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破难攻坚三十六计

时间:2024-04-24

普陀区坚持把党的建设主动融入自贸片区发展大局,加强思想引领、组织引领、目标引领,优化地方营商环境。围绕重点产业项目,探索打造自贸试验区平台党建新模式,通过与平台企业党组织建立共建联建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企业党建联盟优势和政治优势,真正为企业发展破解难题,聚力建设自贸试验先行区。

着力打破隐形壁垒。普陀区依托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把产业平台作为党建工作的准入途径,统筹布局,合理设置,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覆盖,破除领域行业内的隐形壁垒。目前,通过区发改局、区卫健局、区金融办等单位党组织牵头,分别在融资租赁产业园、国际健康产业中心、金融产业小镇、渔港特色小镇、普陀湾众创码头等探索平台党建模式,把党的组织建设在自贸试验区最活跃的经络上。

精准对标产业特色。围绕普陀“2+4+X”的产业定位,突出自贸区党建工作需求,打造开放共享的党建工作新阵地。开展联合党建,推行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共同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开工难题,让企业尽享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红利。以“轮值制度”的方式开展季度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带动普陀各联盟单位党建文化活动规范化、主题化、特色化开展,逐步形成了“群鑫向党·惠风和畅”金融党建品牌。

聚力实现联动发展。以“共商共享共赢”为宗旨,发挥基层党建凝心聚力的作用,在联动发展上作好示范,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党建+双创”发展新引擎。通过建立产业平台党建工作体系,结合非公企业党建,加强政治引领,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合力推动自贸片区建设。沈家门渔港小镇以区域化理念统揽小镇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成立了由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联谊会、区青年人才发展促进会、普陀志愿者之家等9个社会组织组成的红帆联盟,实行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办、事务共商机制。

近年来,广西梧州市坚持以销售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品牌建设为抓手,做大做强电商产业,引导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畅通扶贫“E路”,走出了一条具有梧州特色的电商扶贫道路。

实施“互联互通”工程,打通线上线下“断头路”。依托“第一书记创富商城”、京东梧州馆、淘宝梧州馆等该市几大主要的网络平台,建立各地产品专柜,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探索通过抖音方式搭建销售平台,宣传村风民情,销售粉葛、腊肠等产品。同时,进一步完善梧州市“第一书记”名特优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建设,增设示范店6家,拓宽线下渠道。在京东梧州馆、淘宝梧州馆实体店等通过促销会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完善社区西江驿站功能建设,增设农副产品展销功能,打通农副产品进社区“最后一公里”。

推行“千名能人”计划,培育一批电商“领头羊”。开展“电商大讲堂”,在全市范围开展巡回培训,培训对象包括电商从业人员、驻村第一书记、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水平。去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电商大讲堂”32期,培训人次超过1500人次。探索实施“电商伙伴计划”,组建“三队一基地”:“店小二”帮带队为电商人才提供业务指导和技能帮带服务;“创业导师”指导队帮助电商理清思路、提升技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寒暑假时间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和提供便民服务。同时,依托梧州学院、各职业院校和青年致富带头人企业等建立了20多个青年电商实训基地。

深化“红色电商”活动,让特色农产品“唱主角”。深化系列电商节活动,加强推介特色产品。该市藤县连续两年举办“党旗领航·助力脱贫”藤县芭乐黄金果节,每年现场销售芭乐黄金果鲜果1000多斤,预售3万多斤,同时争取银行为种植户提供农资贷款2000万元。苍梧县连续三年举办迟熟荔枝电商节,整合农村旅游、荔枝产区等优势资源,成功实现荔枝嫁接“互联网+”,每年签约5万多单,电商销售达到100多万公斤。万秀区举办了“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暨“守初心担使命促乡村振兴”文化交流活动,龙圩区也举办“扶贫产品牵万家”红色购物季活动,推介地方特产,推动扶贫产品进社区、进商家、进企业。

