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王子武 张雨蒙 韩雪
摘要 以2017年全国高考Ⅲ卷理科综合第32题为例,介绍核心素养导向的高考生物试题讲解策略。试题讲解过程立足高考的考查要求,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考试题 讲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91
文献标志码B
高三复习课教学的任务是对高一、高二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强化等,进一步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特别是高考考场上的解题能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习题课教学策略。历年高考真题在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上具有很好的导向性和代表性。因此,在进行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时,讲解高考真题是很重要的一环。同时,好的试题讲解策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试题讲解教学流程(图1),立足高考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要求,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实践效果很好。
下面以2017年全国高考Ⅲ卷理科综合第32题为例,探讨高考试题的讲解策略。
1 原题呈现
己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
(1)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2 试题特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高考评价体系,规定了高考生物科的考查内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表1)。对遗传现象的分析和实验设计是生物学中考查学生素养、能力及思维水平的常见形式。本题以昆虫为实验材料,以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为背景,要求考生对自由组合定律及伴性遗传规律理解和运用(必备知识),并以此为载体要求考生设计相应的实验来探究或验证相关的遗传学现象,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科素养、关键能力),最终的落脚点是为高校选拔人才(核心价值)。试题紧扣考纲要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3 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已经掌握有关遗传规律的基础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也已初步掌握关于遗传规律的运用方法,具备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但是本题开放性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探究性遗传实验的设计能力较薄弱,不能用生物学的专业术语规范答题等。因此,解答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4 教学目标
本题的讲解教学设计为1个课时,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试题立意及具体的学情状况,制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运用,掌握必备知识;通过遗传实验设计模型的建构,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规范答题的能力和发展科学思维。
5 教学过程
5.1 读题审题,明确题意
教师组织学生仔细读题、审题,提取关键信息,确定每一题的目的。第(1)问要求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第(2)问要求设计实验来验证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5.2 回归教材,找出原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联系相关知识,使学生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和教材中的类似原型。第(1)问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由组合定律,教材中的原型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第(2)问考查的是伴性遗传,教材上的原型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5.3 巧妙转化,建立联系
针对第一個问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双杂合子自交法、测交法、单倍体育种法等。根据题干信息,本题宜选择双杂合子自交法:①×②可获得AaBbEE,①×③可获得AaBBEe,②×③可获得AABbEe,每个杂交组合都可以得到双杂合。教师将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如果F2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证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若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不会出现这个比例。若这三组均出现9:3:3:1的分离比,则说明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此方法巧妙地将三对等位基因的问题转化为两两进行探究,将陌生问题与熟悉的知识建立联系,问题迎刃而解。
针对第二个问题,教师使学生回忆辨别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的方法:①若未知显隐性则进行正反交,子代雌雄表现一致则位于常染色体上,表现不一致则位于X染色体上;②若己知显隐性,选择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杂交,若后代出现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雌雄表现相同,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本题虽已知基因的显隐性,但A/a、B/b的显性基因位于两个品系上,宜采用正反交法。①×②正反交,统计子代个体雄性的表现型,预期正反交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型均不相同,得出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
5.4理清思路,规范答题
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总结设计过程。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展示本小组的答案,其他同学评价,教师进行纠错和总结。特别是针对预期结果和结论,有的学生不明白验证实验和探究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区别,教师要给予强调和指导。通过对学生答案的评价、指导和纠正,教师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做到规范答题。
5.5讨论交流,发散思维
本题开放性较强,解法多样,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寻找更多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如对第一个问题,有学生提到,可以想法得到AaBbEe,三对基因杂合自交,子代若出现8种表现型则证明这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染色体上。对第二个问题,有学生思考出,用①(早)×②(8)杂交,得到的F1中如果雌性全为有眼,雄性全为无眼,则可证明A/a位于X染色体上;再用①(6)×②(早)杂交,得到的F.中如果雌性全为正常刚毛,雄性全为小刚毛,则可证明B/b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以上两组杂交组合均成立,则可证明A/a、B/b都位于X染色体上。
5.6巩固提高,举一反三
为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高学生设计遗传学实验的能力,教师可提供几个同类型的试题,进行拓展延伸和变式训练,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学生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变式训练1】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①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②子粒的非糯和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③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
【变式训练2】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2)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
(♀)×
(♂)。
6 教学反思
不同试题的素材、背景虽然不同,但考查的知识和能力都是相同的,在教材中都能找到类似的原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核心概念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关键能力,并教会学生在新情境中加以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将教材知识应用于新情境的能力。
高考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内容越来越多,这是核心素养立意的高考题的变化趋势,如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第29题要求设计实验验证植物气孔导度减小的原因;2019年全国Ⅲ卷理综第29题要求设计实验验证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具有偏好性,第30题要求设计实验验证分离定律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专题训练。
实验设计类题目的开放性和主观性较强,往往一题多解。例如,2019年全国高考Ⅲ卷理综第30题验证分离定律,至少有4种解法。学生掌握一种解法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有无其他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实验设计题不同于非选择题中的填空题,需要回答的文字较多。作答时,学生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要尽量精炼文字,字迹工整。教师教学时,多进行此方面的要求和训练,培养学生用生物学专业术语科学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帆,郭学恒.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生物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策略[J].中国考試,2019,(12):53-58.
[2]杨珍,赵平耀.2017年全国高考Ⅲ卷理综32题的分析及教学建议[J].广西教育,2017,(10):154-15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