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魏巍三赴朝鲜写《东方》

时间:2024-04-23

■熊坤静

魏巍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锤炼成长起来的当代著名军旅作家。他毕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壮行集》《话说毛泽东》《魏巍杂文选》,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和《东方》。在其革命文学篇中,《东方》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主要通过朝鲜战场和国内农村生活两个场景的描写,全面反映抗美援朝的壮烈情景。

“写得好!很好!”

1950年2月,魏巍调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担任宣传科科长,后调任《解放军文艺》(月刊)副总编。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和新华通讯社的同志于12月中旬前往朝鲜碧潼战俘营调查美军战俘情况。在朝鲜前线,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的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心灵上受到极大的冲击和震撼,于是他给解放军总政治部写了一份报告,请求在完成调查任务后,留下来进行为期3个月的战地采访。

按照志愿军总部的周密部署,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于11月25日晚全面打响。其中第三十八军是第一线迂回部队之一,其下辖的第一一三师和第一一二师成功地迂回穿插到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和北堂站等地,切断了敌人的后路。向南溃逃之敌为了打开生路,拼命地向第一一二师扑来;前来接应的敌军,也疯狂地杀向第一一二师。其中由第一一二师第三三五团第一营三连扼守的松骨峰,是敌人争夺的要点,美军集中了32架飞机、18辆坦克、几十门榴弹炮和千余步兵向该阵地发起攻击。最后当三连仅剩下7个人时,依旧顽强地坚守着阵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长达8小时的激战结束后,第一一二师师长杨大易来到三连阵地,只见阵地前沿堆满了几百具美军尸体和打坏摔碎的枪支。牺牲的三连官兵,有的紧紧握住敌人的机枪,有的手中的手榴弹上沾满了美军的脑浆,有的嘴里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事后,杨师长噙着眼泪将他所看到的这一终身难忘的情景告诉了前来采访的魏巍,并陪同作家重返三连阵地。由于三连绝大部分官兵牺牲了,只有个别重伤者被送往医院,魏巍只好找到一营营长王宿启,详细地采访了他。尽管三连损失殆尽,却圆满地完成了阻敌于松骨峰的任务,为赢得整个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至12月12日,历时半个多月的第二次战役以歼敌3.6万余人,收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全部领土,并将以美军以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自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一带转为防御而圆满结束。第三十八军也因出色地完成了迂回、阻敌的任务,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

1951年3月,魏巍返回祖国后,便根据朝鲜的见闻和感受,相继创作发表了《朝鲜同志》《火与火》《前线童话》《志愿军叔叔与朝鲜小姑娘》《在风雪里》《战斗在汉江南岸》《火线春节夜》《冬天和春天》和《谁是最可爱的人》等11篇战地通讯。其中反映三连官兵拼死守卫松骨峰英雄事迹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4月1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重要位置发表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毛泽东主席读了该文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朱德元帅看了这篇文章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

“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个‘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

1951年4月间,魏巍第二次奔赴朝鲜前线,他来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来到入朝作战的两个军,以及兵站、医院和炮兵、工兵、高射阵地,又深入一个营部与连的阵地,与战士们共同生活了一个多月。此外,他还访问了朝鲜人民军、朝鲜群众和平壤。正是这次长达半年的朝鲜之行,使他萌生了创作一部长篇小说来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和英雄的志愿军战士的念头。9月回国后,他创作了朝鲜战地通讯《挤垮它》《祝贺》《前进吧,祖国》。

1953年1月,魏巍深入北京长辛店二七机车车辆厂,以车间党支部副书记的身份体验生活、收集素材。9月23日至10月6日,他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周恩来总理在此次会议上所作题为《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魏巍同志所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类典型的歌颂。它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我们就是要刻画这些典型人物来推动社会前进……”讲到这里,周总理竟推开了讲稿,对着话筒大声说:“在座的谁是魏巍同志,今天来了没有?请站起来,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这时,全场都望着从座位上站立起来的魏巍,热烈鼓掌。周总理对他说:“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个‘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共和国总理的高度称赞和殷切勉励,给魏巍以极大的鼓舞,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创作出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小说。10月间,他写出朝鲜战地通讯《这里是今天的东方》。

1954年,魏巍调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副主任后,便于次年深入冀中平原农村,走访了许多村庄、农业合作社,广泛接触了冀中农村各式各样的人物。为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前后国内阶级斗争的动向与其他情况,他又在邢台地区查阅了有关这方面的大批卷宗材料。同时,他还读了有关抗美援朝的战史材料,并仔细地看了《志愿军一日》这些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作品。这些活动,为长篇小说创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东方》是一部史诗性的小说,它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的宏伟业绩的史册,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是一座雕塑了各种不同形象的英雄人物的丰碑”

1958年,朝鲜停战已逾5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将凯旋回国之际,魏巍第三次赴朝采风,写作发表了《勇士镇守在东方》《写在凯歌声里》和《依依惜别的深情》3篇通讯。1959年初,他调任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在多年收集素材、精心构思的基础上,他开始动笔创作长篇小说《东方》,半年之内就写了约10万字。1960年以后,他接连承担了华北野战军战史、《邓中夏传》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解说词的撰写任务,并奉命前往硝烟弥漫的越南北方访问,以致《东方》的写作时断时续,到1965年才写了40万字,仅有原计划字数的一半。

1966年4月上旬,魏巍在京西宾馆参加全军文艺创作会议时,受到江青在部队的那个追随者的突然袭击。《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诬蔑为“暴露文学”“宣传战争残酷”与“贩卖人性论”的大毒草,魏巍也被划为“黑线人物”“三反分子”“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等,横遭批斗,写了一半的《东方》手稿被没收。从7月起,他失去人身自由。1968年,他被下放到山西太原的一个钢铁厂劳动改造。直到1970年,在军队党组织的关怀下,几经周折,他才收回了《东方》手稿。此后,利用在家中养病之机,他于1973年又继续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到1975年10月,约80万字的《东方》初稿终于完成。后经过认真修改,到1977年,《东方》最终定稿。这一年他调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78年9月,《东方》(上、中、下三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出版发行。

《东方》一经面世,便颇得业界人士的好评。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丁玲在《我读东方——给一个文学青年的信》中写道:“《东方》是一部史诗性的小说,它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的宏伟业绩的史册,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是一座雕塑了各种不同形象的英雄人物的丰碑。”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长,原全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张炯在发表于《名作欣赏》1981年第2期的《彩笔豪情谱英雄——评长篇小说〈东方〉》一文中誉称:“《东方》描写了朝鲜战争的全过程,塑造了众多感人肺腑的英雄形象,以醮满战斗豪情的彩笔,为我们再现了生活内容异常丰富的历史图卷。全书结构宏伟,篇幅浩繁,情节波澜起伏,动人心魄;人物血肉饱满,栩栩如生;风格优美、雄放,有如色调鲜明、浓郁的油画。”1982年6月,《东方》被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发行全国。该作品还先后于1982年、1983年、1986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首届“人民文学奖”,成为享誉神州的红色文学经典。

题图 1952年,魏巍(右)在朝鲜三登野战医院访问志愿军模范护士罗克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