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时间:2024-05-09

陈春生+刘伟

[摘 要] 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在法治化制度建设、多元化价值理念、民主权利保障、集体主义教育、心理咨询辅导等方面,形成了较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和切实可行的运行模式。中国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可学习借鉴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的经验和做法,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法治化选择,坚持思想道德教育的差异化导向,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性模式,健全思想道德教育的心理辅导体系。

[关键词] 加拿大;高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6-0109-04

加拿大是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也是一个倡导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国家。加拿大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虽然没有专门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也没有对学生强制推行思想道德灌输,但从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来看,却是非常明显的。本文作者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做访问学者,较系统地研究加拿大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况。阿尔伯特大学是加拿大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其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在加拿大的学术界有很好的声誉,是一所全面发展的大学。特别是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学校有较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和操作性较强的运行模式。以阿尔伯特大学为例,对其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便可探知加拿大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般规律和自身特色,从而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貌的目的。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创新中国思想道德教育理念、探索中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阿尔伯特大学非常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在道德法治化制度选择、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教育、集体主义利他教育、以权利保障为重点的政治教育,以及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效果显著,较集中地反映了加拿大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般规律,形成了较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和制度体系。

(一)以法治建设为导向的制度选择

加拿大是一个法治社会,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要有法可依。加拿大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一般负责制定法律规范,其具体的权力运行和实施归各省所有。联邦政府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成立了诸如利益冲突和道德协调委员会等专业的道德管理机构,颁布了《利益冲突法案》和《加拿大行政道德法》等法典。涉及此类的法律体系完善,立法具体明确,涵盖了利益冲突、协商民主、信息获取、隐私保护、公平正义等条款。加拿大在省级政府还设立了负责道德协调事务的机构,阿尔伯特省成立了省道德协调事务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法律制度来规范和引导人们的道德操守。[1]在这样的社会法治背景下,阿尔伯特大学在其制定的大学章程里,对相关道德操守和行为选择的内容都有明确的条款,以体现道德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比如,在信息获取和隐私保护方面,学校规定了信息收集、使用、披露、保存和校正的具体规则,切实保护个人隐私。学校还设有道德伦理事务办公室,负责处理涉及教学科研方面的道德伦理冲突,以及校园内的信息获取和隐私保护纠纷方面的事务。因此,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法治化建设,将道德伦理相关规范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制度化,是包括阿尔伯特大学在内的一些加拿大高校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普遍采取的准则。

(二)以多元文化为背景的价值观教育

加拿大是世界上民族成分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其广阔的国土上分布着130多个种族和民族的族裔。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加拿大尊重多种文化的差异,认为正是由于各种文化的存在,才构成了加拿大多彩的文化整体。因此,对学生开展道德价值观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多民族国家中怎样保持文化多元化、民族团结和教育平等。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总计38000多人,其中国际学生5300多人,来自142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国际学生群体来自世界各地,各国学生价值观念复杂迥异,所以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多元文化价值观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这种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观教育,重点是培养人们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民族自信心和超越本民族文化生存的能力,提高对民族多样性的接受程度,学会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吸纳人类有益文化的态度和意识。

(三)以关爱他人为特征的利他教育

阿尔伯特大学非常关注学生的利他教育,认为利他教育不是靠课堂来教授的,而是借行为来实现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很好的利他教育的途径;同时认为把学生培养成为道德成熟、责任感强、善于合作、关爱他人的人,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阿尔伯特大学总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关爱他人,提供必要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学校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经常为学生提供道德推理和冲突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录取新生的过程中,除了优异的学业成绩,学校还综合评价考生学业和课堂以外的其他因素,比如参加社区服务等从事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情况等。在学校看来,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不但可以充实业余时间,亲身体验和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可以使其人生的价值在志愿活动中得到体现,从而锻炼意志、提高技能,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2]在大学校园里,志愿者活动更是校园各项活动的主体和支撑。无论是在大学生服务中心,还是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志愿者服务的身影。这些以关爱他人为特征的利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帮助他人、关心弱者、尊重他人的美德,把抽象的思想道德教育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从而很好地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2月第30卷 第6期 陈春生,等: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四)以权利保障为重点的政治教育

在加拿大这么一个高度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享有较大的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作为即将走进社会的大学生,学校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平台和条件,让他们在校园内通过竞选职位、参与决策、请愿投票等方式锻炼民主能力,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阿尔伯特大学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发挥德育的价值导向功能,解决学生的政治观点、政治判断和道德认同问题。比如,阿尔伯特大学董事会和校务理事会,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代表,他们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参与者。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提高学费,学生都有权发表意见,参与学校的管理。凡是涉及到学生利益的事项,学生代表在会议上都积极发言,维护自身权益,并以票决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意愿。另外,学校学生会是阿尔伯特大学最强大的社团组织之一,拥有较大的学生管理权利,是学生参政的一个重要平台,它在校园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会换届竞选时,校园内到处飘扬着竞选的旗帜,张贴着竞选的海报,完全模拟社会政党的选举。这种社会选举形式,为学生实现将来的政治理想提供了恰当的载体和平台。同时,加拿大社会是一个非常讲究人权的社会,主张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障学生特别是像身体有残疾等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学生应享有的文化政治权利。[3]因而在阿尔伯特大学内,学生挑选所学专业、参加社团组织、发表政治主张,都是学生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教师和家长都不能随意干涉。随着加拿大社会的开放性扩大、多样化发展、选择性增多和主体性增强,学生所拥有的政治权利也将越来越多,对学生进行以权利保障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就越来越重要。

