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何书凯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学会生物学相关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科思想整合学科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生物学核心素养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探宄意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核心素养的培育不应局限于高中教学,初中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笔者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真菌”为例,进行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真菌”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是培养初中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较好的素材。该内容通过实物和显微镜观察,对真菌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探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视角,阐明不同的真菌虽内部结构不同、长相各异,但都有相同的结构基础。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讨交流、模拟实验等活动的开展,加深对真菌的结构、生殖等概念的理解,提升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体现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由讲授者、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协助者,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的“学”。这样,学生才能由以前的“被动学”“要我学”转变为“主动学”“我要学”,体现在学生课堂的真实互动上,学生变得想学、要学、会学、活学。本节课采用以问题解决和实践探究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以实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真菌——蘑菇、木耳、香菇为例,引入要学习的内容,并以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其结构特点,同时提出3个问题:你观察到蘑菇等真菌有怎样的结构?不同的真菌结构有何不同?它们是如何繁殖的?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后,学生通过气球模拟实验和孢子印的制作实验,体验真菌的生殖方式,在主动参与、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切实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2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显微镜的使用技能,能借助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真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经验相对丰富。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实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了解真菌的结构特点和生殖情况,同时培养他们生物学核心素养。
3 教学目标
(l)通过酵母菌和青霉菌等真菌的观察,提升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通过探究酵母菌和青霉菌结构上的共同点,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
(2)讨论并阐明真菌的结构特点,明确它与细菌的异同,逐步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气球模拟实验和孢子印制作,体会真菌繁殖方式,认同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卫生,保持环境通风,同时学会辨识有毒蘑菇,正确应用知识防控疾病,崇尚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
(4)通过细菌、真菌的对比,以及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和大型真菌的对比,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生命观念。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l)教学重点:观察、探究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真菌。
(2)教学难点:能说出蘑菇和霉菌的营养方式,通过模拟实验理解真菌的孢子生殖。
5 教学过程
5.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图片,以某班级的拖把长时间不洗、不用而长出蘑菇的真实故事为例,引出真菌的概念,同时展示木耳、香菇等真菌实例。
教师设疑:拖把上为什么会长出蘑菇,这需要怎样的条件?根据实物展示,想一想还有哪些属于真菌?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后,根据实践经验,分享自己的体会。
教师提出问题:蘑菇等大型真菌看得到、摸得着,个头小的真菌如何观察?从而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菌、酵母菌的永久装片,促进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认识不同类型的真菌。
设计意图: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案例“班级拖把长出了蘑菇”出发,拉近知识和生活的关系,消除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陌生感,让在学生了解真菌的同时,知道爱护班级卫生,保持卫生工具的清洁。学生根据实物和使用显微镜观察,对真菌进行分类,提升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
5.2 据图设问,分享讨论
教师展示酵母菌、霉菌和蘑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P.77图5-47,寻找它们之间结构上的异同。
学生自学、观察图片差异的同时,小组间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代表进行阐释。最终,学生总结概括:虽然它们长相各异,但都由细胞这一基本单位构成。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教材、分析各类真菌图片,找出各种真菌的不同点,总结其共性特征,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科学思维的能力,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生命观念。
5.3 展示孢子印,设计模拟实验,明晰孢子生殖
教师播放视频《蘑菇的生殖》,让学生从中感受生命生长之美,使学生了解蘑菇的生殖方式,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蘑菇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从视频中了解到蘑菇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学生产生新疑问:什么是孢子生殖?孢子什么样,有多大,数量有多少?
教师指出“孢子其实是真菌的生殖细胞”。教师向学生展示提前做好的孢子印,告诉学生“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并告诉学生孢子印的制作过程。同时,将提前做好的孢子印分发到各组,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学生兴趣十足,课堂气氛活跃,教师顺势建议学生课后进行孢子印的制作,同时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利用自己制作的孢子印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教师进一步设疑:同学们,我們常常在放久的皮鞋上、夏天的米袋旁、隔夜的橘子皮上发现霉菌,说明真菌无处不在,那么真菌的生殖细胞——孢子是如何无处不在的呢?上课前,老师在每小组的桌面上都准备有一套模拟孢子生殖实验的材料:食用生粉、牙签和气球,请各组同学合作,用这些材料模拟一下孢子四处飘散的传播方式。
学生稍作思考,将气球放入食用生粉,然后吹起气球,用牙签瞬间扎破气球,生粉四散。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白了孢子无处不在的原因。学生讨论总结出孢子生殖的特点:孢子很小、很轻,易于飘散到各处。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了解生长之美、自然界的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社會责任。孢子印的观察和模拟实验的设计让学生感受真菌无处不在、无孑L不入的原因,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课后作业“制作自己的孢子印”为孢子印添加色彩,引导学生创意思维,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搭建平台。
5.4 归纳总结,反思提升
教师通过边回顾、边展示本节知识结构图(图1)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的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将知识回顾的过程演变为知识结构图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明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知识学习的途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5.5 学生质疑,活学活用
学生根据黑板上知识结构图,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教师联系学生生活,提出以下问题,促进学生运用知识:
(l)霉菌无处不在,尤其是南方雨季,温暖潮湿的环境都易于霉菌的繁殖。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素是致癌物,你有什么好办法避免家中大米、大豆等滋生黄曲霉菌呢?
(2)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3)制作豆豉、腐乳、酱油、醋等都离不开真菌,这些产品的制作分别使用哪种真菌,如何进行的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讨论,课后自学相关知识,并到超市查看相关标签,了解这些食物的制作过程)
设计意图: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是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典例,是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引子。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生活经验,分析、讨论得出答案,会大大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6 教学反思
笔者花费了两周的时间进行准备本节课的内容,下载视频、准备实物、制作课件、制作孢子印,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很好。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熟悉的拖把长蘑菇入手,引出真菌,进而引起学生兴趣。学生通过观察永久装片,了解到:真菌的种类虽多种多样,但内部结构却相似。自学课本后,深入了解各类真菌的结构特点,学生逐渐接受“样子多种,结构统一”的生命观念,再通过模拟实验,体会真菌无处不在。最后观察孢子印的制作成果,让学生喜欢观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教师以“问题串”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以知识接头图的形式总结归纳,时间分配较合理、紧凑,重难点一目了然。整节课在实验室进行,观察实验、模拟实验、观察孢子印等活动的进行使课堂氛围活跃好,学生参与度、配合度都很高,逐渐养成主动提问的意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