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江钐
实验思路题对综合思维能力要求高,但考生失分多,究其原因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弱,不能将已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推理运用。通过结构化思维的训练,将促进知识之间的关联,迁移推理,形成实验思路。
1 结构化思维与迁移理论
结构化思维是通过分类归纳,将要解决的问题拆解成几个相互联系又条理清晰的关键问题,再分析,寻找事实基础。其核心是简化信息和选择重要事实,从复杂问题中抓住问题的核心。其本质是搭建思维框架,从而保证逻辑清晰,形成复杂问题一结构化一简单化的过程。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迁移是有意义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知识结构化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规律性知识比事实性知识可迁移性更强。结构化思维即是提炼出规律性的知识要素,使知识结构化,促进知识的正迁移。透彻理解实验本质,挖掘经典实验的思想方法,形成结构化思维,将促进新情境下实验思路题的迁移推理运用,如图1所示。
以“实验思路”专题复习为例。要形成实验思路,需要学生基于结构化思维的建构,掌握实验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有效进行迁移推理运用。例如,要解决。实验思路”这个问题,得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形成结构化思维框架,再筛选题干新情境的关键信息,对应思维要素框架,迁移链接已学知识,关联推理,归纳重组,精准高效答题。
2 立足教材,探究思维结构化,迁移推理
生物学科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以教材知识为载体。学生应该建立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科学探究的思维结构化,调整概括原认知,顺应性迁移推理到新情境的问题解决中。
2.1 设计单个实验的思路题
对于单个变量的实验题,通过结构化思维,突出解题要素,使学生答题思路条理清晰。
【例1】(2011.全国Ⅱ.29)--从温度为55-65。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提取题干的关键词,形成两个思维要素:①出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②如何控制自变量,检测因变量?接着,指导学生迁移知识。学生聚焦实验变量,结合已学知识分析推理。教师提出问题:题中要求的“测定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你联想到已学的什么知识?并展示教材对应的曲线图,追问:你能如何描述曲线变化?如何将学过的教材图迁移推理到此题?如何探究得出结论?学生的分析如图2所示。
推理三段论亦是结构化思维的表现。基于教材实验插图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推理:①大前提:实验原理是酶活性受不同温度影响(教材);②小前提:该实验题符合实验原理;③结论:该题目实验结论与教材图一致。学生只有迁移到教材实验,才能对曲线峰值形成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运用。通过相似性类比和推理,学生可以形成由“题干信息一关联教材原理(插图)一思维结构化一实验思路”转换的迁移推理。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由答案逆推,反思总结实验思路的答题规律,归纳出实验思路题的三个环节:①写自变量的控制;②写因变量的检测;③写实验预期及结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逆向迁移,促进学生归纳出答题的结构化思维。
教师设问:还有什么与之相似的曲线,也有类似的探究思路?学生发散联想到:探究酶催化作用最适pH;探究生长素促进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由种群S型曲线推测鱼的最适捕捞量。教师引导学生将原有的思维格式化进行顺应性迁移推理,做一题,通一类。
高三复习课中,教师应把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核心知识与探究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格式化,促进知识迁移。
2.2 设计两组实验的思路题
对于变量多、情境复杂题,结构化思维的训练尤其必要。通过教师的问题点拨,学生将题干信息与教材知识迁移关联,推理实验探究的内在逻辑,将探究的思维格式化,复杂的问题条理化、层次化,形成针对性强的探究主线。
[例2](2017.全国I.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变量用什么来表示?如何区别RNA或DNA分子?此题可以用五碳糖来区分吗?题干什么信息提示了是通过碱基来区分?用什么碱基来区分?接着,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用什么研究方法来研究遗传物质?联想到教材的什么实验?如何让病毒标记上放射性?病毒可以在含尿嘧啶和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吗?病毒可以以大肠杆菌作为宿主细胞吗?因变量检测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相互印证甲、乙两个组?科学探究的流程是什么?并引导学生将题干信息转化成如图3所示的实验探究结构化思维,梳理成目的、假设、原理、变量、方法和结论的6个答题思维要素,再将每个要素具体化,获取支撑要素的事实,形成递阶的层次分析。教师通过简洁的关键词和关系连接,将隐性的思维过程可视化,以训练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提炼出实验思路。
解答此题时,学生的思维瓶颈在实验原理的迁移和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其关键点是选择什么物质来控制和区分遗传物质,并找出对应的因变量检测指标。教师可与教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相关联,将该实验原理思维格式化,从病毒的标记、培养、结果及结论三个维度进行的归纳梳理,可以促進学生迁移相似性知识,突破思维瓶颈,形成从教材实验原理到实验思路的重组性迁移。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应该深度挖掘经典实验,透析经典实验的思维逻辑链条,理解其科学本质和科学思想方法,思考采用这种科学方法的原因、实验价值,体会实验设计的严谨缜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