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跨文化交际在英汉翻译中的影响

时间:2024-05-09

【摘要】文化差异是英汉翻译中的难点之一,译者要熟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通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来避免翻译错误,保证翻译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本文介绍了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分析了英汉翻译与文化的内在关系,研究了英汉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策略,给出了处理文化差异问题的几点翻译技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汉翻译;跨文化视角转换

【作者简介】李波,黑龙江财经学院。

从文化差异角度来看,英汉翻译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一种跨语言交流情景,是处理彼此不同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过程。译者要根据翻译情景实际情况,合理处置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冲突和思维定式问题,这是英汉翻译工作的难点之一。在进行英汉翻译时,除了要注重语言表现层面的技巧外,跨文化视角转换的策略和技巧也是提高翻译合理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内容。

一、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是处理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基础,译者只有认识到文化差异的表象和成因,才能在翻译工作中有的放矢,从而得到翻译受众的广泛认可。

1.历史传统差异。中西方文化代表了不同时代、国家和民族的个性化演进过程,历史的独特性也是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中国,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是以诸子百家的哲学理论为根基的,以强调和谐统一、克己复礼的儒家思想为代表;而西方古希腊哲学则强调天人相分、客观务实。这种历史传统的差异就会使中西方的民族文化迥然不同,例如“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一词汇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是代表冒进、利己的贬义词,而在英语中是代表本位和个性的褒义词。

2.思维模式差异。语言是一個民族思维方式的直接外在表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大特点就是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认为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自古就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说法;而西方文化中人与自然大多数时候是对立的,西方人追求用科技来改变世界,著名的论调有“change the world(改变世界)”。

二、英汉翻译与文化的内在关系

英汉翻译是一种跨越中西方语言的转换行为,更是一项跨文化交际的活动,译者从事翻译工作也是用语言表达形式实现文化交际的过程,包含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碰撞和融合。研究英汉翻译与文化的内在关系,一方面可以帮助译者提高翻译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翻译活动找到文化之间的普遍共性和个性问题,译者可以利用这些现象来实现更深层次的跨文化交流。

1.文化共性与翻译。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人类感知客观世界的器官都是大脑,相同的生理特征使得中西方的人们对生活、学习和劳动的感受较为相近,这些相近的感知就形成了中西方文化的共性特征。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这些共性特征往往具有异曲同工的表现形式,译者可以利用这些共性感知来实现英汉翻译。例如,中西方语言中都可以使用“捧上天(to the skies)”来表达赞美之意。

He was exalted to the skies.

译文:他被捧上了天。

2.文化个性与翻译。中西方的历史、人文、宗教和社会制度造成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文化个性特征深刻影响了语言的发展进程,可以说语言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文化个性特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语言缺失现象。例如,汉语中具有丰富含义的成语在英语中并无任何引申含义,如“胸有成竹”,部分英语语句直译成汉语也没有对应的表达含义。译者在翻译具有文化个性特征的语句时,要避免逐句逐字硬性翻译,采取保留大意的意译方法,尽量将对方语言的丰富内涵用对应的喻体来呈现。在应对文化个体问题的翻译过程中常使用补偿法、增译法和注释法等。例如,baby一词直译为孩子,但在一些特殊语境或俚语中则表达不同的含义:

This is your baby.

译文:这是你的任务。

baby fat

译文:婴儿肥

baby blues

译文:产后抑郁

bottle baby

译文:酒鬼

Jones was a baby-kisser when he was running for the position.

译文:琼斯先生在竞选这个职位的时候到处拉选票。

三、英汉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策略

1.词汇的转换。跨文化交际在英汉翻译中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词汇转换的问题上。在英语中,词类转换发生的场景是在名词、副词、形容词和动词等单词上,而在句子中词汇转换相对较少,因为英语的句子语法结构相对固定,如主谓宾结构中有且只有一个动词作为谓语,名词与动词的重复使用情况较为常见。而在汉语言环境中,名词可以由多个汉字组成,所以名词的数量会非常多,无需在语句中用名词来替代动词,这就要求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将英语语句中的词汇进行有效转换。

2.感情色彩的转换。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英汉翻译中会遇到很多具有典故的英语词汇,并且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会发生较大变化,这就需要译者在进行翻译时首先要充分考虑段落大意和前后文结构,通过整理和组合最终形成具有特定感情色彩的语句结构,然后在汉语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汇来表达完整意思。译者要注意保持文章的整体语言风格,不能完全照搬,也不能完全摒弃,要在合理保留和色彩转换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对原作品风格的延续和进化,从而避免似是而非的翻译问题。如“pink-eyed”既可以表示粉色的眼睛,也可以表示妒忌;“eagle-eyed”既可以表示鹰眼,又可以表示洞察力强。

3.语句虚实的转换。为了保证英汉翻译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译者要学会用中西方两种文化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实现语言“虚与实”的相互转换。所谓语句虚实就是在一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某种语言的词汇或语句会发生变化,用来表达其并不具备的表达含义。例如:

The matter was finally solved under the table.

