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困境及策略探究

时间:2024-05-09

薛珊

[摘要]供给侧改革是针对我国处在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此举意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解决经济持续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媒介,高职教育也面临着供需失衡、供给质量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推进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整合内部要素,加强“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等举措来培育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从而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重大转变。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6-0038-05

2015年,***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明了党中央在经济领域决策思想的重大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解决经济持续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然而,教育领域结构性问题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遵循“需求侧改革”的发展理念,高职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难题。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着技术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和制造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需要转变思路,着力从供给侧进行改革[1],即加强高职院校内部要素的调整,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坚持分类管理,将“互联网+”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应对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各种挑战。

1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

从经济领域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呈现下降趋势,单纯依赖需求侧的思维无法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倒逼的结果。在高职教育领域,也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人才培养标准滞后于产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等问题[2],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和制造业领域的持久发展。

1.1高职教育长期面临生源危机

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职院校不断扩大规模,招生人数快速增长,已经有超过本科院校招生人数的趋势。然而,自2009年以来,全国高考报考高职院校的人数呈下降趋势,且高考志愿录取的顺序是先一本、二本、三本,然后才是高职院校。这样使得高职院校一方面招生数量不足,有些专业无人填报,难以完成招生计划;另一方面大多数优秀的学生进入本科院校,而高职院校只能招到极少优秀的学生,且一部分学校的实际报到学生人数达不到预期招生指标的一半。为了尽可能地完成高职院校招生计划,高职院校在招生工作上加大投入,在短期内缓和了招生人数不足的困境,但不能从本质上通过提升学校吸引力来增加生源。由于长期以来遵循需求侧思维的路子,高职院校生源危机不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且日益严重。一是高职院校在招生工作上的投入过多,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的经费分配,也使得部分教师身心疲惫,既要完成学校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去参加耗时较长的招生工作。二是为了保障尽可能多的生源,高职院校不断调低录取分数线,通过补录招收一批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太强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基础不一、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律性较差,甚至大多数学生对学业都抱有抗拒心理,仅仅是为了遵循父母的命令而不得不完成学业,拿到文凭。招收的这样的学生越多,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带来的挑战越多,就更加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1.2高职教育毕业生相对过剩的状况无法消解

在国家创新发展驱动的大背景下,我国规模型企业逐渐失去优势,正在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和生产模式的重大调整,预计到2020年将产生2 000多万的高级技术人才供应缺口。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我国电商企业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用人缺口将达1 000多萬。理论上看来,企业社会的用人需求量相当大,高职毕业生供不用求。而实际上,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日益严重,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高职院校毕业生相对过剩的处境难以改变。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将实行三步走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将导致巨大的技术创新型人才缺口出现。有识之士指出,中国进入工业4.0时代,将会遭遇相当程度的人才瓶颈,不仅要面临高级人才匮乏的挑战,还将面对低端人力过剩的境地[3]。总体说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基数较大,但实际上契合企业社会用人需求的高职人才数量不足,这就反映出高职教育供给的产品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还不高,高职教育领域的供需错位问题突出,结构性供过于求日益严重,直接制约着我国高职院校、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加以重视。

1.3高职教育面临投入不足的困境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表明了国家将把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教育领域的核心位置,加大经费投入,建立质量保障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然而在具体的经费分配上,高职院校获得的经费拨款不足普通高等院校的一半。同时,部分地区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严重偏低,影响了“公平优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加之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不足,难以吸纳较多的民间资本投入,无法彻底改变办学经费不足的窘境。由于长期以来受需求侧思维的束缚,高职院校往往希望通过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获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将更多的“硬件”资源投入到教育教学中,而忽视了“软件”资源的有效整合。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分析,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内部结构紊乱、产出效率低下等是投入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体现。

2高职教育的结构性矛盾分析

从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角度看,我国高职教育长期与需求侧存在明显脱节、错位,存在供给结构不优、供给质量不高、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4]。在经济“新常态”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日益紧缺的现实更加严峻,企业社会对高职院校举办高质量高职教育的诉求与日俱增,这就迫使高职教育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实现转型升级,回应企业社会的期盼。

