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3年捐1363万,让隐形慈善“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尊重

时间:2024-05-09

2021年11月23日上午,宁波慈善总会等来了一年一度的老朋友:一封署名为“顺其”的挂号信,带着金额高达105万元的善款悄然而至。开启这份沉甸甸的善心时,工作人员没有丝毫诧异,因为这段佳话已经持续了23载。

自1999年12月6日起,每年11月或12月初,宁波慈善总会都会收到一沓汇款单,第一笔金额为5万元,此后逐年递增,今年捐款额已超百万之巨。这些挂号信的落款地址均为现实中不存在的地方,捐赠方式也特意选择邮寄汇款单,按照现行规定,汇款金额少于1万元无须实名,因此这些单据的金额都在9999元以下。于是,这位化名为“顺顺”“顺其”“其其”“顺其自然”等的捐赠者,传递了长长久久的爱心。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这点来看,“顺其自然”做到了。(资料来源:红网、光明网;《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等)

文本解读

角度一:行善是一种温暖的给予,无须他人看见。如果捐赠者希望爱心延续,如同涓涓細流悄无声息汇入江海,社会应当尊重“Ta”的意愿。

在大数据的时代,查清“顺其自然”的身份不难。从某种程度上看,学会不打扰别人的善意,或许才是更大的难题。想要培育慈善意识,涵养人人献出一点爱的环境,也需要社会学会尊重向善之心,给爱心善举多留一点空间。(如歌,光明网)

角度二:近些年来,中国的慈善事业屡受冲击,“郭美美案”等均挑拨着国人敏感的神经,冲击着慈善工作的公信力。而宁波慈善总会认真执行《关于加强慈善募集工作规范管理的规定》的要求,坚持捐赠款物使用情况公开透明。或许受到“顺其自然”的感召,更是对宁波慈善总会的信任,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顺其自然”的同行者。善泉涌汇成江海,每一个普通人的爱心终会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温度。(徐欣妍,红网)

运用示例

慈善并非成功人士的专利,也并非只有炫耀式、作秀式的呈现方式;慈善不仅需要“富人之力”,也需要“人人之力”。从能做的事情开始践行慈善,用自己喜欢的渠道参与慈善,将爱心善行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才是一种成熟的姿态。这一点,在“顺其自然”的隐形慈善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让我们以“顺其自然”为榜样,让隐形慈善成为更多人的精神坐标和价值追求,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黄慧,《北京青年报》

(编辑:关晓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