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北极原住民教育政策历史演变及启示——以加拿大因纽特语言教育为例

时间:2024-05-09

□杨艳 肖云南

因纽特人是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原住民,分布在北极圈周围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北部、丹麦格林兰岛、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和加拿大北部。在加拿大主要分布在北极圈周围从东海岸拉布拉多地区一直延伸到西海岸育空地区的大片地区,包括努纳武特地区、努纳维克地区、因纽维尔鲁伊特地区、努那茨尔武特地区这四大因纽特人居住区。加拿大因纽特人教育政策经历了从同化教育政策、区域化教育政策、民族化教育政策、自治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研究加拿大因纽特人教育政策的演变历史,对我国当前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加拿大因纽特人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

1.因纽特人教育政策的萌芽时期(1945年~1967年)

早在16世纪欧洲殖民者进入加拿大前,因纽特人就已经生活在了这片土地上,但是他们既没有文字也没有学校,儿童只是从父母和长辈那学习生存技能、传统风俗习惯和宗教文化。十九世纪初,随着基督教传入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开始使用传教士所创造的两种因纽特文字:以罗马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和音节文字。因纽特语除了用于阅读圣经、传授基督教,教会学校也把它用作教学语言。教会学校教育开启了加拿大因纽特人的教育发展史。二战前,远在自然环境恶劣、气候酷寒的北极圈附近居住的因纽特人并没有引起政府的关注,他们依然过着游猎的生活,因纽特语言生态也没有受到威胁。

二战后,由于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因纽特人引起了加拿大政府的关注。政府开始在北极地区兴建学校,向因纽特人大力推行同化教育政策。学校课程采用南方安大略省和阿尔伯塔省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语言是英语或法语,因纽特语在学校被禁止使用,违反者会受到严厉的体罚。在同化教育期间,加拿大并没有关于土著语言教育的明确立法,这一阶段加拿大各级主管因纽特教育的部门所颁布的通知及规定,可以看做是因纽特人语言教育政策的萌芽。

2.因纽特人教育政策的基本立法时期(1968年~1998年)

(1)第一阶段:区域化教育政策。1971年加拿大政府宣布实施多元文化政策,明确鼓励和保护所有加拿大的传统语言。在区域化教育阶段,地方政府获得了学校的管理权力,对各地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制定了更符合因纽特人需求的教育政策。1968年,魁北克省成立了新的地方教育委员会,管辖魁北克省北极地区所有的省属学校,向因纽特儿童提供一至三年级以因纽特语为教学语言的教育,三年级后家长可选择英语或法语为教学语言,因纽特语言课程继续开设,并开设了向因纽特学生教授法语的项目[1]。1970年,西北地区政府承担了辖区学校教育的管理权。1971年西北地区第一所中学——戈登·罗伯逊教育中心成立。1972年,西北地区政府出台政策规定幼儿园至小学三年级教学语言为少数民族的传统语言,开始对因纽特儿童用因纽特语进行早期教育[2]。1976年,在西北地区教育局成立了语言部开发用因纽特语等土著语言编写的各种材料[3](P87-97)。1969年,加拿大政府为了缓解英语与法语的冲突出台了《官方语言法》,确立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

(2)第二阶段:民族化教育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北极原住民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要求对教育有更多的控制权。1975年魁北克省北部因纽特人与加拿大政府签署了加拿大现代第一个土地所有权协议《詹姆斯湾和北魁北克协议》,成立了努那维克地区,创建了加拿大第一个因纽特人控制的地区学校董事会——卡提维克学校董事会。努那维克区学校董事会吸取了许多原先魁北克省属学校的先进教育经验,规定努那维克地区一年级到三年级教学语言为因纽特语,三年级后至高中毕业教学语言为英语或法语。努那维克坚持因纽特语言教育不中断,将因纽特文化与传统价值观念渗入到课程教学中,以因纽特语教授的因纽特语言、文化、宗教、传统技能课、陆地远足课程的教育贯穿整个小学至高中阶段。在有些社区,社会课程也是用因纽特语教授,学校课程按照魁北克省属学校的课程进行设置[1]。1982年~1999年间,西北地区先后成立了三个因纽特人控制的教育董事会(巴芬岛教育董事会、基威廷教育董事会、基蒂克美奥特教育董事会)管理辖区中小学教育。1984年北极地区第一所高等院校北极学院在西北地区建立。1995年,北极学院被分为西北地区的极光学院和北极东部地区的努纳武特北极学院,这也是加拿大北极地区迄今为止仅有的两所高等院校。极光学院的教学语言是英语,努纳武特北极学院的教学语言是英语和因纽特语,因纽特语主要用于教授与因纽特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由于北极地区地广人稀,各社区之间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北极学院和极光学院都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包括采用包括电话会议和电子邮件进行管理和沟通,通过建立分校区和社区学习中心的方式尽可能使北极地区学生方便地接受中学后教育。

