此,解答主题探究式试题,只要分析清楚前几问与最后一问在逻辑上、知识网络上的联系,一一找出对应的角度,自然“钥”到题解。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0.

[2]雷新勇.基于标准的教育考试——命题、标准设置和学业评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