2.1基于国家高等教育总体情况分析

从国家高等教育的总体情况看,知识传授型的高等教育仍然占主要地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仍然没有得到有力显现。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我国大陆高职教育仍然是培养以专科层次人才为主的教育形式,而台湾地区已经实现了以本科层次为主的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及技能型人才,其定位主要是面向基层培养紧缺型人才,以技术型、技能型、管理类人才为主,具有岗位适应期短、工作适应能力强等特征,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尽管国家层面大力重视职业教育,但高职教育获取到的社会认同度低,高职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仍然不高,在竞聘某些工作岗位时往往被用人单位排挤,企业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身份和能力仍存质疑。

2.2从高职教育自身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自身还存在着对接区域结构不尽合理、专业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一方面,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不明显,办学上更多地是沿用高等专科教育的模式,还未正式开设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2014年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到,通过应用型本科院校来举办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由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而来,能否举办高质量的高职教育值得深思。另一方面,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获取到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等保障条件优于一般地市级高职院校。在经济发展水平本来就不高的地级市,高职院校存在办学规模较小、经费投入不足、生源不足等现实问题,使得高职教育办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办学特色也难以得到彰显。同时,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很多集中在办学成本较低、技术性较弱、市场需求较大的传统专业,失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难以将传统专业做大做强,忽视了具有地域特色和技术技能传承类的专业开发,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开设新兴紧缺型专业。总体说来,高职教育的区域布局、专业结构设计上均存在较多不合理的地方,急需加以优化。

2.3从高职院校运行情况分析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中心仍然是教师,还需要加强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培养体系。整体而言,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课程设计、办学模式等方面均体现出较浓的模仿本科教学的痕迹。尽管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实际上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水平依然不高,无法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使命;新课程开发略显滞后,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色学科、优势专业建设停滞不前,使得学生就业毫无专业优势可言,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也大大降低。整体而言,“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大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微调”,大刀阔斧的改革难以深入推进下去。如何推进以学生为中心和基于学生需求的教育教学,还需要结合学生短期市场适应力、对接企业社会的用人要求来展开。因而,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为教学活动服务等,致力于提升学生持久的社会竞争力,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的策略

供给侧改革,主要是从体制机制等层面推进改革,强调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的效率和质量为核心工作。由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要从多方面入手,以强有力的制度改革保障各项具体环节的实现。

3.1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推进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制度供给

深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则要从高职院校这一主体出发。(1)强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5],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改革的新路子;(2)通过市场调研,准确把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3)制定“一揽子”人才培养计划,从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可进行“综合素质+技术技能专长”“实践技能+证书认证”“多种技能+创新创造”等多种模式的探索。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仍然是以培养专科层次的人才为主,服务区域、服务行业的功能还比较弱,急需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以增强高職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既是完善我国教育体系的需要,也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内在要求,更是广大群众渴望通过高层次职业教育改变生涯道路的强烈诉求,符合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用人要求。要加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制度供给,必须通过立法来保障其运行。尽管高等教育领域中开始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变,但实际上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仍有较大差异,与职业教育体系具有明显的“两张皮”现象。从完善我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角度来看,必须要双向发力,既要引导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变,致力于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要积极支持一部分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使其成为培养高级职业人才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合法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还需加强法律保障和制度供给,并使之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开展高层次高职教育的探索。

3.2坚持高职院校分类管理原则,走高职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经过30多年的探索,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总数已经逾1 000所,在校人数占据高等教育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将继续扩大。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很多省份还在新建高职院校或者将一批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随着高职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统一的标准将会阻碍相当部分院校的发展,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将成为必然。(1)省会城市或中心城市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好、特色明显的学校率先开始本科层次的招生,联合行业企业致力于为“智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2)二三线城市的高职院校,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招生,开设对口的专业,优化原有的专业机构,切实增强服务地方、面向行业企业的能力。同时,开放企业员工短期培训的功能,注重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工作,帮助解决地方剩余劳动力的问题。(3)设在一般地市级的高职院校,对上述两种类型的学校进行功能补充,可将高职教育延伸到县、镇,去帮助小微企业和新农村建设开展劳动力技能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培训等工作,联合地方政府共同培育现代农业的紧缺型人才。