在民族化教育阶段,由于地方政府的放权,因纽特人获得了更多教育管理权力。用因纽特语教授的课程拓展到因纽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风俗、传统艺术创作及生存技能等课程,这些课程加强了因纽特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在这一阶段,加拿大政府首次对因纽特语言教育权利有了明确立法。1982年《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对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权利作了明确规定。据此,因纽特儿童可以要求用因纽特语进行教育。1988年重申的《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对各民族的语言教育权利提供了进一步的保证。1990年第一民族议会向联邦政府提出给予原住民语言和英、法语平等地位、权利和特权的要求遭到了拒绝,但魁北克省和西北地区相继出台了各种有利于因纽特语言与语言教育的政策和措施。1977年魁北克省出台的《101法案》允许因纽特语言和其它两种土著语言在保留区内使用,并承认因纽特语在属地内的使用权利;在教育方面,将因纽特语列为教学语言,法语则列为教学课程[4](P138-143)。1990年,西北地区出台《西北地区官方语言法案》,将三种因纽特方言(因纽克提库特语、因纽纳克坦语、因纽维尔鲁克坦语)和六种其它土著语言与英语、法语一起作为该地区的官方语言,并确定了因纽特语言在法庭、政府机构及其他场合的使用权利[5]。

3.自治教育政策多元化发展时期(1999年至今)

在教育自治时期,联邦政府和相关地方政府对因纽特人教育进一步放权,成立了因纽特人自治区进行教育自治,因纽特教育政策呈多元化发展趋势。1999年4月,努纳武特地区从西北地区分离出来,成立了加拿大第一个因纽特人自治区,宣布其官方语言为两种因纽特方言(纽克提库特语、因纽纳克坦语)和英语、法语,确定了在学校学习以及在政府部门、法庭、商业环境和相关机构中使用因纽特语的权利。但是由于“当初签署《努纳武特土地权利协议法案》的因纽特人的短视,未认真考虑教育在因纽特人的未来中起的重要作用,在与联邦政府谈判时未将因纽特人教育权利纳入土地权利协议所覆盖的范围内”[3](P169),导致大部分由西北地区旧政府留任的南方官僚组成的努纳武特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不利于因纽特语言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措施。1999年,努纳武特地区颁布了《一号法案》(即《教育法案》)取消了当地自行控制教育、土著文化教育项目、长老教育制度、建立土著学校等旧的西北地区教育法案中有利于因纽特人教育权利和语言权利的规定。努纳武特地区成立了教育局,取消了因纽特人控制的三个学校董事会。尽管努纳武特教育局也针对因纽特语与英语的教学,设计了一套从学前阶段到高中阶段的双语教学计划,以建立以因纽特语为教学语言的语言环境[4](P138-143),但由于自治区成立后本就薄弱的教育体系失去了加拿大联邦政府的财政支持,教育资金严重匮乏,无力进行因纽特教师培训导致因纽特语师资严重缺乏,再加上留任努纳武特政府前西北地区南方旧官僚的刻意阻挠,致使该计划的实施遥遥无期,因纽特语言状况全面恶化[6](P67-86)。2005年,纽芬兰及拉布拉多省北极地区成立了努那茨尔武特因纽特人自治地区,接管了辖区所有小学与中学的教育管理权力。努那茨尔武特地区教育与经济部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措施改善辖区因纽特语言状况。由于努那茨尔武特因地区能够流利说因纽特语的人很少,努那茨维尔武特教育与经济部在辖区学校开展了因纽特语浸润式教学,成功地提高了儿童因纽特语的流利性,学校还用因纽特语开设了生存技能课,对学生进行因纽特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7](P15),因纽特语衰弱的趋势得到遏制。2011年4月,努那维克地区政府提出成立自治政府进行教育自治的议案。努那维克地区的因纽特人发现该议案并没有赋予因纽特人更多的权力,为了避免重蹈努纳武特地区的覆辙,努那维克选民以高达67%的反对票否决了该议案[8],从而让努那维克学校董事会继续深化因纽特教育民族化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二、加拿大因纽特人教育政策的特点

