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回顾与审思——基于教材变革的分析

时间:2024-05-09

苏洁梅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 532200)

2001年,随着课程改革大幕的拉开,语文综合性学习承载着语文变革的深情期待走进了中小学教材,它极大地拓展了语文实践的空间,对唤起教师的语文实践意识、完善教师的语文实践品格、变革学生的语文实践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包括2001年版和2013年版,以下分别简称“人教2001年版”和“人教2013年版”),到由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统编版”),综合性学习走过了十五年,经历了“启动—调整—再调整”的三次变革。回顾三个教材版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单元设计历程,审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探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实践路径,对于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和功能有重要的建设作用。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设计的历程回顾

(一)人教2001年版:满载希望的启航版

作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首发版,人教2001年版教材秉持人文取向,以开放的态度重新定义语文教学内容,实现了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与设计策略上的重大突破。自此,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等并驾齐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是一个新增板块,但并不以独立的样态出现,而是与写作、口语交际融合在一起,每册设置6次,全六册共36次,主题涉及“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同时按照一、三、五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二、四、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组合方式交替呈现,“大语文教育”借此真正得以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这种编写体例,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以某种特定的人文精神为单元基础架构,使本单元选文承载的价值元素由静态的文字符号蕴藏延伸至动态的生活情境体验,打通了单元内部的学用通道,又通过实践历练强化人文精神的个体浸润;二是体现了编者变革语文存在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迫切愿望,构建了语文实践的可操作性平台,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学生主体性、跨学科内容的整合性和言语活动的生活性;三是统筹兼顾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为口语交际创设丰富的话语情境,为写作解决“写什么”注入体验性和生活化的“活水”,使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语文综合实践的重要实施方式。

(二)人教2013年版:走向务实的校正版

在认真总结和深刻省思语文十年课改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教育部修订出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教版教材据此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单元设计进行了调整,从而产生了综合性学习的2013年版。在这个版次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大变化是大幅减少学期活动总量,由原来的每册六次减少为三次,间隔一单元出现一次。其次是打破“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三个内容板块的糅合状态,各板块内容各归其位,结束了三个板块内容顾此失彼、犬牙交错的无章无序局面。再者就是凸显主题设计的语文性。主题实践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的实施方式,2001年版的部分主题过度强调综合化,忽视其应有的语文属性和语文任务,导致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各科大杂烩。2013年版删除了部分语文意蕴贫乏、容易弥散甚至丢失语文性质的主题,如,七年级上册剔掉了“探索月球奥秘”“我爱我家”“追寻人类起源”等多个主题,仅保留“漫游语文世界”,增加了“少年正是读书时”,同时将七年级下册的“成长的烦恼”前调一学期。这些调整扣住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价值发挥,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合理减轻师生的任务负担,纠正过度综合倾向,并照顾学生学段特点和年级衔接,因此2013年版是趋进务实,更为成熟的综合性学习设计版本。

(三)统编版:与时俱进的续航版

统编版教材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面世的,是对新世纪以来语文课程改革成果的继承和创新。此版教材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承袭了上一版的独立样态和密度处理(每册三次),明确了每学期的适宜活动量,同时在单元主题选择上部分继承上一版,如,仍然保留七年级上册的“少年正是读书时”。不同的是,统编版积极回应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学科召唤,刻意回避2001年版、2013年版“人文性”一维组元下综合性学习的宽泛化和无序化,在“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结构下,将语文综合性学习“聚焦为学习传统文化、语文综合实践和语文生活三个方面”[1],并且细化各单元的操作过程,努力挖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价值,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因此,可以说统编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续航版。

二、人教版教材综合性学习在实施中的问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十几年的探索带动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深刻变化。2001年、2013年两种版次教材定位为实验教材,不可避免存在一些不足,由此必然引发其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审视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理性看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得失,便于我们继往开来更好地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人教2001年版在实施中的问题

