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的模式创新建构与系统演绎

时间:2024-05-09

张健

看过很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书, 大都是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很少看到如何培养职业教育教师模式的书,更别说还是培养乡村教师的。周明星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新近出版的《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育导论——基于“3 D”模式解释与范式》(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以下简称《导论》)一书让我眼睛为之一亮。拜读之余颇有所感,缕思撮意,发为是评。

一、感动:深耕基层的情怀担当

这一点或许已超出书评之外,但却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并想率先突出强调的一点。我认为本书最打动我、也最值得我们共同为之叫好喝彩的地方,一是它关注基层的情怀和视野,二是他们深耕职教基层的有效实践。他们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了穷僻的乡村,投向了边远的基层,投向了一贯被人们忽视和冷落、甚或可以说被遗忘了的乡村职业教师群体,试图给他们带去慰藉、暖意和力量,给他们创造发展和成长的机会和空间,给中国的职业教育一个践行公平、正义,扶贫扶弱的惊喜与突破。“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个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往往能用一技之长兴一个家庭,富一方百姓。如果培养一个卓越的职教老师呢?那就是‘培育一粒种子,带动一个专业,服务一群产业,扶持一方经济”(P1)。这是使我深深感动的,也是整个中国职教界都应该对他们报以敬意和感激的。“深耕基层”是眼下一个时髦、潮范的热词,但对于培养乡村卓越职教师资这个活来说,却绝不是轻松、光鲜和博眼球的事,选择这个课题,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一种担当,一种付出。惟其如此,他们的工作才卓有成效。正如本书序言中官春云院士指出:“30多年来,(他们)为全国尤其是中南地区乡村培养中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管理人员近5000人,为社会培养职业教育师范生7000余人,被誉为“南方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的摇篮。”(P1)

二、感佩:“3 D”模式的创新建构

全书的核心是“3 D”模式。所谓“3 D”模式,即“三界(Demarcation,政界、业界、学界)协同”、“三双(Double,双导、双校、双能)共生”、“三维(Dimension,技术维、教术维、学术维)系统”的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模式(P12)。“3 D”模式的特点是内涵丰实、理论丰盈、结构丰富。内涵丰实,是说“3 D”模式有9个基础的构成要素,每一要素都是紧扣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育培训的实体性要素,缺一不可,丰富而又实在。理论丰盈,是指“3D”模式的“三界”、“三双”、“三维”分别运用了协同论,生态学的共生论和系统理论。结构丰富,是指“3 D”模式是一个多层级的架构。第一级是9要素的平列逐一加和,形成“三三三”的鼎足并置结构;第二级是“三三三”合成而归一,建构起整体的“3D”模式。全书的结构体例也体现出独特的创新性,可以用“单纯、独到”四字予以描述。单纯,是说全书的结构只有一条逻辑红线贯穿,就是副标题所强调的“基于‘3 D模式解释与范式”。独到,是说由一个模式演绎展开构成一本书的整个体系架构的专著并不多见。全书以第三章为核心,构成了一个向心的体系格局。

三、感悟:内在深蕴的四大特征

1. 理论性。“一个缺乏有力理论支撑的模式是肤浅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P151)。因而,著者所建构的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的“3D”模式是有着自觉的理论意识和理论支撑的。其所运用的理论主要有协同论、生态论、系统论。2. 创新性。创新性是本书的又一鲜明特征,也是贯穿全书的一种特色和品质。一是理论上吸纳了诸多的理论营养,助力模式的建构,形成了具有丰厚的思想底蕴和坚实的理论背景的创新模式。二是结构上改变了要素单一格局。三是内涵上创新。毋庸置疑,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的培养一定要具有“乡村性”。3. 实践性。该著实践性主要表现在详细阐述了培育路径和实效。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的一个首要特征就是“双师型”。“双师型”重在强调教师必须具备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践能力,这是职教师资的根本特征。而基于3D模式的师资培养方式,可以说从生源供给的源头上就决定了培养出来的教师的实践特性和双师品质,这是“功夫在书外”的实践保障机制。再从《导论》的成书体系看,第四章“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育路径”专门阐述和回答“如何培养”的问题或者说3D模式“怎样实施”的问题,这就是模式内容实践性的重要体现。4. 系统性。系统性是全书整体建构的又一特征。仅就3D模式而言,就体现了体系的完善性、整合性和成熟程度。以3D模式的其中一维“三维系统”为例,从关联度看,形成了中职、本科、研究生相銜接的师资培养层级体系;从学习内容看,中职学技术、本科学教术、研究生学学术,形成了拾级而上、三“术”递进的人才培养逻辑体系;从学习效果和培养目标看,“技术型职教师资是熟手,教术型职教师资是能手,学术型职教师资是旗手”(P125),勾勒出教师专业成长的鲜明路径,体现了“不可逆的螺旋式上升的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 (P124)。它集培养主体、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保障手段于一体,想人之所未想,建人之所未建,构成了一个要素齐全、内涵丰富、创意独到、组合有致的多元互构的整合创新模式。尤其是作为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在全国绝无仅有,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其系统建构的效果和创新效能独具匠心、独树一帜。

(作者系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