海盐县委组织部10年来精心谋划、深入实施“政企互挂”工程,充分发挥机关部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激活企业骨干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活力,为培大育强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需求+供给”,优化匹配增实效。坚持效果导向,积极探索“订单”模式,提升双向挂职实效。接收单位按需“下单”,全面把脉500余家规上民营企业目前最急切、长远最需要的需求;派出单位推优“荐单”,精心梳理涉企部门业务骨干库,强化服务企业人才“供给”;组织部门比选“定单”,组织部门精准匹配涉企部门及规上企业的双向意愿,经过反复审核比对,确定一批经历相关、业务相近、意愿相符以及懂业务、懂企业、懂市场的挂职人员。

“下沉+上挂”,增进交流谋发展。部门业务骨干下沉“入企”,当好政策宣传员、企情调研员、服务代办员,指导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政策,帮助解决痛点、难点、堵点。企业中高级管理层或业务技术骨干“上挂”涉企部门学习锻炼,使企业能够掌握部门业务政策、熟悉工作运转流程。通过“下沉+上挂”双向交流,有效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在“角色互换”中,推动政企互通互信互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10年来,共派出“党务红领”、创业助理400余人(次)下沉到企业“上班”,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53人(次)上挂部门锻炼。

“考核+考评”,强化管理促担当。建立健全《海盐县派驻两新组织“党务红领”积分考核制度》和《“政企联心亲清互挂”活动干部挂职积分考核制度》,完善“党务红领”“9+3”工作机制,要求“党务红领”既要指导好企业扎实开展9项党建基础工作,又要创新开展3项特色工作,助力民营企业“党建强、发展强”。深化“季度交流、半年小结、年底考评”工作机制,县委组织部、县委两新工委、县经信局对“党务红领”、企业挂职人员、部门下派干部工作实绩进行全面考评,出具考评鉴定意见,对考评不合格的人员作出相应处理和及时调整,并作为优秀评选、选人用人的参考依据。

西宁市针对两新组织相对聚集、发育程度相对较高、有一定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特点,突出问题导向,从“薄”处着手,“实”处用力,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创新提质。

抓行业,行业抓。着力做好“条上放权、块上反馈”,做到条块联动抓落实。持续强化行业党委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全面落实行业监管和党建指导双重责任,着力提高抓党建、促监管的工作质量。增强县区、乡镇(街道)党(工)委属地管理职责意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党组织看得见、管得住、服务跟得上的优势,对行业两新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基层综合治理等工作,定期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评定意见作为行业年审考评、评优推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行业党建工作扩面提质。

抓重点,重点抓。成立市互联网、房地产、快递行业党委和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明确任务清单,着力提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质量。建立互联网企业党建专员制度。组建13家互联网企业党组织,打造4个规范化党员活动阵地。将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列入“放心消费企业”活动评分项,提升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积极性。着力强化物业企业红色属性,在物业企业评先评优、信用等级考评时同步将党建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切实增强物业企业党建工作主动性。

抓基层,打基础。加大指导力度,开展经常性督促指导,持续扩大“两个覆盖”。组织两新党组织先学起来、动起来、查起来、改起来,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预热升温”。采取“六步法”抓好党组织组建,提高单建率,新建党支部36家。及时选派行业党委及乡镇(街道)党员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担任党建指导员,在有条件的县区探索招聘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党建工作指导全覆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着力解决党组织活动不经常、不规范、形式化问题。

抓融合,促发展。坚持把组织体系与业态拓展相融合,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融通,党员管理与企业发展相融促,促使党组织“融入中心、进入管理”,引导两新组织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切实找准发展路径,推动两新组织行稳致远。推进“党建入章”,督促指导两新组织将把党建工作写进章程,保证党建工作有效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

