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
技能竞赛对于职业院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并非只是一项单纯的竞技性活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展11年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让技能竞赛成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一种手段。我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但由于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关注度过高而忽略了其他层次技能竞赛,导致技能竞赛体系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通过构建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金字塔式三级体系,将技能竞赛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促进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明确各级技能竞赛的定位,通过优势互补推动技能竞赛体系的完善,以真正发挥出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和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是两个经常被混用的概念。职业教育技能竞赛面向的是所有开展职业教育的各类院校,在我国开展职业教育的学校,除了大众所熟知的中高等职业院校以外,还有技师学校和技师学院,但后者往往是被忽略的。技师类院校开展的不仅有短期的职业培训,对于全日制学生而言开展的同样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主要包含了在职业院校和技师院校等开展的技能竞赛,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则只包含在职业院校开展的技能竞赛。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概念相比,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涵盖更为广泛。技能竞赛则是内涵更广的概念,其参与对象除了学生还有企业职工。由此,本文中的技能竞赛限定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有三分法、四分法等分类,本文选取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学校、省级和国家三个层面,按照竞赛覆盖面的大小和竞赛级别的高低,并以竞赛之间层层选拔的关系为纽带,构建起我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三级体系的金字塔(见图1)。位于金字塔底层的是各职业院校所开展的技能竞赛(以下简称校赛),金字塔中间层的是各省和直辖市等所开展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以下简称省赛),金字塔顶端的是国家层面开展的技能竞赛。这个金字塔式三级体系不仅体现了技能竞赛级别的从低到高,同时也反映出竞赛覆盖面的从大到小。
图1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金字塔式三级体系
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国赛,在技能竞赛体系中级别最高、覆盖面最小。在职业院校中开展的国家层面技能竞赛,除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外,还包括各行业针对具体专业或专业群所组织开展的全国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覆盖面、影响力等都是最大的,而各行业所组织的竞赛仅面向相关专业的或专业群,覆盖面较窄,因此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主体,行业组织的竞赛是这个体系的有益补充。由此,本文中的国家层面技能竞赛是特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为国赛)。虽然国赛目前已经涵盖了三次产业,覆盖了职业院校的15个专业大类,但和校赛、省赛的覆盖率相比较还是较小。
位于金字塔中间层的省赛,无论从级别还是覆盖面而言,都是介于校赛和国赛之间的。有个别省份组织的技能竞赛,其所设项目和国赛完全一致,但这在目前属于较个别的现象。自2013年国赛实行三年规划以来,国赛中的一些赛项采取了隔年开设的方式,于是大部分省赛会涵盖国赛三年规划中的所有赛项,为当年或下一年度的国赛做准备。在这里简单提及市级层面的技能竞赛(以下简称市赛),并不包含直辖市所开展的技能竞赛,是指有条件的地级市所开展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面向的是市内所有中高职院校。这类竞赛一般不承担着为省赛、国赛选拔人才的任务;而且由于其参与面较为狭窄,只限于市内的职业院校,项目设置较少;加之只有部分有条件的地级市才会组织这类技能竞赛。因此,本文未将其纳入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中。
位于金字塔底层的校赛,虽然在这个体系中级别最低,但正如金字塔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校赛的赛覆盖面最大,这是技能竞赛三级体系赖以存在的坚实基础。校赛的覆盖面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专业覆盖面大,理想状态是职业院校校内专业的全覆盖;另一方面是参赛学生的覆盖面大,理想状态是专业学生的全覆盖。
