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苟颖萍+白冰
摘要: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今中国文化自信,首先源于文化自信有着深刻的客观依据,它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是对发展中国文化的科学把握,更是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理性研判;其次源于文化自信有著丰富的维度来源,它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于百年来伟大斗争的革命文化,发展于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再次源于文化自信有着强大的适用价值,它可以筑牢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可以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自信,可以坚定社会主义的发展自信。
关键词:中国;文化;文化自信;精神;民族
中图分类号:G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2008305
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绵不息的精神灵魂,也是一个国家人民安乐的精神家园。自信是对自己所追求的事物或信仰充满信心的一种精神状态。而所谓文化自信就是指本国人民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一种高度认同意识和对于本民族文化发展前途满怀信心的一种坚定信仰意识。2016年7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其实,早在2014年***就多次提到文化自信,直到“七一讲话”才首次明确地把“三个自信”发展为“四个自信”,那么,文化自信:中国为什么能呢?
一、文化自信有深刻的客观依据
中国提出文化自信有着深刻的客观依据,它非偶然的使然,更非随性的使然,文化自信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是对发展中国文化的科学把握,更是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理性研判。
(一)文化自信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文化自信属于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精神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曾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2]这表明精神生活的发展必须以物质生活的发展为基础,而物质生活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努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经过30多年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总量迅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然而,人民的精神生活却相对发展缓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党和国家正是深刻认识到了这个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规律,在中国物质基础已经相对丰厚的情况下,才适时地提出文化自信,以此来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中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感。
(二)文化自信是对发展中国文化的科学把握
文化的超强包容性和生命力是永葆文化自信的支撑基石,中国文化之所以延绵几千年而不中断,兼容并包的发展品质是其核心的特色要义。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既继承传统精华,又吸收外来成果,使中国文化越来越具有包容性和生命力。
中国文化从其萌蘖之日就具有包容的特色,这从古老华夏族的龙图腾崇拜文化就可一目了然。中国文化五千年是文化发展包容的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首先以继承传统优秀文化为发展基础,譬如“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追求、“为国为民、天下大同”的理想情怀等等;其次以汲取国内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为发展养料,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和北方饮食文化中的面食,都源于北疆游牧民族;再次以吸收别国外来文化优秀成分为发展补充,佛教的中国化、基督教的中国化均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发展中华文化不是搞故步自封、封闭僵化,而是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前,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科学把握了发展中国文化的脉搏和走向,才提出中国文化的文化自信问题的。
(三)文化自信是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理性研判
21世纪是一个世界全球化扩展的时代,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大势,但同时各国的激烈竞争也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大势。在世界各国的较量中,最核心的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3]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4月第33卷第2期苟颖萍,等:文化自信:中国为什么能?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逐步成为各国加深相互了解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与此同时,文化的冲突与攻守也逐渐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次因素。文化由于其传播的柔和性和隐蔽性,经常在“以柔克刚”和“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实现对别国和异族在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冲击和征服,这种文化扩张经常裹挟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产品等各个方面中,尤其是西方的电影、宗教、产品宣传等方面。因此,在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新殖民主义扩张的今天,谁能够率先占领文化发展的高地,谁就能在文化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权。中国正是基于当前世界发展大势,尤其是世界文化发展大势的影响,才不失时机地作出理性研判,把文化自信提到“四个自信”的战略高度,以此来提升本国人民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力和对外来文化侵略的抵抗力。
二、文化自信有丰富的维度来源
今天的中国能够文化自信,是由于中国文化拥有丰富的维度来源,它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于百年来伟大斗争的革命文化,发展于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文化自信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4]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沃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源头和根脉,更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基因和血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在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之中,比如,“仁者爱人”“与人为善”的仁爱思想,“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思想,“扶危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正义思想,“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5]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等,这些都植根于中国人的血脉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行为举止和价值追求。
中国要文化自信,人民要朝气蓬勃,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赋予优秀的传统思想以全新的时代价值,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一是要挖掘和整理中華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比如整理和出版优秀传统书籍,支持和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传承者等。二是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家庭、进校园、进单位,抵制去中国化的思想和行为。在家庭,要弘扬和传承优秀的家族文化、家风文化和家庭美德;在学校,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单位,要让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单位的组织文化和制度规范之中。三是要敢于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讲好中国传统的优秀故事,传播好中国传统的优秀声音,阐释好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从而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增强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
(二)文化自信传承于百年来伟大斗争的革命文化
中国文化自信的“勇气”传承于百年来伟大斗争的革命文化,开拓于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伟大斗争的革命文化是巩固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动力,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和升华,更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创造文化精神的生动、集中体现。
伟大斗争的革命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革命文化是指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领导革命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思想、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等文化形式;狭义的革命文化是指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过程中,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形成的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在笔者看来,伟大斗争的革命文化应该从广义上来讲,具体包括农民阶级革命文化、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化。
近代以来,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帝国的大门,一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被迫开启。在列强渐次侵略的进程中,中国走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中国文化自信心也受到了强烈冲击。然而,英雄的中国人民并未屈服,反而用一次次的革命行动给予列强和反动势力最强有力的打击。尽管农民阶级革命文化和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存在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伟大斗争的革命文化正是在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奋斗理想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它更是用全新的革命文化重塑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文化形象,使中国人民逐渐找回了文化的自信,并取得了革命的成功。然而,近年来有一些人打着“学术化”“科学化”“真实历史”“重评历史”等旗号,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他们贬低革命赞颂改良,污蔑丑化英雄和历史人物,歪曲历史否定红色文化,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也是对革命文化的极大亵渎。
中国人民要想文化自信,必须勇于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勇于积极传承和光大伟大斗争的革命文化。一是要加强对革命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工作,以充分的史实资料回击历史虚无主义。二是传承革命文化,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汲取精神养料,比如用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来砥砺梦想和坚定信仰,从而在新时期实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6]。三是要实现革命文化与时代发展的有效衔接,用现代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反映革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如发行革命书刊和影视作品、开展纪念活动和寻访革命遗迹,以实现革命文化教育人、塑造人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发挥革命文化一定的经济功能,以促进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自信发展于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文化自信的“大气”发展于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和指引,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石和标识,更是实现中国人民永葆自信的核心和中介。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所创造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为目标,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方针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15这种先进文化鲜明地体现在红旗渠精神、大寨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文化精神之中。
