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相对其它学科比较特殊性,英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民办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然而,在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师的需求趋于增加的情况下,也滋生了或者是产生了英语教师在学校之间(教育机构,培训)或者是企业之间流动的现象。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粗浅的观察和理解,并对此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流动
【作者简介】李艳春(1975.07-),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教改。
民办高职院校大致从21世纪早期开始到现在逐渐成熟和壮大并且趋于稳定,英语由于它在国际上的地位的特殊性,不管是作为基础课程的大学英语,还是由它所衍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英语,对教师的需求很大。各个高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创办条件、历史背景、对本校的经营理念、经营者本身和聘用的中高层人员的素质以及用人原则的差别,使得英语老师为了找到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学校,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游走,这也是民办高职院校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下从几个方面对民办高职院校英语教師的流动现象进行分析:
一、存在的根源
溯根求源是想要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经过观察、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民办职业学院的英语教师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待遇问题。教师是为人师表者,形象很重要,现在的学生尤其挑剔,会把这一点打进对老师的评价中。笔者曾亲身经历过两天穿同一套衣服而被学生投诉并且被领导喊去谈话的真实事例。住房问题,有了房子才能安心工作,搞教学。奖罚是否分明,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皇亲国戚的特别待遇现象。工资考核制度能否执行公平、公正与公开的原则。2.硬件是否齐全。学生要掌握全面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英语这门语言课程,很大程度还要靠多媒体的辅助才能完成。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一些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够配备这些设施,而教师抱着“人往高处走”的想法,去一些教学设施比较完善的学校任职。3.软件是否完善。学院能否为教师提供进步的平台、是否有更多机会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是否可以定期轮流进行培训、是否有机会出国学习、是否能够给英语教师提供去企业对本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进行指导以及和企业精英交流的机会、是否给教师提供课题以供研究,这些中任何一项的缺失或者不完善,都有可能导致教师的流动。
二、带有一定的区域性
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的刺激与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使得英语教师的流动日益频繁。像沿海的珠三角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对英语类人才的需求推动内地的英语教师的流动。
三、产生的效应
这种流动很自然的产生两种效应:正面与负面。
1.正面。(1)促进了校际之间的交流,在英语教学方面可以产生类似互通有无的作用。比如,一个可以从其它学校带来该学校没有的一些教学资源,推荐好的教学材料,或者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更好的互动,这些资源在这些教师的流动过程中不自觉地就渗透在教学之中了,因而带来无形的正能量。(2)教师本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一部分的英语教师想要以丰沛的英语知识去面对他的学生,必须逼迫自己去进一步的学习(比如在学历、职称等)提高自己在各种英语专业的教授技能,这是一种纵向的提高和进步。
2.负面。削弱了英语教育的力量,使得学校对英语教师的需求的缺口变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流失。一些不满足于现状的英语教师受各方面的影响或诱惑,会选择去工资和待遇比较高的民办院校,这对英语教育来说是一种损失或者是流失。而本身在高职院校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去了一些英语培训机构,企业等,从教育领域流到企业,这种流失是对英语教育区域的一个大的冲击。
四、民办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流动的范围
1.校际之间的流动。在广义的学校的范围中,包括了任何形式的学校。(1)从城市到农村。由于英语的特殊性,经济发达地区对英语教师的需求导致了部分的农村教师走到城市中去,那里他们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2)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流动,这种流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单向的,而且是在较大的城市中,主要是从民办高职院校流动到公办的高职院校,即我们所说的从三B到三A。这种流动是一种门槛较高的流动,对年龄、学历、学位、职称、论文、课题等的要求很严格,除去其他因素,这种流动从量的方面来说较小,而且相对稳定。
2.学校与企业之间。主要是指两者之间的相互流动。即这种流动是双向的。从企业到学校这方面来说,私企的压力大(工资高);而学校相对压力小(工资低)。企业之间的竞争太激烈,而学校相对而言竞争不大,而且一般不会有恶性后果。
五、应对的策略
对于教师流动这一现象,自然有很好的一面,对于良性的,要鼓励,提供条件,使之更完整。在此主要是提出一点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1.在教师流动良性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各个学校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该多听一听教师们的呼声,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只看眼前利益。2.政府应该适时适当的介入,加以引导,宏观调控。这样才能对民办高职院校进行整体的规范,使之条理化,教师的流动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3.减少教师的流失。并非教育的教师资源已经达到饱和才会使得教师流失,而是社会和政府不能够从教师的利益出发,站在教师的立场上为其着想,使得部分教师“跳槽”,另谋生路。
总之,教师流动的现象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它的存在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要想让民办高职院校走的更远,要靠社会、政府、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使教师流动更加合理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