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毛泽东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

时间:2024-04-23

陈建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 100192)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见中国留学生、实习生的谈话中,对青年一代寄予了厚望,他生动幽默地对青年说了一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1]毛泽东这段话的深刻含义是:青年学生是无产阶级事业的后备力量,为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输送新鲜的血液,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根据苏联发生的变化,也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身上。我们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预言彻底破产。”[2]青年学生能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关系到青年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回顾和总结毛泽东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对于今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青年学生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

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毛泽东在纪念年仅29岁的青年共产党员张思德时讲演《为人民服务》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3]P1004随后不久,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共产党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3]P1096把“为人民服务”同“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为中国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为世界人民大多数谋利益”[4]P19结合起来,以此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根本宗旨和最高标准。在谈到党的作风时,毛泽东明确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3]P1094-1095

刘少奇在七大上也详细阐述了毛泽东群众观点所包含的四项内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他指出,只有具备这样的群众观点,才能在工作中执行正确的群众路线。刘少奇的这些论述,说明了党的群众路线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中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说明了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时刻教育青年人要关注人民利益,把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来抓。1947年10月8日毛泽东在给毛岸英的信中写道:“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5]P2861949年9月2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新中国“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6]P14-15。1959年12月29日,毛泽东在给他的保健护士钟学坤回信中写道:“尽心工作,业余学习,真正钻进去,学一点真才实学,为人民服务,是为至盼!”[5]P5671964年8月29日,毛泽东在接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时指出:“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而且就是当了教师之后,也还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7]P3241965年7月20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检查青年们的学习情况时,为青年高殿英题词:“好好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这些细节都表现出毛泽东殷切希望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青年学生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毛泽东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多次要求全国青年们,必须要重视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的学习。

1938年4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第二学期开学典礼上,向1600名陕北公学的同学说:今天,我送大家“两件礼物”,其中,“第一件,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8]P5,要求青年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观。10月23日,毛泽东又给陕北公学作了著名的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4]P3毛泽东的题词概括出了青年政治品格的要求。1939年5月4日,延安的全体青年举行了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应邀在会上作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他在讲演中高度评价了当时延安青年运动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延安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的青年运动的方向。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政治方向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也是正确的。”[9]P568号召全国青年都向延安青年学习,将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什么青年学生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呢?毛泽东认为青年缺乏政治经验和社会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1940年,他在为吴玉章祝寿而写的祝词中,就详细地论述了青少年的特点、要求等,并指出年轻人都会有错误。1956年,针对我国个别地方的少数学生因一些物质利益没有得到满足而罢课的事件,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不少年轻人“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不善于把旧中国和新中国加以比较,不容易深切了解我国人民曾经怎样经历千辛万苦的斗争才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而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要经过怎样的长时间的艰苦劳动。因此,需要在群众中间经常进行生动的、切实的政治教育,并且应当经常把发生的困难向他们作真实的说明,和他们一起研究如何解决困难的办法”[10]P236。毛泽东认为,青年人容易偏激片面,犯绝对化的毛病;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易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易盲目效仿;等等。但这些缺点是在青年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毛泽东对待青年由于无知而产生的过失,甚至在青年中出现的错误倾向,并不是简单地指责、批评他们,而是主张对青年进行经常、切时、主动的教育,把面临的困难如实地给他们讲清楚,争取他们的理解,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从革命的实际锻炼中逐渐地去掉。毛泽东教育青年的这一方法告诉我们,不能因为青年犯了错误而盲目地轻视、怀疑、打压他们,而应循循善诱、积极引导,使他们逐渐走向成熟。

怎样才能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呢?毛泽东认为,在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重视和加强对他们进行历史教育和阶级爱国教育。他说:对于“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应当写一本简明扼要的教科书,教育中国的青年人”[11]P1505。毛泽东还特别嘱咐:“要让老一辈重新回忆受压迫、受剥削的历史,激发阶级感情,让青年一代知道革命斗争果实来之不易,让他们续一续无产阶级的家谱。”[12]同时,毛泽东强调对青年进行的历史教育,应该是生动的、感人的、实在的。对青年进行历史教育,就是要让青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指出: “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同时,他要求积极探索,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种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10]P226。“要加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每省要有一位宣传部长、一位教育厅长亲自抓这项工作。”[10]P247时隔不久,毛泽东在写给周恩来、陈云、彭真和陆定一的信中又指出:“大学、中学都要求加强思想、政治领导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青年成长的基石,也是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首要条件。

三、青年学生要培养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

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教育。

1938年3月3日,毛泽东在对陕北公学毕业同学的临别赠言中谈到:“同学们毕业后,要更努力地工作。一方面不要偷懒,这个机会主义的倾向是要不得的,我们应该积极工作,艰苦奋斗。”[13]P1094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第二学期开学典礼上,向1600名陕北公学的同学送了“两件礼物”,其中“第二件,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14]P61。4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第三大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青年学生不仅自己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而且“也要传播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使广大民众都能坚定地不动摇地与任何困难奋斗。像你们在这里吃小米饭,爬清凉山,也可说是一种艰苦奋斗,是要你们改变不能艰苦奋斗的软弱作风,有点‘劲’,譬如跑路跌了一跤,碰坏了牙齿,却依然站起来向前迈进。单是你们有这个作风还不够,要使全国的人民都有这个作风”[13]P117。1939年,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三条教育方针中,第二条就是“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大声呼吁“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57年2月27日,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指出:“要提倡勤俭建国。要使全体青年们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根本改变这种情况,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10]P226