我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目的是将技能竞赛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促进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在技能竞赛三级体系中,每个层面的竞赛都各有优劣势,通过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技能竞赛体系的完善。在技能竞赛体系中国赛受到的关注度最高,而其他层次的技能竞赛受重视度较小,仅被当作国赛的选拔赛。在技能竞赛的三级体系中,低一级的技能竞赛确实也都承担着为高一级技能竞赛选拔人才的功能,这也是连接各级技能竞赛的纽带。但在只关注技能竞赛选拔功能的普遍性认识下,技能竞赛的功利性被不可避免地放大。当各级技能竞赛都作为国赛的附属而存在时,这就更为助长了其功利性的一方面;也造成了职业院校为在国赛中获奖,让学生大时段停课训练成为常态,而忽略了竞赛训练与日常教学的融合。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技能竞赛体系表面上建立起来了,但各级竞赛的定位尚未摆正,而且各级竞赛间的关系还未理顺。由此,我国技能竞赛体系尚未真正落实导致了技能竞赛在导向中出现偏移。
本文通过对金字塔中的校赛、省赛和国赛这三个层次的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各级技能竞赛建设中的关键点,并理顺各级技能竞赛之间的关系,让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位于技能竞赛金字塔三级体系底端的是校赛,即各职业院校组织的技能竞赛。职业院校通过组织校内的技能竞赛,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可培养青年教师。大部分职业院校已将开展校赛作为常规性工作,一般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来组织校赛:在学校层面成立技能竞赛的组织机构,由学校主管教学的部门如教务处来统筹校赛,具体赛项的设计、承办等事宜则由相关专业来组织。
校赛常常会借鉴高一级竞赛如省赛、国赛的经验来设计竞赛项目,在检验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也为高一级竞赛选拔优秀学生。因此,校赛兼具两方面功能:最主要的功能是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检验,另一功能是为高一级竞赛选拔人才。在竞赛的重要性和级别成正比的普遍观念下,由于校赛的级别最低而导致了对它重要性的忽视。往往级别越高的技能竞赛选拔性越明显,若要真正发挥出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务必通过弱化基础性技能竞赛的选拔功能来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在此情形下,位于金字塔底部、覆盖面最大的校赛就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了此重任。校赛为技能竞赛体系提供了最广泛的基础,是我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金字塔最基础的一层,校赛更容易实现专业和学生覆盖面的拓展,并以难度适中的竞赛项目为保障,最终达到检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目的,这是校赛建设中的关键点。具体分析如下:
1.以实现专业全覆盖为基础。由于校赛是由各职业院校自主开展的技能竞赛,相对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当职业院校对技能竞赛足够重视,将其作为检验学生技能水平的一项重要活动时,会在学校的所有专业中开办技能竞赛。由此,校赛的专业全覆盖是一种可实现的状态,这也体现出技能竞赛三级体系对校赛的期待——通过开展专业全覆盖的技能竞赛,在职业院校中实在地营造出崇尚技能的氛围。
校赛可实现专业的全覆盖,是指竞赛项目要覆盖学校所有招生专业。但这也并非机械地要求一个学校有几个招生专业,就务必开展与之数量相对应的赛项。专业的全覆盖并非意味着竞赛项目与专业的一一对应,在省赛和国赛中也存在着针对专业群设计的赛项,在此意义上,实现专业群全覆盖的提法似乎更为贴切也更易实现。在鼓励各专业都开展技能竞赛的前提下,也允许赛项涵盖多个专业。但从专业建设的角度而言,即使专业群内各专业在某方面具有相似性,在经历了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之后保留下来的专业,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独特性。因此,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应更注重专业的差异性,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来加大专业的区分度,尝试从专业差异性的角度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和技能竞赛,让校赛成为专业改革的推手。因此,校赛可实现专业全覆盖,而且对职业院校而言并非难事。
2.以实现学生全覆盖为趋势。校赛在实现了专业全覆盖的前提下,就提供了实现学生全覆盖的可能,理想状态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所对应专业的技能竞赛。毕竟校赛的关注点是所有学生,而非小部分精英学生。实现学生全覆盖,这也是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三级体系建设中,这一级技能竞赛应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
