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车玲
【摘要】外语院校主要学科为语言专业。本文探讨外语院校非英语专业类语言学习者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问题。与英语专业学生不同的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开始学习其专业之前,都有英语学习的经验,其对英语国家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猎。因此,对外语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其对中国文化,目标语国家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之上的。
【关键词】外语院校 非英语专业 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际交流渗透到各行各业,对跨文化和跨区域交流的需求日益增多,因此,外语教学的目标已不仅仅局限在语言与文字范畴内,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被一再强调。而外语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植根在本土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土壤之上,受多年英语文化熏陶,同时学习目标语国家文化,多种文化的比较与交融对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多文化交流能力的要求。
一、专业导向作用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为了能和目标语国家的人进行无障碍沟通。所以,非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际首先应该立足于其专业,把专业领域内的文化交际作为学习的首选。但是在进行目标语文化教学时,要注意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文化教学必须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文化教学不是附加在语言教学之上的,文化教学不是分离于语言教学的,二者要相辅相成,互为导向。准确地说,目标语的文化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而且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反作用。其次,关注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根基作用,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交际中才不会出现失语和文化迷失现象。第三,与母语渐进式的习得过程和英语低龄化起点的学习过程不同的是,目标语的学习从大学阶段展开,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常识,对目标语国家的人文知识有所积累,因此,目标语的文化积累可以和语言学习同步高效展开。
二、英语文化的中介作用
当今社会,无论哪一学科,哪一专业,科学研究和人文交流都要以语言为媒介,而英语广泛使用于各类国际会议,服务于各国人民的交流沟通,所以非英语专业跨文化交流从一定意义上涉及到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与沟通。树立英语语言的中介意识,努力发挥英语文化的桥梁作用对跨文化沟通的成功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的通用语种,影响范围广,适用人群大,所以,非英语专业因为受众群体的关系,要实现国际交流就不能忽视英语的中介语地位,建立基于英语文化的沟通平台。同时,因为课程设置的关系,中国学生在上大学之前都有至少6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多年的英语语言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被动地吸收了一些英语国家文化,并受到其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都不能忽视这一影响,把这一学习经历进行去粗取精的正确利用,区分不同文化的影響与作用,在交流中既不受其全盘主宰,更不能忽视其重要的内因联系。
三、本土文化立场
文化立场“是要求基于整合的理念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融为一体。”而非英语专业的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文化立场的选择上除了关注目标语文化和英语文化的中介作用,更应关注中国本土文化在交际中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是中国文化对其影响与干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比较文化学习中了解到各国文化的异同,消除文化交流障碍,最终达到对学生文化交际能力综合培养的目的。研究表明,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出现缺失现象,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正向引导与渗透,把外语教学的靶向性教学目标定为目标语国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外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而从长远看,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匮乏必将导致学生文化学习的狭隘性,理解的偏差性。因此,非英语专业的文化培养要立足本土文化立场。“对语言文化的大量研究表明,母语文化在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中会发生正迁移作用,即深厚的母语文化功底会对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起帮助和促进作用。”中国文化是学生的母语文化,达到其他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共鸣是交际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在共鸣的基础上才会准确理解不同文化的精髓,进而在交流中达到多文化合一的目的。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中,“不能夸大文化差异,要强调文化的共性,尤其是积极的方面。”基于目标语文化,英语文化,中国文化基础上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更要在多种文化中求同存异,让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延续和发展,同时,进一步在文化的碰撞中得以提升交流空间,实现各民族和文化的零距离互动。同时,外语院校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具有学科建设的优势,学生可跨专业选课,教师可跨专业授课,多文化的学习可以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完成,更可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蒙岚.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改进大学英语教材—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32(7).
[2]张炼,彭思祥.多元文化视域下外语教学的文化立场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5).
[3]彭云鹏.论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基础作用[J].河北学刊,2010,30(5).
[4]陆文静.跨文化交际中的心理障碍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3).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汉英仿词情感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L13DYY06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