3.3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打造一批精品高職院校

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首要。这就需要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牵头,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动力,加强相应的制度设计,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打造专业化水平高、技术技能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推进高职教育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良性育人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构建,打造一批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加快推进应用型高级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对于部分专业性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可由省教育厅或国家教育部进行直接管理,将这些高职院校打造为精品,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人才培养特色的进一步发挥。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背景下,鼓励一批特色型高职院校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为提升行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4以现代职教体系为依托,全面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一部分在向本科转型,一部分仍维持在原有现状缓慢前行,但仍处于高职学生就业和企业招工两难的困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规划(2014~2020年)》指出,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的需要,通过现代职业教育将培育一大批适应现代企业转型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6],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逐步从浅层次合作向深度合作发展[7],除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等浅层次的合作外,还延伸到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以及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等宽范围与深领域的合作。为全面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全力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之路,激发企业参与办学的活力,允许企业遵循市场规律独立创办高职教育,弥补高职院校办学的不足。同时,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打开门来办学,以开放合作、共享发展的理念与企业紧密合作,切实为企业发挥“智囊”作用,共同致力于具有现代化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

3.5有效整合高职院校内部要素,不断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供给

为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除了优化体制机制外,还需要着力于内部要素的整合与梳理。从现实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内部有几大关键要素必须要落实。首先,要构建依据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调研机制,认真分析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设计好专业人才的规模,明确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依据这些相应地进行课程改革和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并形成动态化调整的运行机制。其次,要着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重点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特别要重视校企“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要努力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专兼结合、机制融合、科学组合,将专业理论和技能教育中的理念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常规与创新融合,不断提升高职院校面向市场、服务行业的能力。再次,要鼓励专任教师“用心教学”,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真正把精力投入到关心学生成长、素质养成、就业创业等方面。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努力加强信息化教学的业务技能学习,将“互联网+”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最后,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宗旨,依托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的体制机制,探索“工学结合+实验实训”的多元化育人模式,严格按照企业生产的标准和质量要求,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高质量完成实战实训项目,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大力培育“用的上、留得住、善钻研、能发展”的人才。

3.6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优质教学供给

从高职教育发展的周期性来看,要使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准特色,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优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上下“硬功夫”,在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方法上实现突破,加快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从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来看,要认真落实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具体而言:(1)要加强专业建设。在优化专业结构的同时,致力于挖掘专业特色,打造一批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带动专业群的建设。(2)利用“互联网+”有效整合专业教学资源,以构建系统化、分层分类的教学资源库为抓手,更新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切实推进信息化教学的稳步实施。(3)立足“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不断革新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库,把握教学内容的实效性。(4)借助“互联网+”平台带动教学方法的革新,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途径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进而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4结语

供给侧改革侧重于本源创新,从供给端进行结构优化、制度优化。在国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也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多重任务与挑战。高职教育应当运用供给侧的视角、思维、策略,促进自身发展不断由规模向内涵转变,由粗放向精细转变[8]。借助供给侧改革的契机,高职教育通过提高办学水平、育人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推动高职教育朝着更高办学层次的方向发展。由此,必将带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创新,大力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供给质量和效率,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宏伟目标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许红菊,韩冰.以供给侧改革思路提高高职教育吸引力[J].职教论坛,2016(16):16-20.

[2] 鲁彬之.从“供给侧”视角考虑职教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5-12-17(10).

[3] 任春伟,孟庆江.“中国制造2025”将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EB/OL].(2016-04-15)[2016-06-01].http://www.jc35.com/news/detail/48874.html.

[4] 張旭刚.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维透视:逻辑、内涵、路径及保障[J].职业技术教育, 2016(19):8-13.

[5] 毅英,童顺平.探寻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径[J].江苏高教,2016(5):137-141.

[6] 董奇,黄芳,国卉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兼论高职课程观的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14(1):27-31.

[7] 王振洪,王亚南.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双方冲突的有效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11(7):75-79.

[8] 梁家峰,张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新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6(10):19-23.

AbstractThe supply side is an important reform in the proposed reforms in China in economic new normal circumstances, a move intended to adjust the economic structure,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chieve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13th Five-Year"period, to solve the structural problem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s an important mediu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supply, the urgent need to promote the supply sid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upply and supply efficiency; through the adjustment and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structure,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mode and other measure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echnology talents,to promote China′s great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big manufacturing country" to "Zhi made great power".

Keywordssupply side reform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novative developme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