和专业全覆盖相比,实现学生全覆盖相对较难。无论哪一类竞赛都会尊重参赛者的个人意愿。是否参加技能竞赛是学生可选择的行为,强行要求所有学生参赛的情况还是较少。在大部分职业院校中校赛的选拔功能还是占了优势,所有学生是否参赛并非其关注点,而且,让专业内的所有学生参赛也会增加竞赛组织的工作量。于是,校赛常常是鼓励优秀学生参赛,正是这种对其他学生是否参赛无所谓的态度,让成绩稍落后的学生参赛积极性大打折扣。校赛为技能竞赛三级体系提供坚实的专业和学生的基础,因此,职业院校应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来鼓励学生参加校赛,尽可能地拓展学生参赛面,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技能竞赛中获益。
3.以难度适中的竞赛项目为保障。校赛在竞赛项目的设计上应难度适中,这是由校赛的功能决定的。前面已提及校赛检验和选拔的两个功能,校赛更重要的功能在于通过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检验,发挥技能竞赛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重点不在于其选拔作用。在校园中营造一种实实在在崇尚技能的氛围,引导学生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这才是校赛的真正意义所在。因此,校赛的立足点是所有学生,而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技能水平也有高低,为适应所有学生的技能水平,校赛应设计难度适中的项目,以达到引导、激励学生的目的。
4.以检验教改成果为目标。校赛是技能竞赛三级体系的基础,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省赛和国赛在赛项的转化和效益发挥等方面,还远远滞后于竞赛本身的发展速度。虽然校赛也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产生效益的速度会远远大于省赛和国赛。同省赛和国赛相比,校赛的特点在于,竞赛发展和效应发挥的速度有相对的同步性。因此,关键在于用好技能竞赛这个指挥棒,让它在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中发挥出导向和促进作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技能水平,达到检验教改成果的目标。校赛之所以是技能竞赛三级体系的基础,不仅表现在其外显的方面,如拥有专业和学生基础,更在于校赛应该在国赛和省赛的经验总结中,将竞赛所反映出的专业前沿知识和技能有选择、有技巧地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即使无缘参加国赛的专业,教师也可以分析国赛的相关材料,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提炼出新内容、新方法为专业课程教学所用。
由此,校赛的意义在于为此所做的前期准备——即以竞赛为引导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学生的全覆盖也体现在这个意义上,即校赛不仅仅可以达到学生的全覆盖,而且也可以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让所有学生都受益。正如河南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副处长史文生所提出的:“让技能竞赛全员化”[1],其背后的支撑在于:职业院校要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最终达到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积淀,再通过开展校赛这种外显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检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从而确定下一步专业发展的方向。校赛检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功能,是远远大于其为省赛选拔优秀选手的功能。但在职业院校的实践中,由于校赛层次较低而忽略了其重要性,从而导致校赛在技能竞赛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尚未真正发挥。综上,校赛在理想状态上可实现专业和学生的全覆盖;校赛应更为注重对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考察,在竞赛项目的设置上应难度适中,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参与面。通过校赛引导学生重视专业基本技能,将专业基础学扎实,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基础。
省赛位于金字塔中间,是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三级体系的第二级。省赛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面向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竞赛。省赛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国赛选拔赛的角色,只有在省赛中名列前茅的参赛队才具备参加国赛的资格,省赛成为了进入国赛的必经之路。正如进入大学以前只有高考这个独木桥一样,即使现在有多条通往大学的道路,但高考的重要性依旧存在。省赛目前还是进入国赛的独木桥,这个特殊地位导致了省赛更多成为国赛的附属而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于是,省赛建设的关键点在于改变其“缺位”的状态,发挥出省赛处于金字塔中间层应发挥出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1.改变省赛“缺位”的状态。省赛一开始就是作为国赛选拔赛而开展起来的,这是我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设计之初的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计。