今年初以来,临海市紧扣“稳企业、强服务”主线,整合涉企部门、镇(街道)、龙头企业和社会组织资源,组建“亲清助企服务联盟”,以“妈妈式”服务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企一专员”,钉牢帮扶关系不撒手。开设联盟服务专窗,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制定资源、政策、服务“三张清单”,常态化提供政策咨询、法律体检、产权保护等39项专业服务,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设立发展顾问、党建指导、政企联络、法律咨询、财务分析、劳资协调等六类服务专员,与规上企业建立“一对一”常态化联系,量身定制“服务包”,定期上门开展寻计问策、党建领航、先锋代跑、法治护航、财务提升、和谐稳企六大行动。建立联盟成员轮值制度,每月由一个成员单位担任“轮值主席”,立足职能优势编制企业活动“菜单”,组织开展政策解读、法律沙龙、大咖分享、政企交流等系列活动。

“一单一举措”,钉牢问题化解不拖延。研发“临海政企服务通”,为企业提供诉求登记、派单流转、进度查询、办结反馈等10余项线上服务,并将企业订单与服务专员手机捆绑,做到问题订单可跟踪、可查询、可评价,推动企业帮扶“全景式监控、大数据研判、超前性预警”。分类梳理形成《企业共性问题破难清单》,由联盟成员单位协调处理,解决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用工难、转型难等痛点堵点难点。定期召开服务联盟破难协商会,对复杂疑难问题实行定期会商、进度定人跟踪、结果定效反馈“三定机制”,逐项分解落实责任,集合资源抱团攻坚,确保问题有效解决。

“一事一闭环”,钉牢处置结果不松懈。建立每月一次的“问题收集、责任分解、清单交办、落实反馈”流转协调机制,对企业反映的问题,按照可当场解决、需后续协调解决等层面,对问题实行“挂牌督办”。组建服务企业督查团,对问题的认领、承办、分流、反馈,实行全过程跟踪督办,一般事项原则上限定3个工作日内解决或答复,确保解决问题不拖沓、不积压。实行“积分制”考核,建立涵盖接单率、完成率、好评率的积分标准,由企业对服务专员服务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并将年度积分排名与干部评优评先、绩效奖励等相挂钩。

近年来,吉林省通化市为切实抓好商圈党建工作,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全面发挥党组织功能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构建了组织围绕商圈建、资源围绕商圈聚、平台围绕商圈搭、发展围绕商圈谋的“大党建”格局。

盯准“三个层面”,让党的组织“建起来”。一是构建“一核多元”工作体系。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充分吸纳市场商圈内各类党组织成立商圈综合党委,构建目标一致、协同运作、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二是推行“1+N”工作模式。以街道党组织为统领,采取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谊、资源联享的“四联”管理模式。三是形成“网格化”工作机制。根据商圈不同区域和要素划分网格,建立了街道(社区)、商圈、商务楼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四级网格党组织,切实将问题矛盾化解在网格中。

实行“三项制度”,让党的工作“动起来”。一是建立双向进入”制度。吸纳商圈大型商务楼宇和规模以上企业商户党组织负责人进入社区党组织班子、兼任委员,定期参加社区“两委”会议,参与社区党建工作。二是建立“帮扶共建”制度。通过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协调市场监管、司法、金融、物业等部门,定期进驻楼宇实行“现场式”和“一站式”办公,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政策咨询、维权帮扶等服务。三是建立“星级考评”制度。由社区党组织每年对商务楼宇及企业商户党组织进行考核评价和评星定级。去年以来,将党建工作较好的企业负责人推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31名。

搭建“三大载体”,让党的作用“强起来”。一是打造“线上+线下”培育平台。结合商圈实际,采取现场微党课、“e支部”“QQ群”“微信群”等多种学习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打造“党员+群众”技能比拼平台。重点围绕科学管理、技术攻关、业务拓展等内容,组织开展“争做先锋岗”“党员示范商户”等技能竞赛活动,引导党员群众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提高业绩。三是打造“社区+商圈”双向互助平台。组织社区党员走入商圈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动员参加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群众提供换修、检修等家庭服务,为困难家庭和失学儿童提供社会公益服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