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中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初中英语阅读课现状,然后引用案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初中英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龚桦,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中学。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2018年寿宁县教育规划课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以全国初中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部分视频为例”(立项编号为:SNXJKY18-026)的研究成果。
批判性思维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元认知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关键。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并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转换成实际生活中问题解决能力。阅读时,读者的理解需要超出文字表层意思,并对作者试图传达的内容、方式以及目的进行质疑。目前,许多研究人员指出批判性阅读的必要性,但关于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论点仍然较少。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来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等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批判性思维被广为接受的定义是,一种有目的和自我监管的判断涉及解释,分析,评估,推理和说明(Facione,1990)。因此,虽然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各有不同,但以往研究表明,批判性思维涉及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及分析、评估、推论和自我调节,帮助人们理性地审视这个世界。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
首先,教师没有正确把握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培养方法下培养起来的教师本身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对这项能力的了解。再让他们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确实较难。因此,在我国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仍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只重视语言基础知识、主要内容与关键句子。这导致了学生面对阅读材料时,常常只接受文本的信息,无须任何分析,质疑,很少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意见。这种教学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也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学习能力。
其次,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习惯.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下培养起来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部分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没有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缺乏问题解决的能力。在进行阅读时其目的也不明确,缺乏分析、质疑的精神,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被利用。并且,以往“填鸭式”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与现实社会的广泛接触与合作共享意识,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缺乏沟通与协商的能力。
三、批判性思维培养方法
本文将选取仁爱版英语初二上册英语课文A wonder boy-Mozart为例,对批判性阅读培养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培养批判性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兴趣。在仁爱英语八上课文A wonder boy- Mozart中,首先,在warming up环节播放土耳其进行曲,并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is music? 引出本课标题:A wonder boy- Mozart。2.维持阅读兴趣。导入标题后呈现本课学习目标。根据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要求,英语学习目标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思维品质的教学目标主要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学生就能不断根据目标进行自我监控、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呈现学习目标后,通过提问创设信息差,让学生对批判性思维充满好奇,激发学生挑战的欲望。Do you know critical reading strategy?由于批判性思维的抽象性,此时,不宜直接告诉学生批判性阅读的概念,而是告诉学生我们将在这个策略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教学,而且在课的最后会对批判性思维的概念进行总结,并让他们有所领悟。3.激发学生欣赏型动机。Mozart 这课,我们可以提评估型问题:Do you think Mozart is successful?接着追问:Do you want to be successful like him? 然后自然的进入阅读,Lets read the text and find out what we can do to make us success in the future。这样学生就会对文本本身产生兴趣,而不是为了阅读技能训练这种工具型阅读而阅读。自然就会充分的关注篇章的逻辑与作者的意图,而不是只停留在事实与表层意识上面。
其次,扩充学习资源。在全国初中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评课环节,有基础教育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教材不尽人意,我们应批判地使用教材。因此,进行批判性阅读教学时我们应注意适当选材。选材要注意:1.帮学生打好图式基础。进入话题前,应准备好补充材料,以弥补学生图式的不足。2.材料贴近生活。探讨的材料与学生生活越贴近,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越容易进行深入探索。3.文本比较深刻。文本越深刻,越有利于展开对学生分析、评估、推论等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同时应注意,开始时尽量使用带有明显偏见的文本,然后再进展到更微妙的文本。
例如仁愛英语八上课文A wonder boy- Mozart,由于学生对这位音乐家耳熟能详,以及对音乐的爱好,材料贴近生活。但因为Mozart来自国外,学生对其经历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课前应鼓励学生仔细阅读网络文献或Mozart 自传等,对Mozart做全面的了解,做好图式准备。
最后,审慎思考是否有替代结论。Mozart这篇文章的体裁为记叙文,简略地介绍了Mozart不同年龄阶段的音乐才能,并最后得出结论:What a wonder boy!本文暗示了talent在成功中的作用,对其努力只字未提。文本对Mozart的描述是否与他的一生经历完全相符? 作者对结论是否抱有审慎的态度?通过Mozart的生平经历是否考虑到其他可替代的结论?
首先,读中可以用When, Where, Who, What等引导的事实性问题对文章结构提问,迅速理清文章脉络。其次,利用扩充资源充分了解Mozart,跳出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可以提评估型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Mozart?为了降低问题的难度,可以由易到难分层提问:Is he a wonder? Does he work hard? Why does he succeed in creating music?然后再问,How do you know ?和Any other conclusions?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寻找依据。最后,思考替代结论。有关Mozart的补充材料显示,他一生勤奋努力,经历异常艰辛,尽管他有异常的天分,可是归根结底对他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他的刻苦勤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得出正确的,不带有偏见的结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天分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才是起决定作用的。正如Mozart的名言:谁和我一样努力,就能和我一样成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外语教学应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相结合,扩充学习资源和思考替代结论等多种策略,充分激发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批评性阅读的能力,从而达到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Facione, Peter A.. 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Executive Summary/“The Delphi Report”[M]. Millbrae, CA: 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