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厦漳泉一体化视阈下闽南地区民办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时间:2024-05-09

陈金山+戴丽琴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大众化教育不断深入,全国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从2001年的114万人,到2014年的727万人,增长了5倍之多,增长量可谓一路飙升。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毕业生数量达749万人,为历史最高。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环境作用下,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大面积的转变,以提供就业岗位数量较多的中小企业,面临重组、破产等一系列的变革。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总体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市场呈现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广大毕业生应选择多条出路,为自己制造就业机会。本文以漳州理工学院为个案,在海西建设和厦漳泉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着重分析闽南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旨在帮助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现就业,实现就业稳定和职业生涯发展。

关键词: 厦漳泉一体化 闽南民办高职 职业指导

一、闽南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现状

(一)闽南地区民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与就业模式对比。

在厦漳泉一体化形式下,闽南地区民办高职院校充分发挥民办灵活办学优势,整合资源,立足办学主体(集团)产业特色,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以工科为主,集轻工类、设计类、机电类、信息类、商贸类等海西建设急需专业(群),满足地区市场人才需求,同时辐射周边市场。结合办学目标,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采用集团推荐(学校推荐)和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为主,效果显著。

(二)建立职业指导工作全过程。

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过程中,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的组织机构,领导重视、健全职业指导制度,建立辅导员、专业长、系(院)主任、校招生处等专兼职辅导(导师)队伍,针对大学生就业开通专场招聘会和提供企业招聘信息等服务。针对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开设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业指导、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咨询等服务。

(三)开设系统化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以漳州理工学院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为例,建立“三个必修、一个选修”的板块式结构,贯穿于大学三年,第一学期职业规划板块:职业倾向测试、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期从业素养训练板块:职业形象设计、职业意识训练。第三学期就业指导板块:撰写求职信、制作个性化求职简历、建立职场人际关系圈。第四学期就业指导板块:职业行为训练、模拟面试实训。第五学期创业教育板块:创业意识训练、创业方案设计、小企业创办培训、就业形势政策报告。

二、闽南地区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

(一)自主创业经费力度不足。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普遍缺乏财政支撑,大部分都是以学费和办学主体投入作为第一收入来源,因此在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经费方面较匮乏,导致创业氛围不足。

(二)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职业指导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民办院校,由于体质问题,导致一定程度上无法引入高质量职业指导人员。在各高校开始重视职业指导教育的今天,也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难以应对日趋复杂和和适应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师比例失衡,也就是职业指导教师面对的学生数过于庞大,造成无法开展针对性辅导,影响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的提升;二是课程任务繁重,大部分教师还兼其他课程,无法专心研究职业指导。

(三)职业指导设施设备设置不合理、不科学。

大部分院校在职业指导场地设备方面停留于表面工作,缺乏系统化、科学化、人性化的配套措施。如缺乏心理辅导中心、个性化、人性化的辅导中心、满足学生24小时不间断服务窗口、远程面试工作室等。

(四)紧密对接市场,合理布局专业(群)。

在申办新专业和开展专业调研过程中,不得以功利性为目标,只考虑生涯数量,弃毕业生就业质量。应该在充分做好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专业人才市场需要调研的基础上,放眼未来,增设急需、紧缺型专业,减少限制性专业。

三、闽南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对策与建议

(一)在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扩大办学影响,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创业在职业指导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民办办学主体的行业引领作用,鼓励相关行业、产业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孵化器等形式,刺激在校生参与创业。强化企业孵化器辐射带动作用,培育面向市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项目。

(二)立足民办集团办学优势,突出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特色。在实践实训过程中,引入职业指导理念,认真贯彻厂校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与学习互为辉映。高职院校以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必须强化实践实训技能,让广大学生在模拟岗位上收获技能、实现就业梦。如漳州理工学院以福建吉马集团自主研发的O4O平台,第一期以商学院学生作试点,让在校生实现零投资当老板的梦想。

(三)加大校企合作广度、深度、长度。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搭建一大批包括友好合作单位、福建永辉超市、万利达集团企业群等在内的数百个各类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基地。学校通过连续开展就业见习、暑期职业体验、联合培养、“学分互换”等系列活动,为学生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增强就业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校企合作广度指的是同合作单位开展师资同享、学生学分互换(在校企合作单位实践学分抵在校理论课程学分)的模式,开展学徒制,师傅即是老师、徒弟即是学生;校企合作深度指的是直击企业核心业务,开展各类订单班、冠名班模式,如漳州理工学院与福贞集团开展的“福贞班”、与苹果公司开展的“苹果班”等。校企合作长度指的是学校学生即是准员工,缩短工作适用期,毕业直接上岗。

参考文献:

[1]孙英浩.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22).

[2]杰克·韦尔奇.敬业成就卓越[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王文兵,王维国.论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