目前,在我国所建立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三级体系中,省赛作为中间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不仅是国赛选拔赛这个唯一身份。诚然,技能竞赛三级体系是以竞赛间的选拔关系为纽带来构建的,但更重要的在于应尊重各级竞赛的相对独立性。相比较而言校赛的独立性最强,而省赛更多被选拔赛的功能所捆绑,依附于国赛而存在。于是,省赛“缺位”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省赛的应然位置在哪?由于省赛的选拔功能过于强大,反而掩盖了它作为技能竞赛本身应发挥出的功能。技能竞赛不仅具有选拔功能,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所带来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这是我国这11年来倡导并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意义所在。若一味关注其选拔功能,则会让省赛沦为“为赛而赛”的工具,只成为进入国赛的一个跳板。在此导向下就会更加助长职业院校的功利性,为了获得进入国赛的入场券让学生长时间停课训练成为常态。这些也成为学者们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所诟病的起源。由此,对省赛选拔功能的过于强调而忽略其他功能,也成为出现这类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一开始作为通往国赛桥梁而存在的省赛,是到该反省的时候了:应正视省赛在技能竞赛体系中的位置,发挥出其独立性的存在。这也会纠正一些职业院校因错误偏向而带来的,只注重技能竞赛结果而忽略教育教学规律的行为。
2.从赛项改革入手重新定位省赛。作为基础层级的校赛在理想程度上可以保证专业、学生的全覆盖,而省赛在覆盖面上有所减小,但竞赛难度会增加,毕竟省赛的选拔功能也是不可忽略的。现阶段要改变省赛缺位的状态,从国赛选拔赛这个唯一身份中脱离出来是首要的。若省赛限制于开设和国赛完全一致的赛项,那将弱化自身的价值,只能拘泥于国赛选拔赛这个身份而存在。省赛要改变国赛翻版的现状,在赛项设置的专业门类上应有所拓展:可从本省的重点产业出发来新增特色赛项;也可根据本省中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分布,从本省覆盖面大的专业中选取赛项。于是,省赛的赛项设置将成为其摆脱选拔赛这个唯一身份的突破口。
省赛在赛项改革上应根据本省产业发展的情况来进行统筹规划:其一,省赛首先具有国赛选拔赛的身份,这就决定了基本赛项和国赛的一致性;其二,为发挥出省赛的作用还应拓展赛项:根据本省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选取专业覆盖面大且对应本省重点产业的专业,依据二者来设置新的赛项,赛项的设置标准应等同于和国赛对接的赛项。于是,对省赛赛项的改革将改变在技能竞赛体系中省赛缺位的现状。另外,一些专业覆盖率虽小,但又属于本省特色产业的,也可考虑设置此类技能竞赛项目来增加省赛的特色。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可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寻找切入点,开发民族文化方面的特色赛项,将有助于省赛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作为金字塔中间层的省赛,相对于国赛的自由度还是较高。越成熟的体系所面临改革的阻力会越大,尤其已经举办了11届的国赛,既有的竞赛体系已较为成熟,一般只会进行细枝末节的改革,大刀阔斧的改革较难顺利进行,而在省赛中进行改革所遇到的阻力会小很多。所有的改革并非都是自上而下的,尤其是对于职业教育这种一开始就是实践先行、理论相对薄弱的一种教育类型而言更是如此。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职业院校数量、规模上的迅速扩张,带来理论先天不足、后天发展又相对滞后的状况,难以跟上职业院校数量、规模的扩张速度。由此,一些自下而上的改革,一些来自于职业教育实践的探讨,对于丰富职业教育的理论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位于技能竞赛金字塔式三级体系顶端的是国赛,代表着我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最高水平。到2018年国赛已经开展了11届,自国赛开办之初,职业教育的各报刊就对此进行报道,一些期刊甚至设置了国赛专刊,这可看出国赛受重视及其火热的程度。自2008年以来,国赛经历了一开始的尝试探索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当笔者在课题研究中对国赛的情况进行综述时,仅整理历届国赛的数据统计表时就陷入困境,看似简单的表格却无法完成。因为无论是教育部发布的国赛通知还是相关报道中涉及的数据总有出入,尤其几年前的数据这类问题较多。由于简单沿用各类报道中的赛项数据,导致相关论文中出现国赛赛项数据各异的情形,即使在有关国赛的综述性文章或报道中,其数据也不尽准确。作为我国职业院校中竞赛级别最高的全国性赛事,国赛缺乏统一的官方数据实属遗憾。为此,笔者在相关文章[2]中已依据一定的标准对2008-2017年国赛十年的赛项数据进行了再收集、整理和重新分类,在此不再赘述。国赛从2008年的24个赛项,发展到2018年共84个赛项,近几年的赛项数量相对稳定。自2017年开始国赛新增了行业特色赛项,行业特色赛项从2017年只有重庆和甘肃的2个赛点4个赛项,发展到2018年共有北京、天津、山西、辽宁、浙江、湖北和重庆的7个赛点8个赛项。在赛项总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行业特色赛项作为国赛常规赛项的有益补充,在今后的比重将也会有所增加。
