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新格赖斯理论之霍恩体系

时间:2024-05-09

【摘要】霍恩作为新格赖斯理论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得到许多学者的追随,同时也被一些人批评、修正、完善。本文将会对霍恩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后期证实进行简要的介绍,希望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格赖斯理论 霍恩等级 后期证实

引言

提到格赖斯理论的替代机制,我们会想到新格赖斯理论的三位代表人物分别为霍恩、莱文森以及斯波博和威尔逊。作为替代机制的设计者,霍恩曾在1988年的著作中表达其观点。霍恩建议把原始的格赖斯准则用两条基本并且对立的准则:Q原则和R原则。

一、霍恩体系之主要内容

正如霍恩对于格赖斯理论的评价,他认为我们需要的是正真不可或缺而又不互相重叠的原则。所以,霍恩就秉承词要求提出了他Q原则和R原则。Q原则(基于听话人):

你的话语要充分(参照第一数量次则)

说得尽可能多(在符合R原则的前提下)

下限原则,诱发上限会话含义

R原则(基于说话人):

你的话语应是必要的(参照关系原则、第二数量次则、方式准则)

只说必须说的(在符合Q原则的前提下)

上限原则,诱发下限会话含义(转引自Horn 1984:11)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严格地说,不是方式原则中的四条次则都属于R原则。霍恩于1988年再次表达这两条原则时,明确把“避免歧义”、“避免含混不清”归入了Q原则。

二、霍恩体系之后期证实

霍恩的研究没有止于以上的阐述,在此之后,他为了证明他理论的合理性,考察了许多不同的语言现象。涉及到很多方面,包罗万象。霍恩在他1984年的文章中已经研究了代词脱落。我们首先需要简单了解一下代词脱落的知识。

代词脱落是由乔姆斯基提出的。他的表述这样的:把一个不出现的代词空范畴放在一个可能出现代词的位置上(imposing a choice of PRO over an overt pronoun where possible)(Chomsky 1981:65)。乔姆斯基用下面两个例子解释他J的理论:

例:6.John would much prefer [his going to the movie]

7.John would much prefer [his (own)book]

在例6中代词空范畴可能被用于代替代词his(John would much prefer going to the movie),而这里被取代的his和John不是共指。相反,在例7中,代词空范畴不能出现,代词his(own必须同时出现)与John是共指。

然而,霍恩指出,当一个人需要避免歧义的时候就会违背这个原则。

例:8.*Hei wants himi to win.(no coreference possible)

9.(?)Ii want me to win.(coreference possible in contrastive context)

10.(?)Youi want youi to win.

因此,在例8中,根據乔姆斯基的原则,共指被完全排除。但是在9中,如果说话人想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可能使用I和me的共指。这种情况在汉语中存在,例如,两个人发生争执,一个人说:我想我赢,另一个人也说;我想我赢。本来这句话可以正常说成:我想赢就可以了。但在这句话中强调了赢的对象“我”。所以,这里本可以用代词脱落,却出现了正常的代词,就表示了有标记的信息。然而,在例10中就会有一点不同:“从技术上讲,在例10中代词脱落应该起到作用,因为一句简单的话,说话可能对不同的听话人讲,可以通过用手指或目光凝视来区别。然而,这种情况是太边缘化了以至于不能触发避免歧义的条件,并且第二人称情况和例9中的第一人称有相似的工作原理”。所以,例10中的两个you可能共指。

对这些情况的思考很自然地会引出反身代词的问题。霍恩认为反身代词为升了级的代词脱落这个磨提供了更丰富的谷物。这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原则,即一个反身代词可以被译作和一个特定的先行词共指,即使一个反身代词本不应该出现在那个位置上。

例:11.Hei likes [himselfi/*himi].

12.Hei said she likes [himselfi/*himi]

我们可以看到在例11、12中he和himself共指,和him不共指。

对代词脱落做过详细研究之后,霍恩得出这样的结论:代词脱落从根本上讲是和省力原则(说话人原则)相关;而就像代词空范畴和真代词的分工是要求同时考虑Q-原则和R-原则的。这样,霍恩就利用代词脱落这一现象证明他的两原则存在的合理性。

三、总结

本文对霍恩体系的介绍是基于霍恩1984年发热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在那是霍恩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了,包含万象。并且,霍恩的研究为后来莱文森等人的研究铺就道路,使这方面的研究被更多人学习。

参考文献:

[1]Horn,L.R.1984.Towards a new taxonomy for pragmatic inference:Q-based and R-based implicature[A].In D.Schiffrin(ed.). Meaning,Form,and Use in Context:Linguistic Application[C].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姜望琪.也谈格赖斯照应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作者简介:刘辉(1991.10-),女,辽宁海城人,研究生,在读于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语言学及语言哲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