(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境渗透

加拿大高校大都能够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情境渲染中,投入很多资金进行校园教育环境场所的建设,以营造一个全息的、立体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情境,使置身其中的人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价值观念的熏陶。在阿尔伯特大学校园里,到处可见历史名人的雕塑、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建筑和代表现代文明的现代化建筑群。这些雕像、建筑集中体现了加拿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宣扬着加拿大的基本政治制度和价值理念,展示了加拿大在国家独立和建设过程中的艰辛历程,是向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校园内几乎所有的大型建筑物门前都悬挂着加拿大国旗,遇到一些重要场合学生都要集体唱国歌。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加拿大博物馆、“二战”纪念馆,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意识。这些环境和场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体现着“加拿大精神”,许多学生正是在身边的学习和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无形的爱国主义教育。

(六)以心理咨询为载体的道德辅导

阿尔伯特大学心理咨询体系较为成熟,设立了心理辅导的专门机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由专职心理咨询师、学校社会工作者、专业辅助人员、学术顾问等人员组成。这个机构隶属于学校的大学生服务中心,是其四大分支机构之一,心理咨询的范围和领域几乎涉及了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领域。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不仅能够积极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活动,而且还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合在学生心理咨询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过分认知主义的倾向。其常用做法如下:设立消除压力日,利用音乐放松、生物反馈技术等手段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开展宿舍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识别抑郁症状,防止自杀倾向;重视户外教育,通过组织攀岩、野炊、钓鱼、野外骑车等活动,解决部分学生独立性差、沟通障碍、自闭、沉溺网络等问题。[4]近年来,阿尔伯特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视角由原来的矫治性转为发展性,更强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心理潜能的发掘,咨询重点也在由障碍咨询为主向发展咨询为主转变,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完善和人格发展。这种工作视角的转变,对改善学生情感适应力、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提升在人际交往和竞争环境中的自信心、挖掘个人的发展潜能等至关重要。

二、对中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思想道德教育中形成的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思考,中国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加以借鉴。

(一)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法治化选择

加拿大从联邦政府到省政府,再到高校,几乎都建立了思想道德教育协调管理机构,并制定了严密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方面的法规,将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相关规范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法治化。中国的道德建设,尽管制定了许多有关道德建设的规章制度,但是没有将它们上升为法律规范,缺乏统一的道德建设法典,因此,中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没有整合各自的力量,措施不配套,不能形成合力,结果是治标不治本。借鉴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成熟经验,中国应将相关道德规范予以法治化,建立一项或两项统一性的基本道德法典,并对诸多思想道德教育相关议题加以集中规范,条件成熟时可以通过立法纳入到基本道德法典中。就中国高校而言,要结合当前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抓紧制定大学章程的有利契机,明确中国高校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把诸如以学生为本、爱国荣校、学术诚信、敬业奉献等列入各高校的大学章程里。

(二)尊重思想道德教育的差异化导向

在当今多元价值冲突的时代,思考思想道德教育本身的差异化导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要学习加拿大多元文化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在强调校园内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人格平等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中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长期以来突出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完成社会任务或解决社会问题,没有能够正确处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漠视个人价值,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5]借鉴阿尔伯特大学思想道德教育多元化、差异化的做法,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塑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愿望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两课”教学方面,要改变大班授课的课堂组织形式,尽量采用小班或小组授课的方式,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在思想教育队伍建设方面,强化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管理干部以及教师的业务培训,保障编制和待遇,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三)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性模式

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没有专门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也没有统一的一套有关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通过日常的生活教育和渗透到其他学科课程中,特别是融合到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的通识课程中进行影响和熏陶的。这和中国进行德育教育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当前中国是采取专门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正面灌输和引导的。应该说,这种教育模式对学生正面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但是,道德问题并不是通过设置单独课程就可以解决的,单纯靠两课教师灌输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事实上,高校德育应覆盖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渗透到各种教学和各项学术活动中。每个教师都有育人的义务,任何教师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价值观念,既通过他们的行为,也通过他们讲授的内容。因此,我们可借鉴阿尔伯特大学的成熟经验,寓德于教,学科渗透,发挥学科和学术活动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在教材的编写上,要遵循学科与道德价值的双重覆盖原则,把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渗透相结合,把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传授与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的渗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景熏陶空间,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熏陶;在平时的生活交往中,教师要在课堂之外仍然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四)健全思想道德教育的心理辅导体系

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注重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完善道德辅导制度体系,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合在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之中的做法,给中国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以很好的借鉴。目前,中国高校从事学生心理辅导的人员主要由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组成。这只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编制不落实、职责不清晰等问题,直接影响了高校开展心理辅导的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高校可借鉴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的经验,在编制、经费和政策方面给予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以重点扶持,真正建立起心理辅导人员的培训和督导制度。当前,要特别关注辅导员队伍建设,因为他们直接和学生打交道,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学生的道德情况掌握得最清楚。如果他们工作到位,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发挥好这只队伍的作用,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方式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渗透心理咨询和辅导,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6]同时,还要加强对高校心理学会、心理学专业等的评估与考核,逐步确立高校从事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资格审查制度,实现高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职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成福,杨兴坤.加拿大行政伦理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行政论坛,2009(4):88-90.

[2] 王光秀.比较视域下“义工教学法”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与实践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8下):44-45.

[3] 黄明东,冯惠敏. 加拿大高校学术伦理机制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893.

[4] 何树彬. 加拿大:全社会重视户外教育[J].上海教育,2010(11):55.

[5] 王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5-107.

[6] 杨芷英. 国外高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11-12.

[责任编辑:赵 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