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初探

时间:2024-05-09

顾丽霞

摘    要: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从过去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其中,努力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内涵建设的关键和重点。高职毕业生除了就业和升学两大选择外,创业已然成为高职生的重要选择之一。但是,高职生创业的成功率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不完善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部分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了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创业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仍处于边缘化地位,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因此,要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创业教育,只有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不断完善实现。本文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结构和模式等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创业教育课程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

1.导论

美国学者杰弗里·蒂蒙斯认为:“21世纪是所有务实性企业的新纪元,新千年将把我们领入一个崭新的创业时代。”创业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加快技术创新及提高生产力水平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已在实践中得到证明。日前,美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普遍在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实施以创办小企业为目标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分析创业案例、研究市场,给学生的创业方案设计提供全方位指导,开展创业方案评估活动,培养学生成为创业型人才。美国有超过1500所大学或学院提供了创业课程,许多学校不仅开设了创业课程,而且设置了创业学专业。结合国内情况来看,在高等教育产业化思想的影响下,只管招生、不注重指导学生就业的现象在部分高职院校比较突出,加之现有的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中缺乏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考核,创业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处于边缘化地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可能会是“更难就业季”。高职生没有过硬的学历和理论知识,要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改变就业思路,鼓励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创新就业模式,拓展多元化就业渠道,因此,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的生源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他们更加注重实践,更容易发展创业能力。也许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但是现在有许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创业,他们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有些甚至连初中、小学都没有读完,但是创业却很成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应试教育的能力与创业能力是不一样的。还有一点值得分析的是,高职生的创业往往开始于小买卖、小生意,投入不太多,创业就是去拼搏一下,即使失败了,不过是回到原点,没有太大心理负担,家庭和个人更容易承担创业失败的压力。但是,如何有效指导高职生创业,上好高职生的创业教育课程,使创业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中传播并转变为新的教育改革实践,需要通过“课程设置”这一综合性工作实现。

2.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

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发现新价值的敏锐思维、了解创造新价值必需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创造新价值的规律。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要落脚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学生如何主动地获取新知、创造价值,通过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服务于社会,未必要每一个学生在校或毕业后都创办新企业。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应重点培养高职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激发创业意识、锤炼创业心理品质、构建创业知识结构、培养商业道德、提高创业能力,为未来创业积聚力量。

3.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设置

创业教育的课程化设计不能只停留在创业教育目标的确定上,而要通过创业教育课程实体内容加以落实。学校的创业教育实践本质上是根据创业教育的基本理念,运用各种课程提出的教学计划,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动态过程。从课程表现形式划分,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分解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大基本形态,显性课程由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模块、创业教育专业课程模块、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模块组成,隐性课程由创业教育潜在课程模块组成。这四种不同类型的课程模块不是简单的分割,它们相互联系,共同实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

3.1创业教育基础课程

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特点,特别是以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创业教育基础课程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创业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拓宽创业基本知识结构,强调在创业过程中除了需要智力支持外,更需要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要帮助学生加深对创业世界和价值的认识,提高学生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二是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职业生涯课程的相互渗透,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的整合,培养学生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和务真求实的精神。如开设核心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创办新企业》、《企业家精神》、《创业与社会发展》等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科目,具体安排如表1:

表1    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内容

3.2创业教育专业课程

所谓创业教育专业课程,一般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社会需求开设的和学生创业活动直接相关的专业技能训练类课程。专业课程以创业活动为出发点,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便增强学生的创业技能并进一步发展潜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全面、深入掌握相关专业技能。通常来说,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可以安排在大二教授,通过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形式展开。

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综合运用学科渗透、必修课、选修课等多种实现形式。学科渗透指以文理科综合知识为载体进行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教育,以技能训练类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技能教育。也就是说采用学科渗透的模式必须深入研究各学科的特点和功能,结合各门科学文化课、专业课和职业技术教育课渗透相关创业教育专业技能知识。必修课是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主要形式之一,内容涉及新创企业融资、公司理财、企业风险预测、企业危机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法律、保险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必须学习。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的课程,如开设有关知识产权、会计基础、创业企业税收筹划,创业企业法规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供学生选修,具体安排如表2:

表2     创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3.3创业教育实践课程

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是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运用于具体操作并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从进展角度划分,创业实践课程具有创业模拟实践与创业实践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创业模拟实践阶段让学生自主进行创业过程的模拟运作,如运用大量创业案例、活动设计、开放式讨论等情境让学生体验创业课程教学,使学生对创办企业全过程有一个全面认识,并作为今后实际创业活动的预备体验。举办高职生商业计划大赛是创业教育的一种典型形式。

高职生创业实践课程可分成两个模块,一是校内实训课,是校园内搞模拟实验,以学校内的老师与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围绕为学生与老师的服务创业,成立一个小型公司。二是在校外开设商业实体店,这叫市场公司。凡是在校内实训取得业绩,服务质量与专业水平达到市场水准的,可以考虑在校外开设店铺。以市场方式经营,获得市场的利润。创业没有实战经验是不行的。需要投入真金白银,创设真实的创业情境,完全按照市场的规则流程操作,学生模拟公司管理者的角色,学习企业日常运作的管理;从寻找商机开始,到制订创业计划、组建创业企业、进行创业融资和创业管理的全过程体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得失成败,经受这样的磨炼,才会获得真实的创业感受与体验。

