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山东新高考背景下物理选学现状及分析

时间:2024-05-09

杨哲 吴园园

摘  要:山东省的新高考改革已经进行了一年半有余,改革后的第一批学生已经最终确定所选科目。基于教学实际的考虑,全科走班难以实现,很多高中学校采取了“小走班”教学模式。传统的单一平行班教学已被打破,有必要调查分析新的组班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现状,为探索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提供一些思路。调查采用成绩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分析组班后第一次模块考试成绩,了解选考物理学生在不同组合班的分布特点;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选考物理的动机、期望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作业完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分析调查结果,并给出合理化教学建议。

关键词:山东新高考;物理选学;“小走班”教学;学生学习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12-0038-5

1    背  景

作为全国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山东省的高考综合改革已进行了一年半有余,改革后的第一批学生已最终确定所选科目。理论上讲,语、数、外三门科目固定班级上课,其他六门科目全科走班上课这种组班模式有效且可行。但基于教学实际的考虑,以及全科走班在教学管理上存在的弊端,很多高中学校采取了“小走班”组班模式教学。即固定班级上课为主,选择其中的部分学科或部分组合班的学生进行分层走班教学。由于我校办学规模较大,教师人数偏少,全科走班制在我校难以实现。为兼顾学生的选课意愿,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采取“小走班”组班模式教学。即人数较多的组合:同一组合内平行分班,固定班级上课;人数较少的组合:采取“5+1”模式上课,即高考记入总分的6门学科中5门学科固定班级上课,1门学科走班上课。新的组班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平行班教学,而是具有不同学习特点的组合班。本调查旨在了解新高考背景下选考物理的学生的学习现状,为探索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提供一些思路。

本次调查采用成绩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分析组班后第一次模块考试成绩,了解选考物理的学生在不同组合班的分布特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选考物理的动机、期望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作业完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淄博市所有高中学校选考物理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不同层次学校学生选考物理的人数相差悬殊,且不同层次学校的物理选学现状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主要在我校及生源与我校类似的其他两所重点高中展开。鉴于此,将本文的研究对象确定为优质生源相对集中的重点高中学校。本次问卷共发放1400份,回收1288份,回收率92%,实际有效问卷1205份,有效率94%。

2    调查结果

2.1    物理学科选考现状及分析

(1)全市范围内选考物理的人数大量减少,而重点高中选考物理的人数变化不大。

淄博市普通高中2017级考生共29473人,选考物理的人数为10153人,占比34.66%;我校2017级考生共1604人,选考物理的人数为919人,占比57.92%。笔者又调查了以前文理分科时的基本情况,某届淄博市考生总人数3万左右,理科人数约1.85万,占比超过60%;而同一届我校考生总数1 609人,理科人数1005人,占比62.46%。可见,全市范围内选考物理的人数大量减少,而重点高中考生仍然较为青睐物理学科,总人数变化相对较小。表1为我校各学科最终的选考人数及占比。

表 1  我校最终各学科的选考统计

物理学科的学习相对困难,我校大部分学生仍然选考物理,选考动机是什么呢?61.2%的学生认为学习物理对自己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31.4%的学生认为学习物理对自己的全面发展“比较重要”。33.8%的学生选考物理的主要原因是“对物理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47.4%的学生选择物理学科是考虑“有较多的高校专业选择”。认为“自己的物理学科较有优势”的学生还不到12%。作为省级重点高中,我校高考升本率稳定在95%以上,为什么认为自己物理学科“有优势”的学生这么少?当前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优势”不再仅仅体现在原始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等级赋分后与其他选课组合相比是否有竞争力。作为首批参加新高考的考生,我们并没有本校的高考录取参考数据,学生自身也并不清楚自己在高考录取时是否有优势。而又由于高校多数专业,尤其是顶尖高校要求必选物理方可报考。填报物理,就可以填报90%以上的专业,所以学生选考物理更多是因为重点高校“好”专业的引诱。

(2)不同类型组合班级中优质生源所占比例悬殊很大,“物、化、生”组合班人数最多,且物理成绩明显优于其他组合。

我校通過模拟选课、正式选课、选课调整三个环节,最终确定学生的选课志愿,统计各组合学生人数,如表2所示。

根据各组合的人数情况,前11种组合根据具体人数平行分班,固定班级上课,第12~15种组合不再单独开设组合班,采用“小走班”教学模式。例如,组合13的学生,语文、数学、外语、物理、政治在固定班级“物政历”组合班学习,地理学科到“物化地”组合班走班学习。

根据表2,选考物理的学生在各组合班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 1  选学物理人数分布图