1.重视官方语言推广,提高因纽特人对国家的认同

国家通用语具有增强国家内部凝聚力,提高国族/国家认同的政治功能[9](P115-131)。对国家通用语的传播和推广,有助于建立一个具有共同语言特征、语言态度、语言情感和要求的统一的语言集团,形成全社会的语言凝聚力[10](P120-122),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团结。二战后加拿大将因纽特人教育纳入到北极地区战略发展的框架中,试图用英语、法语同化因纽特语言但未能成功。1971年多元文化政策颁布,加拿大先后对因纽特人实施区域化教育政策、民族化教育政策、自治教育政策。虽然在各个时期因纽特人的教育政策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对官方语言的推广从来没有松懈过,始终坚持以英语、法语为框架,对因纽特儿童从小学高年级起就开始用英语或法语教授所有课程或教授主要课程,使因纽特儿童对国家认同在学校教育内化中得到加强,更好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21世纪以来,加拿大更是出台多项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英语和法语。2003年,加拿大颁布《官方语言行动法案》,计划将15岁~19岁青少年掌握英法官方语言的比例从2001年的24%升至2013年的50%。2008年,加拿大颁布官方语言推广法案——《加拿大双语路标》,制定了耗资11亿加币推广两种官方语言的五年计划[11]。官方语言浸润式教学大范围普及是加拿大因纽特人教育政策的一大鲜明特色。

2.重视母语教育,保护语言多样性

自加拿大实行多元文化政策以来,加拿大土著儿童语言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开始全力模仿获得巨大成功的法语沉浸式课程实行全方位的英语、法语沉浸政策,到重视母语在儿童第二语言习得、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保持民族认同的重要性方面所起的作用,尽力发展、提高母语[12](P32-36)。在西北地区、努纳武特地区因纽特语被规定为官方语言,在魁北克省因纽特语在保留区使用的权利得到确认。在阿尔伯塔省、马尼托巴省、安大略等省,因纽特语言和文化课程被引入学校教学中。在因纽特语流失严重的育空地区、西北地区、纽芬兰及拉布拉多省,对母语为英语或法语的因纽特儿童开展因纽特语言早期浸润式课程以提高因纽特语的流利性,在儿童母语为因纽特语的学校,因纽特语被作为教学语言使用至三年级。在因纽特语保持较好的努纳武特地区、魁北克省的努那维克地区,因纽特语作为教学语言直到三年级,努那维克地区还将以因纽特语教授的因纽特传统语言文化相关的课程从三年级后一直持续到高中阶段。努那维克地区学校董事会还提出平衡双语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只有在因纽特语打下了坚实基础后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才能成为平衡双语者;花更多时间用母语学习的学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才能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因纽特教育从轻视母语到重视母语在开发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所需的认知和推理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意味着因纽特教育政策逐步走向成熟。

3.注重北极传统文化教育,倡导多元文化共存

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倡导多元文化共存,各省和地区教育部门在政府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指导下,鼓励各民族社区将本民族文化特色融入到学校现行的课程中[13](P47-51),学校课程、教材呈现出浓厚的地方色彩。早在20世纪70年代,努那维克地区就开始请社区有经验的长者用因纽特语教授传统文化、宗教和北极陆地远足课程。20世纪80年代,西北地区第一所中学戈登·罗伯逊中学开始用因纽特语开设因纽特传统文化和生存技能课程,如北极冰屋和雪橇制作、石雕、海洋和陆地狩猎、雪地摩托、露营、徒步旅行等课程[2]。努纳武特地区为了提高学生就业并增强环保意识,在10~12年级增设了区域性传统职业课程,如猎狐、猎海豹等传统生活技能课程及因纽特式风雪大衣制作、雪地靴制作等市场需求高的手工艺课程[14](P42-48)。努纳武特地区唯一高等院校北极学院开设了大量与北极传统语言文化相关的课程,如因纽特语言学、因纽特口述历史、因纽特艺术史、因纽特文学、因纽特人宇宙观、北极人类学与考古学、北极生态特征、木工、毛皮护理与服装设计、因纽特传统首饰设计、传统与小型工具制造、北极野外远足生存等。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满足了民族意识觉醒后的北极原住民对语言权利和民族身份日益高涨的需求,有效缓解了北极原住民传统语言文化与英法主流语言文化的冲突,促进了民族认同,维系了加拿大的国族身份。