3.4创业教育潜在课程

潜在课程(又称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杰克逊(P.W.Jackson)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书中提出的。该书中,作者借用隐性课程的概念说明学校教育中还存在一类对学生产生影响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潜在课程蕴含在学校的各种情境中,如大学精神的传播、学校习俗与仪式、校园知名人物的活动和校园风物等。虽然潜在课程没有固定模式的教材,但包含从教科书中难以找到的鲜活的创业因子,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心智成熟、创业思维模式的构建与形成,均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积极影响创业型人格的生成。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环境、创业氛围、创业平台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在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及态度情感等领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潜在课程必须作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教育隐性课程通过创设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营造创业氛围和搭建创业窗口实施创业教育,如图1所示。创业是系统性工程,单凭高职院校的力量很难完成,更不是学院某个部门能独立承担的,必须有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才能顺利开展。高职院校仅是创业教育的第一步,大量工作仍需到社会中完成。

图1    创业教育潜在课程

学校利用校刊、宣传栏、广播、校园网等媒介,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如在校园内布置以激励学生投身创业为专栏的黑板报等,专题展出成功创业者的风采尤其是本校历届毕业生的创业事迹,为学生营造崇尚创业的氛围。校园创业窗口的创建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组织高质量的“创业讲座”、“企业家论坛”等课外活动,用专家、教授、企业家丰富的知识和成功的创业历程,激励学生,增强创业信心和决心。以各院系为阵地的“学生创业工作室”是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形式和载体,由学生自愿组合\自发组建;学院以“大学生创业中心”为依托,为学生创业工作室提供最直接的服务和指导;创业成效显著的工作室,可以入驻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孵化与提升。在学校制度层面上,形成有利于创业教育的舆论和氛围;在心理层面上,结合校风、学风建设进行创业心理暗示;在师生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互动和人际交往中,形成有利于创业的外部氛围,这些都属于创业教育的潜在课程。将会极大地激发高职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欲望,营造追求创新、崇尚创业的良好风气,逐渐成为一种校园创业文化。

4.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结构和模式

4.1课程结构

从我国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职院校来看,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部分高职院校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只在管理类等少数专业开设;第二类是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各专业学生都可选修,但一般没有被列入必修课程。当今社会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大批具有创造激情并努力实现创业理想、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创业者。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价值基于我国主流的价值观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集创业能力、技巧和革新性、创造性、开创性等个性品质为一体的社会公民。所以,创业教育课程本身具备的属性昭示着它不应该也不能被排挤于高职院校原有课程结构之外,而应该与传统课程相互融合,共同处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核心,推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根据高职院校课程结构的现实特征,应将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模块置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中实施,创业教育专业课程模块纳入原有专业课程,并在社会实践这一环节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创业教育潜在课程的实施应始终贯穿整个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4.2课程模式

创业教育不能取代普通教育,而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高职院校有自己的教学计划和任务,有自身的培养目标,那么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应通过何种模式才能有效在高职院校运行呢?创业教育课程模式从宏观层面上说可以分为独立式、渗透式、复合模式三种。

独立式指创业学成为一个专业,并单独开设创业课程。在创业学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形式上,按照创业教育目标,系统的教学内容,固定的教学课时,稳定的开课方式,步骤分明、计划详细、目的明确、有规律地实施创业教育。美国的百森商学院进行创业课程设置时采用独立式课程模式,已经取得极大的成功,并开设了创业学专业。在国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最早在MBA培养计划中设立“创新与创业”专业方向。借鉴独立式课程模式在国内外开展的成功经验,我国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在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时可大胆尝试这种课程模式。

渗透式指将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渗透到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开设综合性跨学科课程,并在一定教学阶段能实现特定的创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文、理、工相互渗透,鼓励学生学习多领域的知识。在既不影响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学计划又不扰乱各专业教学秩序的原则下,将创业活动相关的专业知识、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社会综合性知识潜移默化地贯穿其中。创业课程涵盖新建一个企业应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如何融资、组织资源、开拓市场、经营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

复合模式指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将创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整体有机结合,将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子目标,调整教学大纲和计划,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设备设施和技术手段确保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设置的课程较好地体现了创业教育的特点和性质,可以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创业讲座和第二课堂形式的科研活动、创业实践活动来开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学生管理部门为主体开设的创业讲座、创业计划大赛和社团等第二课堂活动等形式展开的,尤其是创业计划大赛已成为高职院校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一些学校开设有关创业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走出了创业教育纳入高职院校整体教学体系的第一步。在实践中,上述三种模式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办学定位、办学特色、高职院校所处的经济社会区域发展位置)灵活采用这三种模式。由于各高职院校发展方向及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灵活采用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是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

总体而言,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师资队伍良莠不齐等一系列问题。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构建优质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将不断得到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将不断深入,创业教育目标随之更新,创业教育终会在高职院校得到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咎超.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

[3]侯慧君,等.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蓝皮书——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4]郁义鸿,李志能.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张彦福,张帏.创业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7]韩海燕.高职高专金融类院校开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探析[J].职业教育,2010(12).

[8]李景旺.探讨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6(18).

[9]杨芳.论全面推进高职学生创业教育[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

[10]吕贵兴.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潍坊学院学报,2007(5).

[11]李健.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12]费黎艳.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2).

[13]刘沁玲.高校创业教育及其发展对策[J].学术论坛,2006(7).

[14]刘东菊.开展创业教育,构建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2007(2).

[15]李春琴.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16]刘玉娟.试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J].教育探究,2008(9).

[17]徐玉成,贾少华.高职创业教育双纬度目标及其启示[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