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OPEC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4-05-09

翁钢民 李凌雁

[摘要]当前旅游业面临转型发展,创新型人才紧缺。基于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OPEC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目标导向、专业性培养、创业创新性、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课程体系模块化、创建虚拟多维师资团队、开发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科学制定旅游管理专业OPEC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以打造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OPEC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6-0061-05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在培养目标、专业知识训练、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要求[1-2]。据统计,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旅游工作的还不到总人数的50%,两年后能继续在旅游业工作的本科生只占其中的40%,也就是说约有80%的旅游管理本科生毕业两年后没有从事旅游业,人才流失和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如何构建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高等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3]。

基于此,本文提出旅游管理专业OPEC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目标导向的教学模式(Objective cultivation, O);第二,旅游管理人才的专业性培养(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P);第三,适应旅游业发展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第四,适应工作需求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Communication ability, C)。其目的是培养兼具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及创业精神,拥有国际视野与社会沟通能力,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复合型人才[4-5]。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职业素养参差不齐,高端人才稀缺

当前旅游人才市場需求量极大,大量的人才需求导致旅游业就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对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重视不够,致使部分学生职业素养不高、专业技能及责任心不足,在为旅游者服务过程中,往往产生服务技能差、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甚至出现宰客、欺客等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6]。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并不把旅游业作为首选就业方向,多转向公务员系统、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领域寻找就业机会。旅游业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岗位职责多为服务于人、迁就于人,在许多人眼里这种职业社会地位不高,众多学生往往更愿意选择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只有少数对于旅游业抱有热情的学生坚守旅游岗位,承担着管理协调、营销宣传、技术支持等重要职责。旅游业的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必须依靠人才的支撑,在智慧旅游及大数据时代,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即将开启,新型旅游业态不断出现,这些业态的运营管理需要大量既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兼具实践、创新、协调能力的复合型高端旅游人才,目前旅游业这种人才十分缺乏。

1.2创新思维培养不足,创新创业能力亟待提高

对旅游业大规模的转型升级而言,旅游管理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极为重要[7]。其原因一是旅游资源开发将更具创新性和差别化,旅游服务将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现代科学技术将不断融入旅游业中,一大批新兴智慧型旅游企业将逐渐兴起。二是旅游产品结构正在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体验型转变,专门针对某个年龄段的旅游线路,或专门面向某种行业、某种活动的旅游规划将层出不穷,旅游线路和旅游规划的个性化将越来越明显,旅游市场将更加细化。旅游管理人才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经营方向,创新发展模式,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旅游业的种种变革都需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旅游从业者来完成,这种变革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虽然国家、社会各界和高校都十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由于高校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指导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很多毕业生选择了更为稳健的就业方式,对创业持保守态度。

1.3前沿课程与实践教学薄弱,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旅游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旅游高等教育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环境脱节、学生素质与岗位需求脱节等问题,致使学生就业与旅游市场需求之间供需错位严重,特别是中高层旅游管理岗位出现大量的空缺现象[8]。其原因一是多数高校安排的旅游管理课程以理论知识、室内教学为主,课程安排与其他专业差别不大,除了大部分公共课外,只有少量课程专门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教学内容以传统课本为主,前沿课程仅在大四毕业前有所讲授,且课程量少,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对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了解不足,错误规划自己的就业方向;二是缺乏实践教学。旅游业作为典型的服务产业,其人才需求与其他行业有许多不同,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专门的服务技能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礼节礼仪、形态举止等也有特定的要求,这些知识和能力均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培养,仅靠课本知识远远不够。但由于资金、设备、环境的限制,高校能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十分有限,不利于其实践技能的养成;三是考核机制尚待完善。高校对旅游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与其他专业差别不大,多以理论知识、毕业论文等形式进行考核,而对学生的实习表现和实践技能则缺乏严格的监督和考评,没有突出旅游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导致学生为了顺利毕业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习实践环节则敷衍应付,弱化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4沟通与适应能力较弱,人员流动频繁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跳槽成本低,加之旅游业季节性波动明显,业内人才流动、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使企业管理及培训成本上升,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现状一方面是由于旅游业自身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毕业生自身适应环境变化、协调岗位职责的能力不足造成的。大部分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适应岗位职责的能力较弱,工作实践与心理预期不符,在学校缺乏人际交往、人格品质、公关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抗压能力差,导致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打击、经受挫折,得不到归属感和成就感,产生心理波动,加之缺乏明确、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工作很快失去热情,极易产生跳槽、转行的想法。学生自身工作能力尚未得到锻炼和提升,便改投其他企业,情况不仅没有得到好转,反而接连受到打击,工作激情减退,对未来就业前景失去信心,给企业造成损失不说,还耽误了自己的职业发展[9]。可见,高校对旅游管理本科生的培养,除了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教学,“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对学生的就业也至关重要。

