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西文化背景下语言差异的表现

时间:2024-05-09

于斌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语言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语言的产生及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土壤,而文化则需要语言的形式传递出去,语言与文化紧密相关。因此,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绝不可能仅仅局限在单纯的语言表达及思想表达,他们交流的最终目的便是文化的交流。在日趋全球化的今天,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曹盛华在《英汉语言对比与中西文化差异探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中,在全面阐述中英语言差异的基础上对语言差异的本质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认为语言差异的产生源头就是文化。语言是基于一定的文化产生的,语言的交流实际上是文化的交流。本书系统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联,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中英文化背景下语言差异的具体表现。

第一,中英语言结构方面的差异。从语言的结构方面来看,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符号。因此,语言在词汇、修辞、句法及语篇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作者就是从这四个方面具体对比了中英语言。首先,作者在具体阐述中英语言的差异性之前,对中英语言产生差异的文化语音进行了探究,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语言表达的不同。价值观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时空观念与人际交往观念的不同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所体现;中国人和西方人由于各自的社会历史及文化传统的不同,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研究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必将有助于中西方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彼此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在语言表达上,中西也存在着差异,作者主要揭示了汉语的分析语与英语的综合语、汉语的直接语与英语的直接语之间的差异。其次,作者对语言所体现的具体差异进行了具体阐述,主要围绕词汇、修辞、句法及語篇四个方面。词汇是产生意义的基础,对不同文化中的词汇在结构、意义方面进行对比与探究,是作者凸显中西语言差异的首要前提。在阐述两种语言修辞方面的差异时,作者主要从英汉词语修辞格、结构修辞格以及音韵修辞格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修辞格大多产生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客观世界是人类思维意识的反映,说到底,则是文化的反映。英语和汉语产生的环境不同,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们又逐渐发生了变化。因此,从句法和语篇方面着手研究英汉语言对比就很有必要,因为句法和语篇是人类交际的在结构与文本方面的两个终端。作者从四个基本语言知识的角度对文化背景下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了探究,证实了语言差异产生的本质在于文化的不同。

第二,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还体现在具体的文化实践中。节日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节日的诞生都以一定的历史文化为基础。作者通过中西节日文化、专有名词以及习俗文化方面的差异揭示了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主要是通过中西一些节日的来源与庆祝方式的对比揭示语言的内在文化差异,探究中西在信仰体系、价值取向方面的不同,以及中英语言在节日文化阐述方面的不同。在专有名词方面,作者主要从人名与地名这两个方面入手,以姓氏、名字的结构以及称呼语的组成,以中西地名的来源、组成的差异等方面揭示了英汉语言的不同。

第三,跨文化交际的非语言因素。文化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民族的文化开始在世界上大放异彩,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就变得非常重要。跨文化交际的非语言因素是交流的基础,明确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语言的非差异以及在语言差异的基础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很重要了。作者认为,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不仅体现在具体的语言因素上,还体现在非语言因素上,如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体态语、客体语、副语言、时间信息与空间信息等等,这些非语言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很大。而且,语言最大的功用便是交际,跨文化交际不仅是语言的交际更是文化的交际。因此,提升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是必须的,应当掌握目的语文化的信息系统,着力培养移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交往心态,在产生文化冲突之时能很好地处理冲突。

总之,该著既明确了中英在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差异,也指明了今后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语言理论为主,注重英语词汇、语法的教学,对于它们背后的文化挖掘比较欠缺。作者恰当地指出了文化与语言的重要关联,并敏锐提出以此作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验及理论基础。本书对于正在处于探索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对英语文化教学也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作者系通化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