目前,中国文化自信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中国拥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7]今后,中国要想永葆文化自信,必须继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曾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8]在中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方向和灵魂,同样,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裹足不前。因此,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更好地执行文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才能更好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其次,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增强其生命力的必然诉求。[4]16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只有不断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活紧密关联起来,才能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从而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再次,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自信。[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人民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价值观念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有效地提升公民综合素质和凝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而,最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普遍认同”到“共同践行”,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和完善。
三、文化自信有强大的适用价值
文化自信强大和广泛的适用价值是文化自信得以发展和延续的重要条件,21世纪的中国拥有文化自信,可以筑牢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可以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自信,可以坚定社会主義的发展自信。
(一)文化自信筑牢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
近代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对峙中屡次铩羽而归,导致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了极度的不自信,弱国心态和崇洋心理滋生泛滥,民族文化失败情绪笼罩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头。重振中国文化现实地摆在国人面前,有人主张全盘西化,有人主张回归传统,然而,历史的发展最终让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让中国的文化自信成为可能和现实。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它在中国的诞生为中国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可能,逐步扭转了中国人的弱国心态和崇洋心理。而今天,文化自信成为现实,是源于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筑牢了中国人民民族自信的文化基因,增强了中国人民民族自信的话语“底气”;是源于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于伟大斗争的革命文化,从而筑牢了中国人民民族自信的文化基础,增强了中国人民民族自信的前进“勇气”;是源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筑牢了中国人民民族自信的文化根本,增强了中国人民民族自信的磅礴“大气”。总之,文化自信不仅彻底抛弃了民族文化失败的悲观情绪,而且还筑牢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
(二)文化自信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自信
21世纪的头二十年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的强国梦、民族振兴的兴族梦和人民幸福的民乐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而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文化自信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提供了深厚的精神动力,也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供了精神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共同民族文化基因,这种共同的民族文化基因构建起了中华儿女共同的心理素质和共同的文化价值追求,从而凝聚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根脉;伟大斗争的革命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共同文化追求,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革命文化,蕴含着各族儿女爱国爱民的情怀和为国为民的追求,蕴含着各族儿女不畏困难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从而凝聚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共同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内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观,内含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观,内含着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观,从而凝聚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方向。综而述之,文化自信凝聚了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自信。
(三)文化自信坚定社会主义的发展自信
社会主义在中国确立六十年以来,成就巨大。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它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为依据的,***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归根到底是为了坚定社会主义的发展自信。而文化自信是坚定社会主义发展自信的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首先,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自信的根基所在。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指南的结果,也是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料的结果,更是继承中国革命文化红色基因的结果;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内容更深层次上的坚定信仰,文化自信可以让国人更加深刻地认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调统一性,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局战略性、坚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可能性,从而真正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优越性和正确性。这样文化自信就从更深层次上坚定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自信。其次,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自信的文化基石。严格来讲,理论从属于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现阶段,理论自信必定立足于文化自信。建党95年来,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时代发展的实际,依托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性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更是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地顺应时代发展的实际而不断向前推进,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自信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石。再次,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柱。文化对制度的建立、运转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人民之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就是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制度自信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于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和精神要义,它符合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适应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因而,文化自信能够坚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自信。综而述之,兼容并包、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足以让中国人民文化自信,而植根于中华文化的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对社会主义理想和现实的追求和实践,足以让中国人民坚定社会主义的发展自信,因而,文化自信能够最终坚定社会主义的发展自信。
参考文献:
[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
[3] 张远新.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学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有关论述[J].兰州学刊,2016(10):2736.
[4] 田克勤,郑自立.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
[5] 習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0.
[6]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光明日报,20161022(2).
[7]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8]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9] 高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J].党建,2016(8):2425.
责任编辑:赵玲
Abstract: Cultural confidence is more basic, more extensive and more profound in the "four selfconfidences". Chinese cultural confidence is firstly originated from its profound objective basis. It understands profoundly the law of social development, grasps scientificall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tudies rationally the trend of world development. Secondly, Chinese cultural confidence is derived from its rich dimensions. It is rooted in more than 5000 years of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inherited from the great struggle of revolutionary culture for the hundreds of years and developed from the advanced culture of socialism over sixty years. Thirdly, since cultural confidence has strong application value, it can build up the Chinese peoples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It can unite the spirit of selfconfidence of Chinese dream and strengthen the selfconfidence of socialism development.
Key words: China;culture; cultural confidence; spirit; nation
收稿日期: 2016062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