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生态制剂学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时间:2024-05-09

张虎

摘 要: 微生态制剂学作为一门全新的高校课程,可供借鉴的教学材料不多,知识体系较为欠缺,具有相当的教学难度。作者根据开展该课程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初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微生态制剂(Probioties)是指运用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无害的益生菌或益生菌的促生长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制剂。微生态制剂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畜禽养殖业、种植业及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并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国内高校有必要将“微生态制剂学”作为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必学课程。然而,微生态制剂学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也缺乏已有的课程标准的导向作用[1]。笔者作为首批从事“微生态制剂学”课程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已形成雏形,希望可以为广大从事和即将开展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们提供参考。

1.微生态制剂学课程特点

1.1可供借鉴的教学材料少

微生态制剂学的教学材料非常稀缺,因此该课程的备课任务较为艰巨,可选教材不多,目前只有三种教材可供选择。综合权衡之下,我们选用王秋菊主编的《微生态制剂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8月第一版)为本课程的教材。网络上几乎没有教学课件、视频或与之相关联的材料,唯一可供借鉴的只有与微生态制剂应用相关的杂志文章。教学材料稀缺,因而对教师要求更高。代课的教师们需要广泛阅读和思考,除了掌握教材内容,更要对微生态制剂应用最新文献有及时的把握和了解。

1.2课本内容较为单薄

微生态制剂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于动植物、人类乃至环境等领域,而教材却单方面介绍了物微生态制剂,因此需要教师在授课时适当介绍植物、人类和环境微生态制剂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眼界。课本一共有五章内容,其中三章都讲到研究性实验。实验性知识技能理应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将实验性知识拿到理论课上讲授,无疑大大增加了讲课难度。另外,微生态制剂学课程知识点不多,且与其他课程如《微生物学》、《生物制品学》、《病原生物学》等有重复之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新意,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强调应用研究

课本中的实验性章节既是教学难点,又是亮点所在。目前生物类理论课程知识点繁多,学习方式以硬性记忆为主,而实验课程则强调操作,缺乏科学思维训练。微生态制剂学教材上的实验章节主要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动物生长性能、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学习这样的章节可以让学生将以前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有机融合起来,甚至融会贯通。另外,微生态制剂本身的发展尚处于初级应用阶段,对其作用机制、不同畜禽品种、不同生理时期的有益菌组成、用量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改进和完善[2]。

2.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

尽管微生态制剂学具有较高的授课难度,但是笔者经过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希望能给广大从事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们提供一个参考。

2.1紧贴教材并联系实际

教师普遍认为PPT课件必须能够清晰地展示标题和层次[3]。笔者的教学课件紧贴教材,标题醒目,层次清晰,务必让学生把握整个课程的全局。在此基础上,合理插入一些与内容相关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生态制剂的授课对象即将面对的是就业问题,因此适时播放一些视频,介绍目前的微生态制剂相关企业及其产品,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抬头率高,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翻转课堂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学的讲课难点在于其实验性章节。本来是操作性知识,拿到课堂上讲,显得晦涩难懂,也枯燥乏味。但是,如果从学生视角出发,提高其参与度,教学效果则会发生巨大的变化[4]。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发现[5],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实践中,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组,课前预习实验性章节的内容,课堂由各组分别上台讲演,讲课完毕由教师针作评价,并查缺补漏,最后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分。翻转课堂的应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2.3合理安排课程见习

对于微生态制剂学这种面向应用的课程来说,非常有必要开展课程见习。经调查,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去企业考察和学习。据统计[6],到2015年中国微生态制剂的总消耗量达到20万吨,其中水产微生态制剂的需求量占40%以上。湖北是千湖之省,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联系了一家专业经营水产养殖的公司,其研发的核心就是微生态制剂在水产上的应用,能直接与课堂知识挂钩。经过课程见习,学生充分认识了微生态制剂的广阔应用前景,纷纷表示要加强对该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3.结语

微生态制剂学易学难教,对教师驾驭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得学生学有趣味、学有成效是该课程任课教师应当思索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所总结的教学方法取得初步效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教学课件中的多媒体内容需不断更新,翻转课堂费时较多,课程见习的操作难度较大等。要做好微生态制剂学教学工作,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课程会越来越完善,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少丽.课程标准建设对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5):191.

[2]王秋菊.微生态制剂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3]张晶.PPT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调查[J].计算机时代,2015(04):55-56+59.

[4]马蕾迪.回顾与反思:“学生参与”研究概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02):116-121.

[5]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03):83-88.

[6]张连水等.微生态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河北渔业,2016(02):56-59+7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