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英语儿童文学汉译中语言风格处理的译者主体性

时间:2024-05-09

【摘要】英语儿童文学作为文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自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后,译者的主体性虽逐渐受到重视,众多学者已从多个角度对其研究,然而学界对其在儿童文学汉译中的运用关注仍然不够。因此本文试图以曹明伦的译本为例,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详尽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总结归纳了儿童文学在翻译中风格处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儿童文学;译者主体性;风格处理;《原来如此的故事》

【作者简介】刘娟(1994.08-),女,硕士,湖南科技大学,英语笔译。

引言

好的翻译作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译文的读者,每一项翻译都有特定的读者群体,读者的认知水平、社会背景、生活经历等都使他们对译文的要求有所不同。儿童时期是人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的健康发展举足轻重。儿童由于大脑和心理的发育尚未成熟,对文字语言的处理能力不强,儿童的语言属于非正式的随意体,所以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与成人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很大的区别。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中,译者应该根据儿童的智力水平、心理特点和审美需求,用符合儿童语体特点的语言,把原文中的幽默感、美感、音乐感忠实地翻译出来,才能激起儿童的兴趣。译文只有做到既忠实于原作又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才能受到广大儿童的青睐。

下面将从词汇和修辞两个层面探讨译者主体性在译文中的体现。

一、词汇层面

1.叠词。

例1:But from that day on, the grating in his throat, which he could neither cough up nor swallow down, prevented him eating anything except very, very small fish.

译文:但从那以后,那道栅栏就卡在它的喉咙里,它吞也吞不进去,吐也吐不出来。从此,它只能吃一些很小很小的鱼虾。

例2:The Leopard lived in a place called the High Veldt. Member it wasnt the Low Veldt, or the Bush Veldt, or the Sour Veldt, but the sclusively bare, hot, shiny High Veldt.

译文:豹子住在一个叫“高高草原”的地方。请记住,那不是“低低草原”,不是“灌木草原”,也不是“湿冷草原”,而是光秃秃、热烘烘、闪亮亮的“高高草原”。

例3:This satiable Elephants Child took a hundred pounds of bananas (the little short red kind), and a hundred pounds of sugar-cane (the long purple kind), and seventeen melons (the greeny-crackly kind), and said to all his dear families, “Goodbye. ”

译文:那头永不满足的小象带了一百磅香蕉(是又小又红的那种)一百磅甘蔗(是又长又紫的那种)和十七个大西瓜(是又绿又脆的那种)就准备出发了。

以上三个例子中,neither cough up nor swallow down译为“吞也吞不进去,吐也吐不出来”,very, very small译為“很小很小的”,High Veldt,Low Veldt两个名词分别译为“高高草原”、“低低草原”,bare,hot, ,shiny三个形容译为“光秃秃、热烘烘、闪亮亮的”,the little short red,the long purple,the greeny-crackly译为“又小又红的”,“又长又紫的”,“又绿又脆的”以上几个词组都译成了目的语中的叠词,分别对应了“ABA”,“ABAB”,“AA”,“ABB”,“ABAC”几种模式,这是儿童在语言学习阶段的汉语构词方式,这种基本的词汇结构在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如果儿童读者在阅读中能碰见这种构词方式的词汇,有利于加深他们对这种词汇结构的学习和掌握。显然,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译者就得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如very, very small译为“很小很小的”就保留了源语这种看似重复多余的结构,如若简化为“很小的”就牺牲了儿童文学所具有的童趣。而其余几个词组则改变了源语的形式,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在增强语言的音律感的同时,不但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审美能力,还诱发了儿童读者们的种种联想。

2.四字短语。

例4:They saw a great, high, tall forest full of tree trunks all sclusively speckled and sprottled and spottled, dotted and splashed and slashed and hatched and cross-hatched with shadows.