国赛经过11年的发展已较为成熟,并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作为我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中级别最高的技能竞赛,国赛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引导作用的发挥还较为有限。如何更好发挥出国赛的引导作用,并让更多职业院校的学生踏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的赛场,这是国赛建设的关键点。
由世界技能组织举办的世赛是国际上技能水平最高的竞赛,自1950年开始举办第一届,目前已经举办了44届。在2008年,时任世界技能大会主席的杰克·杜塞多普就指出:“世界技能大赛以全球角度,为年轻的参赛选手和他们的教育体系提供技能等级的参考标准。”[3]截止2017年11月,世界技能组织已有78个国家和地区成员,覆盖了全球70%以上的人口[4]。我国在近几年的世赛中成绩取得飞速的进步,在2017年第44届世赛中我国获得15枚金牌,跃居金牌榜的首位;同年,上海也成功取得了2021年第46届世赛的举办资格,这些让世赛在我国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在荣耀之后我们又不得不反思,仅2017年的一些数据就值得职业院校关注(见图2)。
图2 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参赛项目及获金牌数
在2017年我国参加世赛的47个项目中,仅8个项目的选手来自职业院校,占我国参赛项目总数的17%;其中3个项目获得金牌,占所获金牌总数的20%,而且都是来自中职学校的师生。虽然这个数据也并不能反映出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但世赛作为国际上级别最高的技能竞赛,职业院校的学生不能仅满足于在国赛中获奖,也应将参加世赛作为更高的目标。
自2011年我国首次参加世赛开始,一直都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来组织开展世赛选拔赛,其所属的技工类院校参与度很高。人社部对所开展的“中国技能大赛”进行了分级:国家级一类竞赛、国家级二类竞赛和地方、行业部门(集团公司)竞赛。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三级体系一样,人社部组织的技能竞赛也自成体系,都是以提升学生或员工的技能水平为目的。自2014年开始,人社部以国内技能竞赛和世赛协调发展为目标,将“中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纳入了国家级一类竞赛[5]。在2018年世赛选拔赛的通知中直接更名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这也展现出世赛选拔赛开放的姿态。虽然世赛选拔赛并不排斥职业院校的学生参加,但之前在职业院校中的认知度还较低;且国赛并不承担着世赛选拔赛的功能,并未将世赛纳入我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体系;加之世赛有四天的赛程,其难度和强度都很大,这也让很多人对世赛望而却步。多重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世赛选拔赛中职业院校的学生参与度很低。
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数众多,定会有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在世赛中大放异彩。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普通中专在校生712.99万人,高职(专科)在校生1104.95万人[6]。在2018年的国赛中,共有来自全国37个地区经过层层选拔出的14907名优秀选手参加了中高职组74个项目的比赛。世赛面向的是所有不超过22岁的青年,部分综合项目的选手年龄放宽到25岁。国赛面向的是中高职院校的全日制在籍学生,在选手年龄上正符合世赛的要求。但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世赛选拔赛中的参与度很低,这对于开展了11年的国赛而言同样是很大的损失。
世赛的竞赛理念、技术标准和工作流程等方面都代表了当今世界职业技能领域的最高水平。每个竞赛项目都按照科学规范的流程来制定技术标准,能够体现出全球行业发展趋势和业界最新动态,这对各国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的培养都具有引领示范导向作用[7]。在国赛的建设中,应融入世赛的新理念、新标准等,以保持国赛的先进性、引领性,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出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通过对接更高水平的世赛,让国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也有机会出现在世赛的竞赛场上。这不仅是对我国技能水平的肯定,也是对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肯定,它对于获奖学生而言尤其是社会观念的改变而言的意义重大。当今社会依然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而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站在世界最高水平的技能竞赛场上,这比任何对职业教育的宣传都更有效力。虽然国赛已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但当站在世赛的角度去观察国赛时,它还有更多改进的空间。在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的时期,作为一项制度设计、一个展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的国赛也需要与时俱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