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践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探析

时间:2024-05-09

吴言

【摘要】2016年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退出了新的教育科研项目成果“核心素养”理念,本理念适用于所有教育教学阶段的师生。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升华与凝练,更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心音。核心素养理念注重对学习者语言文化能力、学习能力、社会生活能力以及他人协调交际的能力的综合培养。核心素养理念对于现代的语言教学启发很深。本文以核心素养的践行为研究目的,试图通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讨来实现对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 有效教学 实践探析

一、基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英语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遵循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与风俗,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和良好的跨文化意识。语言是一门工具,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工具,也是国际间进行沟通的有效桥梁。初中英语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中级阶段。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的语音、词汇、句法和篇章文化知识,能够就一般的生活话题进行有效的交流,能读懂初级英文杂志和短文,能够了解常见的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礼仪。最后就学生的语言文化综合能力有质的飞跃。

基于初中英语知识学习的课程特点,初中英语教学中践行核心素养就是要基于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培养,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最终使学生在基础的英语语言文字、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简单的生活交际等方面有长足的发展,并能通过学习生活显现出来。

二、初中英语教学在落实践行“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核心素养”育人理念的规范性文件是教育部2016年正式颁布的,所以到目前来讲要认真落实与践行新的育人理念还是要从当下的教学问题着手,只要对症下药,更新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能兑现“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从而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英语语言文化人才。就目前的初中教育教学现状而言,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语言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根据笔者的教育实践与周围的教育教学发展情况来看,许多农村中学和师资力量薄弱的郊区初中,英语老师年龄普遍偏大,教育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以前的教学大纲的理念上,在有效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上无法突破词汇与语法教学的中心,倾向于用传统的操练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来授课,对于核心素养,他们的理解不到位,甚至连新课程标准的内涵也未及时适应,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开展课堂活动。所以更新英语教师的语言教学观念是当下最紧要的事情。

2.教学设计与普通教案混淆。教学设计属于教育技术学之下的一种教育技术的有效实践。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盛群力教授曾经给教学设计给出了科学的定义:“教学设计是一套系统关注教师教前、教中和教后的教学最优化的方案”。而一般的教案知识简单的教学流程与课堂设计,就一般教师而言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教学设计就是教案”,这种理解显然是错误的。教案很大程度上只是关注了课堂教学,但是并没有系统关注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学前与练习巩固与内化的学后。核心素养要求关注学前的学情与学中的表现以及学后的掌握与内化。所以掌握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关键。

3.教材的地域性差异太大。在一些地区同一个市区,甚至县区,英语教材的版本比较多,比如市区是人教版,有的县区是外研社的版本,有的县区又是冀教版,这样的结果会对教师造成严重的负担。不同的英语教材版本之间的知识体系不一样,选材也不一样。如果师资力量比较弱,教师很难驾驭教材,长此以往,也会导致教材的授课质量与学生的可持续语言发展。

三、践行“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践行核心素养,需要从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创新等多个维度进行创新。

1.转变观念加大英语教师的最新前沿知识学习。正如前文论述的那样,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更新,不及时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系统学习“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与教学要求,就无法适应十三五教材与新时期中学生的语言教学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養的培养。当下,以校为本,大力投资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研理论学习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内涵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2.系统学习有关教学设计的知识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一节课的效率如何主要看两个方面的落实情况,一是学生的课堂参与活动表现是否高效,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课堂管理是否高效,教学任务的完成度是否达到课程的标准。所以一堂优秀的课堂要求教师要设计出优秀的教学设计,从学情出发,从学前、学中和学后有效的完成整个教学环节,保证每一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兴趣带来收获,英语教师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又成就感。实现了教学相长,这才是真正的践行了“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有效课堂。

3.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辅助者与领路人,课堂活动的设计与教学活动的组织都要未然学生的学习需求展开。所以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实现课堂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