4.各级政府逐步放权加大对因纽特人控制学校教育的支持

在北美洲和世界其它地区一样,由于主流语言和文化的压力,大部分原住民语言都面临失去语言活力的危险。通过学校教育来保持和复兴濒危语言是在加拿大[15](P57-65)和美国[16](1-32)非常普遍的做法。原住民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和设计(主要通过浸润式教学的方式)是原住民教育获得成功的关键[17](P139-145)。由于加拿大采用非中央集权的教育体制,各省和地区对原住民控制学校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同,其中69%的省和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原住民对学校教育的控制[18](P115-141),包括与因纽特人教育相关的努纳武特地区、西北地区、育空地区、魁北克省以及纽芬兰及拉布拉多省。加拿大对因纽特人控制教育的支持在管理形式上主要通过成立因纽特自治区自行管理辖区因纽特人教育(如:努纳武特因纽特人自治区、努那茨尔武特因纽特人自治地区),或建立主要由因纽特人控制的学校董事会管理因纽特人教育(如:魁北克省的努那维克地区、横跨西北地区、育空地区的因纽维尔鲁伊特地区)。在学校教学课程上,从地区化教育阶段单纯引进因纽特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到民族化教育阶段、自治教育阶段将因纽特教学的课程扩展到因纽特传统文化、宗教、艺术、社会等课程,并将因纽特传统价值观念也渗透到学校教育中,使因纽特学生一直居高不下的辍学率有所下降。除了学校课程外,教师资格认证是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另一核心问题[19](P292-320)。但是加拿大对原住民控制原住民教师资格认证的支持力度并不大,除了魁北克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等省规定部分原住民有权认证原住民教师资格外,大部分由各省和地区的教育部门管理,而美国已有14个州承认了原住民认证原住民教师资格的权利[18](P115-141),这也是加拿大教育政策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规划和制定的启示

1.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竞争力与国家认同

国家通用语的确立和推行是加强国族/国家认同的重要工作,但是如果这些语言政策推行不当,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9](P115-131)。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要提高与其它地区的竞争力,要学国家通用语,这是历史发展、经济发展的必然[20](P51)。加拿大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支持双语、多语教学,并不支持单语教学。在加拿大完全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学校凤毛麟角,在北极地区没有一所学校完全使用原住民语言授课,即使在少数民族语言保持最好的努那维克地区,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采用第二语言教授除了与因纽特传统语言文化相关外的所有主要科目,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促进对国家通用语的学习和掌握,既增强了民族认同又使加拿大国族认同在学校教育的内化中得到了加强,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团结。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双语教育推广力度不够,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师资所限或者由于对国家通用语推广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根本不开设汉语课或仅在高中阶段加授一门汉语课程,造成部分少数民族国家意识淡薄,只有宗教信仰没有国家概念,由于语言隔阂阻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应协调好国家通用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好少数民族语言的同时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扩大双语教育的范围,不仅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和稳定。

2.采用多元化发展战略,加强少数民族外语教育

加拿大是世界第一个立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和语言教育权力的国家。早在1971年加拿大就颁布了多元文化政策,立法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语言,随后又分别于1982年和1988年多次立法保障各民族的语言教育权利,对北极原住民的教育政策也从强硬的同化政策向宽松的自治教育政策演变,在推广官方语言英语、法语的同时,并不压制少数民族语言和各种外语的学习。而我国外语教育的语种过于单一,英语独大,而其他外语的学习与应用,缺乏战略层面上的设计”[21]。对国家来说,许多非通用语种具有资源储备的性质,不能把使用英语误以为国际化的标准,更不能把外语的概念外延缩小为英语”[22](P2-7)。我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也存在英语一语独大的问题。我国与俄罗斯、巴基斯坦、阿富汗等14个国家接壤,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我国少数民族多居住在边疆地区,对少数民族外语教育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鼓励他们因地制宜学习周边国家语言(即非通用语),如俄语、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阿富汗的达利语、普什图语等。如此,既具有地域的优势,又可以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由于非通用语的经济价值所产生的需求,还能为国家储备非通用语战略资源。