译文:最后终于看见了一座茂密的森林,森林里所有的大树的树干上都斑点密布,条纹纵横,光影交错,斑驳陆离。

目的语中将一个长句化为几个四字短语,这几个四字短语通俗易懂并富有节奏感。同时这样的短句形式也很符合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的特点,可以保证小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使他们对所描述的事物有一个整体而形象的概念。若将其替换成普通字眼,原文和译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都减色不少。译者在理解渗透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巧妙的使用四字短语,大大地增强了译作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这些四字短语的使用让我们看到了跃然纸上的森林景观,让小读者恍若置身其中,更拉近了与中国孩子的距离。四字短语的使用不但让语言生动无比、童趣盎然,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是孩子们自然而然、兴趣勃勃地接触了文学。这都得益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二、修辞层面

1.顶针。

例5:You will find, sitting on a raft, in the middle of the sea, with nothing on but a pair of blue canvas breeches, a pair of suspenders

译文:你将会在大海之中的一只救生筏上发现一个沉船遇难的水手,那水手只穿着一条蓝色的帆布裤子,有一根吊带。

源语充分照顾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语言水平,适当停顿让长句看上去简洁,听上去琅琅上口。可目的语却忽视了这一特点,没有发挥译者主体性,将其译得冗长拖沓,失去了源语的语言特色。于是译者在译林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原来如此的故事》中,将其译为“你就会发现大海中有只救生筏,救生筏上有个从沉船逃生的水手,水手光着膀子,只穿了一条蓝色帆布裤,帆布裤有一副吊裤带”。这样巧妙地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达到了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效果。这就帮助小读者们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动态的、惟妙惟肖的画面,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加深了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印象,引发他们阅读和学习的兴趣。

2.排比。

例6:He ate fishes. He ate the starfish and the garfish, and the crab and the dab, and the plaice and the dace, and the skate and his mate, and the mackereel and the pickereel, and the really truly twirly-whirly eel.

译文:这头大鲸以吃海中各种各样的鱼为生,什么海星、螃蟹、海蝶、鳐鱼、鲐鱼、狗鱼、硬鳞鱼、比目鱼、雅罗鱼。

以上例句译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在例6中,译文保留了源语的顺序,虽然也保留了其语言风格,使用了排比,却没有注意到下文复述的“海星”和“螃蟹”并不属于鱼类,如果译文对此不加以区分,或者说不译出fishes这个能指的全部所指,那就会造成知识性错误,给孩子们的认知造成困惑。于是译者在译林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原来如此的故事》中,将其译为“这头大鲸鱼吞吃海里的各种鱼和其他动物。它吃蝶鱼、鳝鱼、鳐鱼、鲐鱼、鲭鱼、梭鱼、硬鳞鱼、比目鱼和雅罗鱼,也吃海星和螃蟹”。如此一来,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虽然改变了原文的句子结构,但更为准确,同时也保留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三、总结

通过从语言风格的选择分析曹译《原来如此的故事》,笔者发现曹明伦先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无论是词汇的选择还是修辞手法的选择都能充分注重儿童文学读者的特殊性,考虑其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和兴趣点,在忠实原文文的基础上,采用了儿童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翻译,再现原著的风格和童趣,所以该作品深受广大小读者的喜爱。这应当是儿童文学译者应当遵循和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Rudyard,Kipling.Just So Stories.[M].New York:HarperCollins, 1988.

[2]曹明伦.原来如此的故事[M].北京:接力出版社,2011.

[3]曹明伦.原来如此的故事[M].北京:希望出版社,1986.

[4]李音霞.期待视野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从《小王子》的汉译谈起[J].文学界.2011(03):138-139.

[5]郭蕾.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对儿童语言学习的补偿作用——以《绿山墙的安妮》两个汉译本的比较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报,2014.(06):263-264.

[6]王东风.匠心独运,不落恒溪——《光榮与梦想》翻译评析[J].中国翻译,2013(05):76-83.

[7]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06):33-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