1.浓重的理想色彩与亟待武装起来的教师队伍

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希望借助于它开拓语文教育的一个新场域,跳出教学惯习影响,强化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变革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变革。犹如治沉疴用猛药,2001年版给六册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同时让写作、口语交际也都搭上这趟车,试图在共享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中达成更为丰富而有效的语文课程目标,活动总量大,叠加任务多,显示了课程改革的巨大决心。事实上,教学一线并没有出现语文课改期待的轰轰烈烈的综合性学习改革热潮,原因在于综合性学习实施最重要的条件性资源——教师队伍,还没有得到有效武装。一方面由于职前教育的缺陷,教师没有经历和体验过语文综合性学习,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缺乏认知基础;另一方面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属全新的教学内容,其实施方法和评价方式都完全不同于既往的语文教学,面对一个陌生化的教学领域,教师望而却步,深感乏力无助。

2.宏大的单元主题与粗糙的理论指引

在单元人文主题的统摄下,综合性学习主题也富有诗意并呈现恢弘之气,如“乘着音乐的翅膀”“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这种设计赋予主题本身丰富的内涵,留给师生“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较大的空间自由度,便于师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知识、能力、经验、条件等作个性化选择。而对于如何实施,理论引导显得较为粗放,带来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的混乱和实践的迷茫。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有关表述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什么并不明确,只在“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语文教育界专家学者据此进行种种猜读,引发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种种争鸣。此外,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设计看,课标总目标没有规定综合性学习的达标要求,关于综合性学习的顶层设计体现在各阶段目标要求上,但这种目标要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具体的单元设计之间有较大的疏离感,难于落实,比如第四学段的一个目标定位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但通观教材7~9年级的36个单元,具有文学活动、办刊、演出等实践指向的主题基本没有。

3“.泛语文”和“唯语文”的实践混淆

教师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中常有一种怪现象:超越教材、融合多科就可能热闹有余,语文内涵不足;固守教材,又展不开手脚,易导致狭窄僵化。这种实践偏差通常称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泛语文”和“唯语文”。所谓“泛语文”是无原则、无限度纳入非语文素材,“综合”无底线;所谓“唯语文”则是一种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主导下的语文智育至上的教学行为。前者故步自封,死盯语文的“一亩三分地”;后者海阔天空,忽视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特性。拎不清“唯语文”和“泛语文”的关系,说到底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的度。

(二)人教2013年版在实施中的问题

1.专家退出后的经验化实施

语文综合性学习甫一出现就受到语文教育专家的高度关注,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一度繁荣。但十多年过去,专家学者渐渐淡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领域。笔者以“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发现人教2013年版教材使用期间(考虑到成果产出的相对滞后性,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成果共643篇,其作者绝大多数是一线教师,研究内容主要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实施,研究者中已基本找不到当初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摇旗呐喊、奔走呼号的有影响力的学者专家。此种情况亦可喜亦可忧:喜在师生以持续而丰富的实践表达了对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认同;可忧之处在于专家淡出之后综合性学习主要依仗一线教师的热情与经验,其有深度的推进可能受到影响。

2.评价无力下的应试化操作

在课改向纵深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恰当的评价方式的导向价值和推手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因为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体验性等现代学习特征而成为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载体和路径,它要求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实践能力和发展创新精神。因此,对它的评价应该不同于习惯上以书面考核为手段的终结性评价,而是一种更注重过程的表现性、多元化和个性化评价。但在实践领域,应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科学化评价显得疲软无力。根本原因是这种评价并不能直接作为筹码提升学生在评优与升学选拔中的胜算率,因此,人们普遍更看重体现为考试内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愿意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试博弈中下功夫,即以应试化的训练来代替实实在在的主题活动实践过程。笔者曾经对参加广西“省培”的87位农村教师作过调查,表示“偶尔”和“从未”组织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共占82.8%,他们认为耗时费力地去开展活动实践综合性学习与系统训练综合性学习考试技能的最终效果没有差别。[2]这固然是一种功利化的教学观,但以书面化考试来评鉴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非科学化评价何尝不是始作俑者?

