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与时代意义

时间:2024-05-09

[摘 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创新的过程中,***生态文明思想有着特殊的地位、意义和贡献。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文明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是一个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内政外交、国防等众多领域的理论创新的集合,是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地位、意义和贡献。

一、***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①。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社会,而且一定是生态文明的社会。***总书记多角度论述了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他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②“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①;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②这些重要论述,都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重要属性来看待。没有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严峻现实问题就会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就不可能让百姓享受到良好的生态产品。没有生态文明建设,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问题就难以得到有效治理,也就不可能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意义的论述,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并指引我们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目标而奋斗。

(二)***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新时代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是高质量的增长,必须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新时代的发展也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断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③“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这个总体布局,把***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价值、原则和目标要求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各领域,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各领域协调发展方面迈出重大步伐。比如,***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了发展观念的重大转变,是一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更为高级的发展理念。又比如,***总书记提出“生态环境问题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既为我们从政治高度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供了政治保证。

(三)***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环境作为重大的民生问题,丰富了“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

实现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涵。***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深化,生态环境对人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大大提升,其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比其他任何公共产品都更重要。***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民生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一方面意味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和直接利益,对整体提升民生福祉有着根本性意义;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环境污染治理好,还百姓以蓝天净水。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拓展了中国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諧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①与以往相比,党的十八大在中国道路中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容,这既发展和完善了中国道路,同时也保证了中国道路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宽广。

(一)生态文明建设丰富和发展了中国道路的内涵

中国道路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总结治国理政的经验,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相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又对中国道路内涵进行了完善和发展,尤其是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部分内容,逐渐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反对掠夺资源、破坏环境式的粗放扩张,崇尚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永续发展。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要求,丰富了中国道路的内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中国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新的境界,有赖于中国道路的不断开拓创新。要建设现代化强国,我们仍面临着技术、资金、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而资源环境问题无疑是当前最为现实的挑战。中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所进行的现代化,是在地球资源环境已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下推进的现代化,这决定了中国不可能继续走西方式工业化道路,而必须走一条不同于西方发展道路的新的生态文明之路。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给资源环境带来极大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不但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而且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当前以及未来的现代化道路如何走、走成什么样,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更加明确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走绿色发展道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等方面,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没有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就会遭受重大挫折。而沿着生态文明道路前进,则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低能耗、低污染且能够为世界资源环境安全作出积极贡献的现代化新道路。

(三)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中国道路以“世界意义”

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不但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世界现代化也具有重大意义。在当今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已经非常突出的情况下,如果中国继续以传统的工业化方式实现现代化,就必然会给全球环境带来更大压力。作为一个以世界繁荣和人类命运为己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倡导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自觉担当起维护全球生态安全、遏制气候变暖的责任。***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中,有一项就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是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国一直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比如中国积极支持并签署《巴黎协定》,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届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又如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方面,中国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相关国家互助合作开展造林绿化,共同改善环境,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力量。所以,中国道路也是一条利他利己的环境治理之路,是一条与世界和平共生的文明之路。这既表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诚信和担当,也表现出一个先进的制度文明为世界作出的“价值引领”和“行为世范”。

三、生态治理现代化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关系发生重大结构性变迁,产生大量经济和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为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而作出的体制性调整和完善。毫无疑问,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整体。但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發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不是经济领域自身就能解决的,需要其他治理手段来配合,而生态治理就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生态治理的现代化,主要是通过生态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提高治理能力提供手段和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先后制修定新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逐步搭建起环境保护法律的坚实体系。在制度建设方面,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日益加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试点全面启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不断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建立。在体制改革方面,成立生态环境部,建立环保督察制度等。通过各种制度和机制的不断健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些负面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比如,通过建立自然资产产权制度,明晰自然资源产权主体,确保产权主体享有处分或收益的权利,尤其是通过市场机制决定资产价格,必然改变以往因自然资源资产价格过低而造成的企业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性使用,倒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再如,通过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确保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行为得到经济补偿,实现不同地区、流域上下游等的协调发展。总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提供了法律的、制度的和机制的各项条件和保证,为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也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二)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生态领域治理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各领域中最困难的一个方面,但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段时期以来,生态环境的威胁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威胁,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严重威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不解决污染问题,就无法让百姓安居乐业,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此,从2013年开始,中国先后出台了大气、水、土壤防治三个“十条”,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计划,在污染防治方面取得根本性、转折性、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既是生态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體现,也是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同时,生态治理的现代化还体现在国家发展观念的转变上。从对传统的反思来看,生态危机的出现是传统发展方式的结果,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改变发展方式,重新认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倡导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并健全保证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可以说是从发展理念、法律制度等方面实现生态治理的现代化,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在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①,而且“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同时,***生态文明思想提出,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这既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反过来也必将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蕴含着无比深厚的文化基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中国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深厚底蕴的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理论先导和思想滋养作用。诸如古人提出的可持续农耕文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治山治水方可治国等生态文化理念,是支撑中国生态文明理论创新、道路选择、制度建设的广泛而深厚的力量。在“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等传统生态道德的持久影响下,环境保护理念在社会上已经蔚然成风,环保公益活动、绿色出行、自然教育等绿色生活方式蓬勃开展,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今天,这些绵延数千年的生态理念依然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引。***总书记指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秉承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中国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至今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指引。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衡量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体来说,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一是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同发展的新型文化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化培育工作,***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要以此为引领,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二是要培育生态道德。生态道德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通过生态道德的培养,可以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生态幸福观,进而使人们在享有生态权利的同时,具有生态责任意识,履行生态义务。三是要开展生态教育。一个国家国民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的形成,有赖于国家生态教育体系的建立和生态教育的全面开展。生态教育能够鼓励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在社会中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使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四是要倡导绿色消费。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总之,无论是培育生态文化、培育生态道德,还是开展生态教育、倡导绿色消费,其实都是在培养或崇尚一种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新价值观念。应当把这些新的价值观念融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文化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三)新时代高举生态文明建设旗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高举生态文明大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因为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依据,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以解决现实问题和矛盾为指向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先进性,因为在国外绿色政治理论和实践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历来都是难以兼顾和相容的,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人民富裕与生态优化的统一。这对于全救环境政治理念是一种创新,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今后,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将继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的再突破,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再提升,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且最根本的是不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王俊暐

[作者简介]郭秀清,博士,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副教授(上海 200433)

①***:《***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104年,第11页。

②***:《***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104年,第208页。

①***:《***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104年,第211页。

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0页。

③***:《***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104年,第11页。

④***:《***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1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2页。

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7页。

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3页。

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3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