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魏张信 邢海根
摘 要:在平面镜成像实验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前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储备的实验方法有限,学生如何设计实验,实验时如何操作及掌握实验的技巧还存在许多不足。如何有效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值得广大教师思考。本文解读了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的相关问题,尤其是与中考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问题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8-0053-3
1 实验器材
问题一: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解读】 一般需要:①较薄的茶色玻璃;②刻度尺;③光屏;④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⑤火柴;⑥方格纸或白纸、铅笔。
问题二:透明的玻璃板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在实验中为什么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解读】 虽然透明的玻璃板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并找到像位置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但一般来说,采用透明的玻璃板的主要作用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问题三:为什么要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或棋子)?
【解读】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后面蜡烛的位置即像的位置,这样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就其主要原因,用两个相同的蜡烛(或棋子),主要是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问题四: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没有刻度尺能做这个实验吗?
【解读】 用刻度尺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如果没有刻度尺,可以利用方格纸,使透明的玻璃板竖直架在方格纸的中线上,用铅笔记下蜡烛与像的位置,采用观察法或对折法,看像与物是否关于镜面对称,也可进行实验。
问题五:为什么实验中在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或方格纸?
【解读】 便于在白紙或方格纸上用铅笔记下透明玻璃板前表面、蜡烛、像的位置,实验后用刻度尺和铅笔连接蜡烛与像,观察连线是否与玻璃板所在的线条垂直,便于用刻度尺来测量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大小。
问题六:没有白纸或方格纸能做实验吗?
【解读】 也可以,可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将刻度尺放在玻璃板的下方,将蜡烛直接放在刻度尺上做实验。
问题七: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光屏呢?
【解读】 光屏可以验证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问题八:支架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呢?
【解读】 如图2,支架是固定透明玻璃板的位置,使透明玻璃板能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
问题十:怎样确保透明的玻璃板与桌面垂直呢?
【解读】 一般来说,支架与水平桌面是垂直的,但有时桌面不水平或支架缝隙较大,透明的玻璃板难以保证与桌面垂直,这时可以利用直角三角板调整薄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问题十一:实验中是怎样得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呢?
【解读】 在玻璃板的前方点燃一支蜡烛,使其竖直立在透明玻璃板前,在透明玻璃板后方用一支相同的蜡烛,用眼睛在透明玻璃板前看蜡烛的像,同时用手移动后方的蜡烛,使后方的蜡烛与像重叠,观察它们能否完全重合。若能完全重合,则说明两者大小相等,否则,像与物大小不相等。
问题十二:实验中是怎样得出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呢?
【解读】 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经过三次实验后,利用刻度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并进行比较、归纳。如果每次实验都有像与物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便可得到结论。
问题十三: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与测量呢?
【解读】 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多次操作,消除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问题十四:实验中是怎样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的呢?
【解读】 将玻璃板后方的蜡烛拿走,在其位置放一个光屏或白纸,眼睛在玻璃板后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若光屏上无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 实验反思
问题十五:玻璃板为什么越薄越好?
【解读】 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实验时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使实验比较复杂;当玻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像的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故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
问题十六:为什么实验要在较暗的环境中做比较好呢?
【解读】 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的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在实验中玻璃板起到平面镜的作用,在镜面前的亮度越大,则其成的像越清晰。
问题十七:为什么用茶色的玻璃板比无色的玻璃板好?
【解读】 茶色玻璃板反光能力强,透光能力差,这样茶色玻璃板后方的亮度要小些,对比之下,人眼获得的反射光线要多些,看到蜡烛像的亮度就大些,从而像就清晰些。
问题十八:为什么用其中一面镀了膜的玻璃板做实验时,镀膜的一面要放在朝像的一侧呢?
【解读】 透明的玻璃透光能力强,镀膜的一面反光能力强,这样的目的还是使像的一侧光线暗些,在镜面前的亮度越大,则其成的像越清晰。
问题十九:为什么后方的蜡烛不点燃呢?
【解读】 后方的蜡烛若也点燃,前后两面亮度就相同了,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最主要是无法区分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问题二十:实验过程中,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是怎么回事呢?
【解读】 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会会聚成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距离越远,两个像越清晰;因此,实验时需采用很薄的玻璃板,使两个反射面成的像几乎重合,使实验简单化。
问题二十一:为什么有时无论怎样在水平桌面上移动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使它与像重合呢?
【解读】 当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时,根据像与物对称的原理可知,A的像比桌面偏高或偏低,所以怎么移动B蜡烛都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另外,选取实验器材的粗心或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只蜡烛长短不同时,也会出现不能完全重合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做题中较为少见。
问题二十二:为什么实验时,蜡烛的像与蜡烛是重合的,即像与物大小相等,但人离平面镜远些时,看到的像总是小些呢?
【解读】 这是人眼与像之间形成的视角在变小,有的感觉是不可靠的,正如天上的飞机离我们远去,我们感到飞机变小了一样,其实飞机的大小是不变的,同理,像的大小也是不变的。
问题二十三:为什么有的同学测量是正确的,测得的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不相等,如7.10和6.50之间的偏差较大,是什么原因呢?
【解读】 测量所选的镜面错了;它最有可能前者是测量蜡烛到玻璃板后表面的距离,后者也是测量像到玻璃板后方的距离。
问题二十四:为什么有的同學在玻璃板后方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在玻璃板前观察,光屏上有像呢?
【解读】 这种观察方法是错误的,用光屏来验证是虚像还是实像,不能透过光学器具来观察,因为透过光学器具观察,本身看到的就是光学器具成的像。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应该在光学器具的后方,不经过光学器具来观察。
问题二十五:在实验中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在物理上叫什么方法呢?
【解读】 在物理上两个物理量的大小相等,在测量时用一者代替另一者,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问题二十六:为什么将蜡烛贴在镜面上,蜡烛与后方的像之间还有一小段距离呢?
【解读】 由于镜子有一定的厚度,镜子后面的那个面也能成像,故镜中的蜡烛与像之间有一小段距离。
问题二十七:如图4所示,有的同学用方格纸或白纸做实验,沿着镜面所在的位置对折后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从数学角度上看,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怎样表述呢?
【解读】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参考文献:
[1]黄玉华.新编初中物理实验手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6:1.
[2]景泽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指导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8-13.
[3]刘炳昇,魏日升.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技能训练(初中物理教学法·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3.
(栏目编辑 王柏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