近40.5%的学生选择了“物、化、生”组合。从组班数量看,我校共有19个选考物理的组合班,该类组合班共7个,为什么传统的理科组合如此受欢迎?调查“物、化、生”组合班学生确定该组合的最主要原因,31.5%的学生表示“相对于文科科目,对理科科目更感兴趣”;29.1%的学生是基于“高校的专业要求”;16.8%的学生认为“这三门课更有优势”。我们分析选课组班前的最后一次全年级考试总成绩,全校前20名、50名、100名、300名,“物、化、生”组合所占人数分别为18、42、65、141。可见,相对优质的生源比较青睐“物、化、生”组合班。一方面,“对理科更有兴趣”的学生其理科成绩往往更好;另一方面,优秀的学生往往各学科成绩都比较有优势。为了报考心仪高校的理想专业,他们会选择涵盖面更广的组合。理工科专业覆盖面更大,就业面更广,如果选择该组合,那么所有的理工类、农林、医药等专业将不会受到限制。

各类组合班物理学科成绩分别如何呢?为此,分析选课组班后第一次模块考试的物理单科成绩,前20名、50名、100名中“物、化、生”组合所占人数分别为17、36、63;其他组合前50名,每个班级平均1人。统计物理成绩前370名的学生在每种组合班的具体人数,计算出每种组合班每个班级平均占有人数(如图2所示)。

图2  人数分布图

可见,不同组合类型优质生源所占比例悬殊很大,并且,“物、化、生”组合班物理成绩明显优于其他组合。“物、政、历”“物、历、地”“物、生、历”组合班物理成绩明显偏弱;“物、化、地”“物、化、历”“物、生、地”组合班物理成绩居中,但也参差不齐。

传统意义上的平行班教学已被打破,为探索切合当前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2.2    不同类型组合班学习现状及分析

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按照优等生的占比高低,将“物、化、生”组合班称为A类组合班;“物、化、地”“物、化、历”“物、生、地”组合班称为B类组合班;“物、政、历”“物、历、地”“物、生、历”组合班称为C类组合班。

(1)“教师讲授”是半数以上学生期望的课堂教学方式。

选科组班后,74.6%的学生认为物理课堂教学方式为“教师讲授为主,偶尔提问、小组讨论”,只有17.6%的学生认为当前的物理课堂“学生参与度高,教学形式多样”。那么,学生期望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呢?新授课上,59.9%的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仍然是“老师讲授为主”,17.5%的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为“动手实践和探究”,11.6%的学生最喜欢“小组合作与讨论”;习题课上,57.4%的学生更希望“老师讲授为主”,27.9%的学生期望尽可能多地开展“小组合作与讨论”。无论新授课还是习题课,选择“自学为主,教师辅导”这种方式的学生占比均不足6%。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为何学生更喜欢“教师讲授”?为此,从“最喜欢教师讲授”的学生群体中,选择部分学生进行二次调查:从不同组合班级分别选取分班后第一次模块考试成绩在前100名、101~300名、301~500名、501~900名的学生,以简答题的形式调查他们更喜欢听老师讲授的原因。从回答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觉得教师讲“效率高”“目的性强”“更容易掌握解题方法”,可见学生的选择主要在于是否更有益于应对考试、提高成绩。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受到考试成绩的功利化要求的影响。

(2)课堂探究教学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学生没有课外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和条件。

学生更喜欢听老师讲,是不是并没有体会到“动手实践和探究”“小组合作与讨论”的乐趣与价值呢?对于物理课上进行的探究性学习内容的评价,各组合班答题情况差异微小,取总体样本数据:60%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较好”;24.2%的学生感觉“经常是老师在探究给我们看”;9.9%的学生感觉探究性学习“浪费时间,不如直接得出结论解题效率高”。可见,三成多的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探究过程的乐趣,没有体会到探究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探究教学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课标提到或要求的课外探究性学习内容,37%的学生“从不参与”;9.6%的学生“参与,但从来不能完成”;33.5%的学生“参与,但偶尔完成”;只有19.6%的学生选择了“参与,并能完成”。为什么课外探究完成情况如此差呢?以多选题的形式调查不能完成课外探究性学习内容的原因,各组合班答题情况差别不大。总体来看,45.2%的学生是因为“没有时间,因为课内作业都完不成”;37.8%的学生因为“没有相关的实验器材”而无法完成;37.2%的学生则是由于“老师没有作具体要求”而不会主动去做。

探究性学习是提升科学探究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何当前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呢?对学生来说,与课程目标发生的重大变化相比,他们更关心高考考什么、如何考。确切地说,他们更关心如何顺利进入心仪的高校。而当前高校选拔人才的方式仍然主要通过高考的一纸考题,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将重点放在解题能力的提升上,将更容易赢得高考。

(3)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与组合班的成绩呈正相关。

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想参与,但无所适从。小组合作与讨论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鍛炼机会。而对于物理课上开展的“小组合作与讨论”,各组合班参与情况参差不齐,如表3所示。