3.城市化取向下的农村不适应

增强课程对地方、对学校的适应性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为此,课程在体现国家意志的同时,也要给师生留下自主创造的灵活空间。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是最具包容性的师生创生语文课程的大舞台,师生围绕活动主题,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融入地方文化资源,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践化方式发展形成语文素养。客观地说,人教2013年版的综合性学习已尽可能创造条件去抵达这个高度,但由于主题框架的既定性,尤其是主题取材的城市化倾向,使本应鼓励差异化实施的综合性学习失却了兼容性特点,农村学生面对诸如“戏曲大舞台”“背起行囊走四方”等高、大、尚(时尚)的综合性学习只能望洋兴叹。或许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地方性课程资源通过渗透也可以有机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要依靠教师较强的课程创造力和课程执行力。

三、统编版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思考与展望

(一)正确理解统编版的体例之“新”

统编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制基于十年实践的总结和反思,呈现一派新气象,其“新”体现为:

一是守正创新。既秉承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路向,又紧切当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从“学习传统文化”“语文综合实践”和“语文生活”三个层面去构建每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体系,各个层面既有所侧重,又能有效整合听说读写,沟通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

二是富有时代特色。这套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对之前的教材有明显的扬弃,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强烈的时代感,其新增的多个主题紧贴当代生活与社会价值导向,用以培养学生现代生活理念和传统文化品格,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倡导低碳生活”与绿色生活理念相应,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引导师生以语文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序列清晰,指导到位。统编版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和一线教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困难,主题设计难度螺旋式上升,并注重结合各单元主题的特点,给予具体的实施指导,过程清晰,方法可行,操作性强,实施者有路可循,容易达到“一做一得”。

四是注重围绕课标、落实课标。如前文所述,旧版教材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设置与课标目标规定之间有疏远感,主题活动本身与课标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明。统编版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并作了相应的调整,如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设置了“文学部落”的语文生活主题,给予学生开展文学活动和办刊方面的明确要求和具体指导。

(二)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实践指导力

实践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特征,没有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教师的实践指导就没有高质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着眼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价值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统编版在端口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有效落实最终在教师,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指导力是根本出路。为此,一要提升教师的实践意识,摒弃“去实践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试操练,关注语文实践与当代文化生活的关系,专注于学生立命立身的语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二要不断完善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所需的实践知识。语文综合性学习往往涉及策划、调查、访问、写报告、办报办刊、辩论演讲等校园文学文化活动或社会参与活动。与之对应的学习方式是交往性学习、操作性学习与体验性学习。[3]因此,教师应不断储备和发展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以服务学生实践之需。三要着重发展教师的实践情境应对能力。语文实践的真正发生离不开特定的真实情境或虚拟情境,从根本上看,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实践情境应对能力主要指教师指导学生应对复杂问题情境、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内容包括“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其任务合理安排、活动顺利推进、成果形成和发布等都离不开教师的及时跟进和适时指导。

(三)继续发挥专家团队的引领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已经逐渐成为语文课程的老话题,但因为这个板块内容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出现迟、历时短,师资培养储备不足,加上新时代的新要求,所以仍是个常说常新的课题,仍需要研究专家积极跟进。所不同的是,当下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的理论引领已不是“为什么”“是什么”的基础理论以及“怎么做”的基本操作,而是如何走向优质高效。因此迫切需要课程专家与一线实践专家凝心聚力,构建合作共同体,形成团队力量,在理论高度的提升和实践深广度的拓展上获得更大的突破,使语文综合性学习走向新常态。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亟待引领:一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助推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二是“学习传统文化”“语文综合实践”和“语文生活”三个层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系统实施;三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设计已经比较完备的情况下,如何促进不同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本土化实施;四是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推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水平迈上新台阶。当课程专家因语文综合性学习而与一线教师形成亲密的合作关系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高质高效实施之路也就不远了。

[1]王本华.从八大关键词看“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J].课程教学研究,2017(5):33.

[2]苏洁梅,磨英利,冼平芳.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6):139.

[3]苏洁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2):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