译文1:这件事最终私下里解决。

译文2:这件事最终在桌子下解决了。

原句中的“under the table”在非美国语言环境下表示“在桌子下”,如“drink me under the table”(把我喝倒在桌下),美国语言环境中表示买通或私下解决。译者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考虑用哪种翻译方式才能表达得准确和合理,这就是所谓的化实为虚,将实际的事物转换为隐藏的含义。在一些语境中,译者还要做到化虚为实,如:

I don't like a person who is more brave than wise.

译文:我不喜欢有勇无谋的人。

这里的brave和wise分别表示勇敢和聪明,但放在语句“more brave than wise”则表示“有勇无谋”的意思。这种翻译过程需要译者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转换才能实现。

四、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翻译技巧方法

应对跨文化交际对英汉翻译的影响,译者要遵循文化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原则,努力促成文化的融合发展。近年来常用的翻译策略包括异化和归化两类。异化策略是突出语言的文化属性,通过还原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文化特征来进行翻译;归化策略是以译者母语为立足点,将外语用本民族文化的语言思维模式来表达。异化和归化策略的交互使用形成现代英汉翻译的诸多技巧,这里列举几种常用方法:

1.直译音译法。直译音译法是典型的异化翻译策略,强调最大限度地还原原文的文化内涵。如翻译汉语的“临时抱佛脚”,将其使用音译法翻译为“embrace the Buddha's  feet in a crisis”。一般来说,涉及人物、地名、俗语等内容的翻译都可以采用直译音译法。

2.直译加注法。直译加注法又称附注式译法,就是在异化策略中,如果读者无法理解译语的深层意思,可以在直译的基础上加上注释,帮助读者来理解译语的真正含义。

如:杀鸡给猴看。

译文:To kill the chicken to frighten the monkey.It means: to punish somebody as a warning to others.

将原文直译得出译文后,再加上It means来加以解释,这样的做法既保证了准确性又帮助读者深入理解。

3.意译法。归化策略的典型方法就是意译法,其以本土化语言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原文的整理和归纳,最终得出符合本民族文化的语言表达形式。意译法经常发生在成语、俚语、风俗等语言环境下的语句之中,如英语“queen's English”表示标准语言,而不是女王的语言,又如汉语“塞翁失马”可以翻译为“Life is full of surprises”。

4.音意结合法。音意结合法是将异化和归化两种策略并用和组合的翻译方法,常用在具有历史背景和社会阶层语境下的翻译过程。例如,“eats no fish”在英语中表达对政府的忠诚,来源于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她出台法律摒弃了天主教星期五不准吃肉只能吃鱼的戒律,目的是彻底脱离罗马教会的统治,人民为了支持女王就打出了“星期五不吃鱼”的口号。经过多年的演变最终成为“不吃鱼”,含义也引申为“忠诚的国民”或“诚实的人”。同样的典故或用法在汉语习语翻译中也较为常见,如“开门见山”利用音意结合法可翻译为“to play the game”。

结语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發展以及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多样性的存在给全世界人民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已经成为人们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是培养文化移情能力,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既是对自身文化不断感悟和丰富的过程,也是将自身文化融入对方文化的同时汲取对方文化精华的一个完善和超越的过程。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既要充分融入对方的文化特性,又要保持并彰显本民族的文化特性,做到文化移情“到位”而不“越位”。

参考文献:

[1]高丽利.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影响[J].教育学报, 2018,35(1):124.

[2]颜秋静.旅游英语中中西文化差异翻译处理方法[J].海外英语, 2017(5):114.

[3]张诗焓.对英汉习语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7):83.

[4]陈昊.面向机器翻译的英汉医学对应语的归化和异化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3(13):78-79.

[5]王淼.跨文化视域下英汉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12(6):115-116.

[6]向治国.英汉文化差异影响下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11):348-349.

[7]黄益琴.中西文化差异视域下的跨文化移情能力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8(12):113-117.

[8]胡慧.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移情及其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2):80-83.

[9]王小睿.接受美学视角下中英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9):130-132.

[10]朱秀芝,胡慧.跨文化交际中的适度文化移情及其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8(34):155-15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