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谭晶晶 赵文龙
伴随着生命化课堂改革的深入,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要使英语课堂富有生活气息、彰显生命活力,不仅要告别话剧独白式的授课模式,关注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兴趣和热情,更要从“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课堂生成角度出发,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每个孩子的创造力,建立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打破师生间的“玻璃墙”。
一、依课标、钻教材、体学情,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活动首先立足课标,吃透教材,深入了解学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深刻领会,对本章、本节的具体要求有所把握,这是制定每课时教学目标的基础也是首要环节。接下来我们要与文本对话,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备课时,还要仔细阅读《教师教学用书》,“站在编者的肩膀上”看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最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我们要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认真思考: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哪些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掌握,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点点拨和引导?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精选择、巧提问、勤反馈,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
依据实在、具体、明晰的教学目标,我们要预估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达成度,还要结合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参与表现。课堂上,可以通过观察、提问、交流、练习、测试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在众多评价方式中,我使用最多,感觉效果最好的就是课堂提问和课堂检测。尤其是对英语这样的语言学科。本来学生接触使用英语的机会就少,主战场就是课堂。所以我们用提问评价的方式不仅检测了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为学生提供开口说英语的机会。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问,起点是一问。”巧妙的课堂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增长学生的智力,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方式。进行课堂提问,更是倾听学生声音,了解学生目标达成过程中困惑的良好手段。
再者,教师和蔼、富有亲和力的评价语亦能为课堂增色不少。我认为恰当的课堂评价语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做到准确、恰当、多样、独特、创新。
三、精备课、巧安排、多放手,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
“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之以渔方能终身享用。”为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提高,备好课至关重要,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有效信息,将关爱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的理念融入备课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着力于学生的自身发展进行情景预设。每个环节大约多长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坚决避免随意性。给学生一个机会,他就会还你一份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大胆放手,但绝不放任、逃避,把探究的权利和自由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合作、指导但不包办、代替,而是与学生一起共享知识和经验,理解和智慧,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不命令学生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而是作为一个智慧的顾问,能在学生陷入僵局最需要帮助时提供富有启迪意义的建议和帮助;鼓励和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探究活动中多样化、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例如六年级unit6 复习课Step5 Make a new conversation and play it.在復习了本单元的词汇和语法之后的拓展训练,往往我们英语老师不敢放手。害怕学生们耽误时间还没有效果,害怕老师不能操控学生,把握课堂。我在上本节课时,在这个环节放手学生,我做了旁观者,认真观察记录学生的活动情况。我发现学生的潜能超出你我的想象。他们喜欢自主,喜欢创造。所以他们积极认真地对待活动,讨论的热情似火,创作出下面的对话。
A:Hello, Mike. B: Hello, Bob.You look sad, why?
A: Oh, I lost my dog. B: Im sorry. Is it black or white? Is it big or small?
A: Its small and white. B: Ok, I help you.
A: Thank you .
生命化课堂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绽放,让每个学生都昂扬生命的活力。我们要倾听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分析学生学情出发,将目标、学习与评价的一致性联系起来考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帮助学生;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智慧,创设深入探究的情景、条件和契机,放手让学生探究,把学生从知识灌输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探究中诞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
【作者简介】谭晶晶,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昌中学;赵文龙,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侯家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