表3  各组合班参与“小组合作与讨论”情况统计

■ 可见,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与组合班的成绩呈正相关,是不是成绩好的学生参与度更高呢?为此,我们将选课组班后第一次模块考试成绩在前370名学生的答题情况抽取出来分析,得到选择“积极参与”的学生占比92.8%,“想参与,但无所适从”的学生占比0.5%。成绩好的学生对已学内容掌握熟练,能够意识到教师所设置问题的导向性,具备根据现有知识推理演绎出新知识的能力;而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是支离破碎的,常常由于原有知识的不完善而找不到讨论的基本点。

(4)“听老师讲”是各组合班的主要学习方式,A类组合班较多学生利用课上自学,C类组合班较多学生利用课上记笔记。

不同组合班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略有差异(表4)。

表4  不同组合班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统计

各组合班课上“听老师讲”为主要方式,且占比相当;但是A类组合班两成多的学生上课只听老师讲解重难点,他们感觉课堂教学的许多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必要听老师讲;而C类组合班两成多的学生因为“不理解”教师所讲内容,为方便课后复习而选择将听课重点放在记笔记上。

(5)各组合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大体相同。

C类组合班更多的学生因在解题上存在困难而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他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呢?上完物理课,各类组合班“不理解公式、概念的物理意义”的学生均不足6%;各组合班选择“会解基本问题,但不够灵活”的学生均约为60%。A类组合班的学生仅有13.2%“知道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公式,但是不会解题”,B类组合班这一选项占比18.2%,而C类组合班这一选项占比却高达33.4%。

既然部分组合班在解题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如此多,那么当前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何呢?选科组班后,每周布置的6次作业,完成3次以上的情况各组合班占比基本相同,约为93%,但完成5次及以上的占比相差悬殊(图3)。

图3  完成作业人数分布图

各组合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大体相同。“不会做”三类组合班均占比22%左右,“没时间”A、B两类组合班均占比45%左右,C类组合班则占比31.2%。C类组合班高达35.5%的学生感觉“看见题目无所适从,实在做不下去”,前两种组合班该选项占比均为16%左右。由此可见,当前的作业量、作业难度对于A类组合班来说比较适中,C类组合班存在困难。

(6)解题遇到困难时,各类组合班学生选择“和同学讨论”的占比均为最多,且与优质生占比呈正相关;借助网络解决困难的学生占比其次,且与优质生占比呈负相关。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适当适量的有难度的作业题可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布置一定难度的作业题是必要的。那么,当遇到有困难的作业题时,学生首先怎么做呢?结果也出乎我们的预料(表5)。

表5  遇到有困难作业题学生表现统计

根据表5中的数据,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地处理自己遇到的难题。而各类组合班学生选择“和同学讨论”的占比均为最多,且与优质生占比呈正相关。与“向老师请教”相比,同学间面对面交流更直接、更方便,并且与同学交流可以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同学讨论”是大部分学生解决难题的首要方式。但是,优质生间相互讨论更容易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更容易得到正确的结果,所以A类组合班利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比重高于其他类型组合班。同样,C类组合班中优质生分布较少,学生遇到难题时,如果周围同学也都不会,那么也往往讨论不出结果。与“向老师请教”相比,更多的学生愿意“借助网络平台寻找答案”,并且C类组合班这一选项的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组合。

3    结语及建议

新高考背景下,在各重点高中里首届选学物理的学生人数差异不大,但优质生相对集中在“物、化、生”组合班;其他类型组合班内优质生分布参差不齐,各种组合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组合班的特点实施教学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应保留,但不同的组合班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讲授”,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基于组合班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确定重难点的突破方式,使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 正确处理“育人”与“成绩”之间的关系,组建学科社团,利用学科特色教室,为不同组合班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探究性学习的环境。

(3)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同一类型组合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共性,但各班内的学生个体间学习方式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把握各组合班的特点,从班级的层面进行学法指导,更要关注到学生本人,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4)尊重各组合班内学生成绩的差异,合理开展分层作业设计,可以采取作业“自助餐”模式,即超量给题,选择完成。具体来讲,将作业分为“共同必做”“自助选做”两部分,共同必做部分涵盖知识点、题型要全面,且难度适中,使绝大部分学生有能力完成;“自助选做部分”可再分成两个模块:夯实基础和能力拔高,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训练。

(5) 指导学生系统、规范地使用网络资源,合理创设“互联网+”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学生与教师的线上互动,提升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感情。

新一輪的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被打破,走班教学被不同程度地推开。本研究重在调查分析“固定班级上课为主,小范围走班”的组班模式所面临的教学现状,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展开改革试验,期待更有价值的发现。

(栏目编辑    陈  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