3.协调好民族认同与语言学习功利性需求的关系

民族组成的诸多要素中,位于核心的是宗教和语言[23](P59),相对而论,语言又是更为显露、历史更为悠久的民族属性[24](P4-13),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民族认同功能。少数民族的语言一般为弱势语言,在经济上声望较低,在与声望较高的语言接触时,往往是不被学习的对象。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因纽特社区长期居住的非因纽特居民即使配偶是因纽特人,也很少能学会超过几个常词、常用词组的因纽特语言[25](P515-536),这种情况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居住的汉族人中也很普遍。而学好主流语言,意味着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机会、更好的前途,少数民族往往出于功利性的目的,重视主流语言的学习,轻视母语学习,造成母语流失。尽管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实行多元文化主义后,北极原住民语言在加拿大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联邦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保护传统语言和语言教育权利,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语言政策保护和发展北极原住民语言,或作为地方官方语言,或作为学校的课程和教学语言,但并没有阻止因纽特语言使用下降的趋势。而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汉语水平的高低对孩子的升学和就业所具有的决定性影响,也出现了一种“重汉语、轻少数民族语”的普遍倾向[26](P150),违背了国家教育主管机关将民族语言教育的目标确定为“双语(多语)并重”、“民汉兼通”的基本原则。因此,我国在制定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时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不能让汉语凌驾于少数民族母语之上,要树立“平衡双语”的科学教育观,使少数民族在母语打下了坚实基础后再进行第二语言汉语的学习,成为“民汉兼通”的平衡双语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出贡献。

[1]Kativik school board.History of Education in Nunavik[EB/OL].http://www.kativik.qc.ca,2012-10-10.

[2]Bonesteel,S.Canada's Relationship with Inuit:A History of Policy and Program Development[EB/OL].http://www.aandc-aadnc.gc.ca,2006-06.

[3]McGregor,I.E.Inuit Education and Schools in the Eastern Arctic[M].Vancouver:UBC Press,2010:23-169.

[4]陈巴特尔,高霞.民族文化自觉与国家权利介入--加拿大土著族群语言的保护[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38-143.

[5]Language commissioners of the of the N.W.T..Official languages Act of the Northwest Territories[EB/OL]http://www.nwtlanguagescommissioner.ca.2012.

[6]Rasmussen,Derek.Forty Years of Struggle and Still No Right to Inuit Education in Nunavut [J].Our Schools,Our Selves 2009(1):67-86.

[7]Silta Associates,Indigenous Standards in Education——A Discussion Paper for the National Inuit Education Summit[EB/OL].http://www.itk.com.2007-11-01.

[8]CBC News:Que.Inuit vote against self-government plan[EB/OL].http://www.cbc.ca.2011-04-29.

[9]戴曼纯,语言民族主义的政治功能——以前南斯拉夫为例[J].欧洲研究,2011(2):115-131.

[10]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120-122.

[11]Wikipedia,Timeline of official languages policy in Canada[EB/OL].http://en.wikipedia.org.2012-01-27.

[12]侯敏.多元文化主义背景下的加拿大少数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2-36.

[13]陈晓莹.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的多元文化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12):47-51.

[14]高霞.加拿大非官方语言文化的保存及发展[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2):42-48.

[15]Heimbecker,C.Bilingual education for indigenous groups in Canada[C].In J.Cummins &D.Corson(Eds.),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education,volume 5:Bilingual education.Lond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1997:57-65.

[16]Grenoble,L.A.&Whaley,L.J.Saving languages: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revitalization[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1-32.

[17]May,S.&Aikman,S.Indigenous education:Addressing current issues and developments[J].Comparative Education,2003(2):139!145.

[18]Korne,H.D.Indigenous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supporting community-controlled immersion in Canada and the USA[J].Language Policy,2010(9):115.

[19]Paulston,C.B.&Heidemann,K.Language policies and the education of linguistic minorities.[C]In Ricento ,T.(Ed.),Language policy:Theory and method.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2006:292-320.

[20]林秀艳.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51.

[21]李明宇,我国目前的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N].北京:中华读书报,2007-09-19(03).

[22]李明宇.中国外语规划的若干思考[J].外国语,2010(1):2-7.

[23]Huntington,P.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M].New York:Simon&Schuster.1996:59.

[24]陈平.语言民族主义:欧洲与中国[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1):4-13.

[25]Allen,S.The future of Inuktitut in the face of majority languages:Bilingualism or language shift?[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2007(28):515~536.

[26]肖建飞,语言权利研究——关于语言的法律政治学[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5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