1957年3月7日,毛泽东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校要大力进行思想教育,进行遵守纪律、艰苦创业的教育。学生要能耐艰苦,要能白手起家。我们不都是经历过困难的人吗?社会主义是艰苦的事业。我们以后对工人、农民、士兵、学生都应该宣传艰苦奋斗的精神。”[10]P246同时,还要求“教育部应当编写一些课文,专门论述艰苦奋斗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讲”[10]P247。

1964年7月,他在同侄子毛远新的一次谈话中说:“你就喜欢舒服,怕艰苦。”“你就知道为自己着想,考虑的都是自己的问题。你父亲在敌人面前坚毅不屈,丝毫不动摇,就是因为他为多数服务。要是你还不是双膝下跪乞求饶命了。我们家很多都是让国民党、美帝国主义杀死的,你是吃蜜糖长大的,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苦。你将来不当右派,当个中间派我就满足了,你没有吃过苦嘛!怎么能当上左派?”毛泽东还批评说:“你就喜欢人家捧你,嘴里多吃点蜜糖,耳里听的赞歌,这是最危险的,你就喜欢这个。”[15]P315毛泽东严肃批评毛远新怕吃苦,贪图享乐,教育他要艰苦奋斗。各种生动的事例说明,毛泽东十分注重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教育。

四、青年学生一定要与工农相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一贯主张运用实践手段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青年学生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实际生活中汲取养料,让青年经历大风大浪的锻炼,在实践中升华思想、提高觉悟、获取经验、增长才干。早在1914年,他在《讲堂录》中就曾发出“闭门求学,其学无用,要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的感慨。1935年,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学生运动已有极大的发展,将来一定还要有更大的发展。但学生运动要得到持久性,要冲破卖国贼的戒严令,警察、侦探、学棍、法西斯蒂的破坏和屠杀政策,只有和工人、农民、兵士的斗争配合起来,才有可能。”[16]P1511938年,他在鲁迅艺术学院讲话时,鼓励青年文艺工作者到群众中去。“到群众中去,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技巧。”[13]P1241939年5月,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毛泽东强调:“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所以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9]P565-566

毛泽东从自身成长经历和对青年知识分子的研究中,客观指出了青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通病,即: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准确、全面、客观地了解社会,缺乏投身社会实践的勇气和能力,缺乏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在大是大非面前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错误思潮的影响和蒙蔽。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指出:“知识分子在其未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在其未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的时候,往往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9]P641-642他曾语重心长地谈到:“我们现在看看一些学生,看看那些同社会实际活动完全脱离关系的学校里面出身的学生,他们的状况是怎么样呢?一个人从那样的小学一直读到那样的大学,毕业了,算有知识了。但是他有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没有参加任何实际活动,还没有把自己学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的任何部门里去。像这样的人是否可以算得一个完全的知识分子呢?我以为很难,因为他的知识还不完全。……最重要的,是善于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际中去。所以我劝那些只有书本知识但还没有接触实际的人,或者实际经验尚少的人,应该明白自己的缺点,将自己的态度放谦虚一些。”[3]P816毛泽东认为青年只有与工农相结合才能克服自身的缺点。工农群众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主要由工农群众参加的人民革命运动,一般都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进步的潮流。青年虽然是社会力量中一支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但是他们不能脱离占人民群众绝大多数的工农群众,不能离开成年、老年人的帮助,否则将一事无成。青年和工农群众相结合,特别是知识青年和工农群众相结合,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能够从中吸取思想和政治的营养,能够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在革命和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样,青年运动同人民革命运动相结合,是青年运动坚持正确方向和健康发展的唯一道路。毛泽东要求青年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以获得真知。“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达到目的。”[3]P8161946年毛岸英刚刚从苏联回国,他就把毛岸英安排到陕北老乡家学习生产生活知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不仅对当时青年怎样参加革命斗争起了指导作用,而且对新时期青年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958年1月,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提出了在一切学校中实行半工半读、学生要参加生产劳动、接受实际锻炼的思想。具体内容如下:一切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凡是可能的,一律试办工厂或者农场,进行生产,做到自给或半自给。学生实行半工半读。一切高等工业学校的可以进行生产的实验室和附属工场,除了保证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以外,都应当尽可能地进行生产。此外,还可以由学生和教师同当地的工厂订立参加劳动的合同。一切农业学校除了在自己的农场进行生产,还可以同当地的农业合作社订立参加劳动的合同,并且派教师住到合作社去,使理论和实际结合。农业学校应当由合作社保送一部分合于条件的人人学。农村里的中小学,都要同当地的农业合作社订立合同,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大学和城市里的中等学校,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由几个学校联合设立附属工厂或者作坊,也可以同工厂、工地或者服务行业订立参加劳动的合同。一切有土地的大中小学,应当设立附属农场;没有土地而邻近郊区的学校,可以到农业合作社参加劳动。[10]P360-3618月,毛泽东指出:“高等学校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17]P229

毛泽东把是否与工农相结合作为区别革命青年与非革命青年的重要标志。他说:“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相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他今天把自己结合于工农群众,他今天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结合了,或者反过来压迫老百姓,那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了。”[9]P566可见,毛泽东把青年能否与工农相结合上升为一个重要的政治标准来衡量青年,为后来他所倡导的“又红又专”“七二一工人大学”“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提供了理论来源。

毛泽东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其核心就是把青年培养成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为后来我国教育方针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对于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四有新人将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发。

[1]毛主席会见留苏学生[N].人民日报,1957-11-20(1).

[2]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N].人民日报,1964-7-14(1).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主席论教育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5]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7]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大会上的讲话[J].教学与研究,1982(01).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毛主席无限关怀青年的成长[N].人民日报,1977-10-13(1).

[1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毛泽东年谱(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5]毛泽东思想万岁[M].1967.

[1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