2旅游管理专业OPEC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改善当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OPEC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旅游管理人才所需能力融入培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理论、实践及“非智力因素”的能力(见图1)。

2.1目标导向培养(Objective cultivation,O)

目标导向培养是指针对旅游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求,逆向设计培养方案的过程,有的放矢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改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状。明确目标是改革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问题,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了方向的指引,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习效果考核就有了指向性和侧重点。这种培养模式要求高校深入了解旅游市场现状,明确用人单位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目标,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收集企业的用人信息,以能力为本,适时调整教学模式,以目标为导向,实现旅游管理人才的供需对接。

2.2專业性培养(Professional cultivation,P)

专业性培养是指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除加深通识教育外,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特色能力的培养,向专业性人才目标迈进,以改善旅游管理人才术业不专攻的问题。众多旅游本科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初,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仅停留在基础层次,与非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相比,显现不出明显的专业优势,胜任具体岗位职责的速度并不快,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岗前培训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这无疑提高了用人单位的管理培训成本。通过专业性培养可有效改善这一现状,高校依托旅游规划、旅行社与导游、酒店与会展管理等专业方向,采取分段专业性主攻方向与旅游管理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设置课程和培养计划,阶段性培养学生的专门技能,打造旅游管理人才的专业优势。

2.3创业创新性培养(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E)

创业创新性培养是为了适应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尽快融入旅游业发展大环境,更好地为旅游业的革新和转型做出贡献,改善被动适应市场需求的现状。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当前旅游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各种高新技术、新兴观念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演变,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真正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敢于创新的人,才能顺应旅游业发展潮流,引领旅游业发展方向,推动行业进步,成为大数据、智慧旅游、在线旅游(OTA)、旅游卫星账户等全新旅游项目的践行者。

2.4社会沟通能力培养(Communication ability,C)

社会沟通能力培养指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适应岗位职责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健全人格品质、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增进人际交往、公关和抗压抗挫能力,开拓学生心胸和视野,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环境。旅游业作为典型的服务产业,从业者的社会沟通能力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对他们基本素质的要求,更是岗位职责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旅游一线员工如导游、酒店和景区员工等,均需要与旅游者、客户等进行直接沟通和交流,其言行代表了企业的形象,决定了企业的服务质量,良好的礼仪和应变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胜任岗位职责;另一方面,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核心人物,除了管理企业业务外,还承担着稳定人心、激励员工、调解矛盾等责任,沟通协调能力更是必不可少[10]。相对于其他行业,旅游业对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有更高的要求。

3旅游管理专业OPEC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围绕旅游管理专业OPEC人才培养模式的四个核心点,应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践项目设计、培养模式效果检验等方面入手,科学制定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见图2)。

