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聚焦主干内容 考查关键能力

时间:2024-05-09

宋展添

摘   要:文章从试题评析、一题多解、题目溯源、教学启示等角度去分析高考真题,寻找高考真题对实际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考试题;试题评析;解法探究;题目溯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12-0035-4

1    高考试题呈现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21题) 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與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1中的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      )

A.M与N的密度相等

B.Q的质量是P的3倍

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

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

图1  a-x图

2    试题评析

此题以物体自由下落压缩弹簧为原始模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题目涉及到运动情况的变化、受力的变化等,要求学生根据物理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情况进行建模;根据物理模型、物理条件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解题。题目给出下落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与弹簧压缩量之间的关系图像,利用图像呈现丰富的物理信息,增加了试题信息的广度。考生要能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建立不同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构建正确的物理图景。考生要根据a-x图,结合受力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功能关系、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等综合分析判断。这是一道遵循考试大纲,又聚焦主干内容的好题。

此题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既凸显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又强化了考生的关键能力。

3    解法探究

3.1    A、B选项的解法

(1)解法一:解析法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解得a=-■x+g(1)

由(1)式可知,a-x图的斜率为-■,纵截距为g,结合a-x图有:mp=■,mQ=■,gM=3a0,gN=a0 。

因此,■=3, ■=6,知B选项错误。

在星球表面有:G■=mg

因此,■=■=27

星球体积:V=■πR3

因此,■=■=27

星球密度ρ=■,联立可得:■=■=1。因此,A选项正确。

(2)解法二:特殊位置法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根据a-x图,当x=0时,物体只受重力,物体的加速度为aP=3a0=gM,aQ=a0=gN。

当a=0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有:

mPgM=kx0,mQgN=2kx0

联立以上式子,得■=6。所以,B选项错误。

A选项的解法与解法一相同。

3.2    C选项的解法

(1)解法一:动能定理

利用ma-x图围成的面积求合外力做的功。

根据a-x图,画出ma-x图,如图3所示。

图3  ma-x图

根据W=FScosθ可知,ma-x图围成的面积等于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

W■=■×3m■a■×x■=■

W■=■×mQa■×2x■=mQa0x0

当a=0时,物体的动能最大,根据动能定理,EkP=WP,EkQ=WQ

所以,■=■=■=4,即C选项正确。

(2)解法二:能量守恒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当a=0时,物体的动能最大。

压缩量从0~x0过程中,P和弹簧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mPgMx0=EkP+■kx■■

又 mPgM=kx0,因此EkP=■kx■■

压缩量从0~2x0过程中,Q和弹簧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2mQgNx0=EkQ+■k(2x0)2

又mQgN=2kx0 ,因此EkQ=2 kx■■,得■=4。因此,C选项正确。

(3)解法三:图像法

当a=0时,物体的动能最大。

根据v2=2ax,a-x图围成的面积等于■,可得:■=■,■=a■x■

所以,E■=■m■v■■=■

E■=■m■v■■=mQa■x■

即■=■=4。所以,C选项正确。

3.3    D选项的解法

(1)解法一:能量守恒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当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弹簧达到最大压缩量。

从开始压缩到最大压缩量,P和弹簧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mPgMxP=■kx■■

又mPgM=kx0,知xp=2x0

从开始压缩到最大压缩量,Q和弹簧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mQgNxQ=■kx■■

又 mQgN=2kx0,得xQ=4x0,即■=2。所以,D选项错误。

(2)解法二:动能定理,用平均力求变力做功

弹簧的弹力(F=kx)与位移成线性关系,平均力F=■=■

从开始压缩到最大压缩量,弹簧的弹力对物体做的功W=-Fx=-■

根据动能定理,有mgx+W=0-0。联立式子,得x=■

所以,xp=■,xQ=■,得■=■=2。

即D选项错误。

(3)解法三:简谐运动

物体P和Q分别在弹簧上做简谐运动,在平衡位置(a=0)时的压缩量即为物体振动的振幅,由a-x图可知,物体P和Q的振幅分别为x0和2x0。

因此,物體P所在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2x0,物体Q所在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4x0。即物体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物体P的2倍。所以,D选项错误。

4    题源追溯

(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80页课后习题1) 把质量是0.2 kg的小球放在竖立的弹簧上,并把球往下按至A的位置,如图4甲所示。迅速松手后,弹簧把球弹起,球升至最高位置C(图丙),途中经过位置B时弹簧正好处于自由状态(图乙)。已知B、A的高度差为0.1 m,C、B的高度差为0.2 m,弹簧的质量和空气阻力均可忽略。

图4  小球压缩弹簧运动

(1)分别说出由状态甲至状态乙、由状态乙至状态丙的能量转化情况。

(2)状态甲中弹簧的弹性势能是多少?状态乙中小球的动能是多少?

(2016年Ⅱ卷第21题) 如图5,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N点。已知M、N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OMN<■。在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      )

图5  题目示意图

A.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B.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C.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

D.小球到达N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N两点的重力势能差

5    教学启示

5.1    旧模型也能考出“新花样”,应注重变式训练

物体下落压缩弹簧是一个既旧又经典的模型,在平时的教学中此类习题也做得相当多。在此题中以旧模型为载体,考出了“新花样”。它将学生熟悉的情境转移到了不同的两个星球上,而且是两个不同的物体压缩一样的弹簧,这一转变相信会让很多学生无所适从。笔者认为,此题是选择题中难度较高的一题,得分情况应该不太理想。

这个情境来源于课本(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80页课后习题1),却又高于课本,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取材于课本,以课本的物理模型为载体,进行变式教学。

5.2    既要注重数理结合,也要重视数形结合

回顾物理学的发展历史,物理理论和物理规律的建立、验证和发展都离不开数学。考试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学生要具备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在今年全国Ⅰ卷中就有3道数形结合的题目,所占分值很高。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数理结合,也要重视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函数表达式等数学工具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本题中分析出图像的斜率、截距、特殊点等代表的物理意义,也是解决此题的突破口。

5.3    重视对变力做功及弹簧弹性势能表达式的推导过程

弹簧的弹力属于变力,求解变力做功是一个难点,也是平时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点。在人教版必修2的教材中专门有一节内容介绍弹簧弹性势能表达式推导的内容,通过推导弹簧的弹力做功来得出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推导过程中用到了微元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多渗透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能让学生遇变力而不慌。

参考文献:

[1]陈显盈,仇焕敏,尤爱惠.考查图像物理意义,培养学科核心素养[J].物理教师,2018,39(12):86-87.

[2]郭雪鹏.学习物理须重视数学——从2017年高考题谈起[J].物理教学探讨,2018,36(2):40-41.

(栏目编辑    陈  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