3.1围绕OPEC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首要难题,也是培养OPEC人才的基础保障,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够促进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OPEC模式要求旅游管理人才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兼具实践技能、创新精神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建设可以较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模块化为通识模块、专业模块、社会沟通能力培养模块、创新创业模块、实践模块等部分。通识模块强调基础知识的培养,专业模块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及拓展,社会沟通能力培养模块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及道德修养。这三个模块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为学生不断灌输旅游专业知识、技能,提高非智力因素的能力。而创新创业及实践模块则主要安排在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储备之后,阶段性的设置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一段时期的理论教学配合一定形式的实践锻炼,可以深化学生的知识技能,并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职业规划,促进学生主动获取所需技能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方式的个性化和针对性。

3.2基于人才需求构建虚拟多维师资团队

虚拟师资是一种新型的高校师资团队建设模式,它能够更好的利用外部人力资源补充校内专职教师资源的不足,使校内外师资团队在课程讲授、师资培养等方面紧密合作,提高教学质量,目前这种师资方式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尚处于尝试阶段。传统高校师资队伍多属于教学科研型,对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游刃有余,但由于教师常年在高校任职,实践经验和技能存在不足。引进虚拟师资,一方面可以充分整合师资力量,基于信息技术、网络媒体等高科技平台,引入兄弟院校、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人才资源,降低高校专职教师的压力,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高校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旅游业的高端人才,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行业内部的一手资讯和工作经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学习真实的企业案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3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项目

OPEC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人才的供需对接,培养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实践技能培养必不可少。高校应依据OPEC的模块化教学,定期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情况,根据社会资源、企业运营、旅游发展的实践要求,开展创业创新实践活动,举办旅游创业大赛、导游风采大赛、礼仪大赛、酒店服务技能大赛、突发事件处理技能考核等活动,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积极争取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设立基金及奖学金,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旅游项目的能力,为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经验指导;举办校友交流、旅游专业博览、旅游前沿科技展等,开阔学生视野;建立实习单位择优组合、双向实习选择等多视角实习系统,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更加开放的平台。

3.4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检验实施效果

高校必须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体系,量化考核办法,检验OPEC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一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包括各部门的配合情况、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学生校内外学习课程的实际开展情况等,对教学模式改革的总体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和检查,反馈经验和效果,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二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师资团队的建设情况、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安排、特色实践课程效果、学生评教情况、期中期末考核方式情况、实践项目开展情况等,通过评分和民主调查等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考核,并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奖励优秀教师及团队,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三是对学生能力培养效果的检验,可通过学生成绩、实习表现、实践活动参与及比赛获奖情况、资格证书获得情况等多方面综合量化考评来实现,检验在全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同时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积极反馈教学效果,真正参与到创新培养模式建设中来。

4结论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OPEC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开放、合作、智慧的教学平台,旨在培养术业专攻、视野开阔、理论与实践技能兼具、敢于创新、拥有良好的社会沟通协调能力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由于OPEC培养模式是一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新型方式,该模式的顺利实现需要众多部门和机构的支持与配合,还需要不断的实践检验和经验反馈,是未来实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 石培华,李成军.我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旅游科学,2011,25(1):88-94.

[2] 郭一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形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9(4):103-105.

[3] 高爱颖.山东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9):152-155.

[4] 汪胜华,黄蓉.高校国际化旅游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3):154-156.

[5] 舒波,翟燕霞,石书慧.基于QFD的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研究[J].教学研究,2014,37(6):50-54.

[6] 保继刚.建设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加快旅游人才培养[J].旅游学刊,2015,30(9): 1-2.

[7] 张丹宇.高校旅游管理專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学术探索,2015(2):73-77.

[8] 杨春方,石永东.旅游院校毕业生供需错位的实证解读[J].教育评论,2012(2):87-89.

[9] 金炳雄.企业制学院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优势分析——以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 2014(6):90-93.

[10] 汤灿晴,董志强,等.国外创业于就业关系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9):27-33.

AbstractAt present,the tourism industry is experiencing transition of development and is in urgent need of innovative talents.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ourism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major talent train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EC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objective orientation,professional cultivation,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mode contain the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creating a virtual multidimensional teacher team,developing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projects,and establish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ourism management talents.

Keywordstourism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major;innovative talents;the OPEC training mode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