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泡菜“花变”初期主要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时间:2024-05-09

左若弘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江苏南京 210000)

泡菜以清脆、开胃、滋味爽口著称,在中国已有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泡菜是以新鲜蔬菜为原料,利用自身附着的微生物或添加的乳酸菌作为发酵剂,通过厌氧发酵所制成的传统而独特的发酵食品。蔬菜表面通常附生有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多种微生物,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乳酸菌最终成为优势菌,其代谢产物和低氧分的环境抑制了食品腐败菌的生长,从而保障了食品的品质和风味。

家庭制作泡菜简单易行,食用方便。但由于泡菜原料未经过灭菌处理,因此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一旦环境温度升高或者存放条件不利,泡菜中的腐败微生物就会大量滋生,从而导致产品的腐败变质。在泡菜品质劣变的众多显现中,“生花”是最常见的现象之一。“生花”就是在泡菜表面形成一层白膜,泡菜一旦生花之后,菜品风味发生不期待的变化(馊臭味或腐败味),泡菜坛中盐水表面形成白色成片或成碎花状的膜,菜品开始软烂,泡菜水变浑浊,轻者影响风味,重者整坛菜都不能食用。在夏秋季节由于温度较高,在家庭制作的泡菜中约9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花现象。

本实验欲从引起泡菜生花的微生物入手,对其进行分离、回接,从而明确引起泡菜腐败的主要微生物类群,通过生物防控的方式控制这些腐败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开发出富含活性益生菌的安全、卫生的泡菜产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从笔者家庭制作的泡菜里收集自然发酵的、存放时间较长,泡菜汁正在变得浑浊但还没有明显“生花”的泡菜汁1份。

牛肉蛋白胨培养基、乳酸细菌培养基(MRS培养基)、溶菌酶、蛋白酶K、由生物公司合成的细菌16S rDNA序列扩增引物(R1:5′-CGGTTACCTTGTTAC⁃GACTT-3′、R2:5′-AGAGTTTGATYMTGGCTCAG-3′)。

仪器:光学显微镜、PCR扩增仪、凝胶成像系统。

1.2 实验方法

1.2.1 泡菜汁中细菌的分离

泡菜汁活化→10倍法稀释涂布含有0.75%质量分数为CaCO3的MRS平板→挑起有溶钙圈的单菌落染色、镜检→在37℃固体划线培养,选出溶钙圈大、生长速度快的纯培养,液体培养选择产酸速度较快、产酸量大的菌株。

1.2.2 初步鉴定

(1)载玻片固定。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在火焰上加热以杀死菌种并使其粘附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min,自来水冲洗,去掉浮色。(3)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 min,倾去多余溶液。(4)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体积分数为95%)或丙酮酸脱色30 s,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

(5)用番红染液或者沙黄复染30 s,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被区别开。

(6)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1.2.3 16S rDNA序列扩增

16S rDNA是细菌染色体上编码16S rRNA相对应的DNA序列,存在于所有细菌染色体基因中。16S rDNA是细菌的系统分类研究中最有用的和最常用的分子钟,其种类少,含量大(约占细菌RNA含量的80%),分子大小适中,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中,其进化具有良好的时钟性质,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素有“细菌化石”之称。16S rDNA由于大小适中,约1.5 kb,既能体现不同菌属之间的差异,又能利用测序技术较容易地得到其序列,故被细菌学家和分类学家接受。目前,16S rDNA的序列信息已经广泛应用于菌种鉴定和系统发生学研究。

(1)DNA提取。挑取单菌落接种于5 mL的MRS液体培养基,37℃厌氧培养48 h,取部分获得纯培养物加15%灭菌甘油-70℃保存菌种,其余培养液置于4℃冰箱静置2 h后,吸取1.5 mL菌体置于离心管中,8 000 r/min离心5 min,去上清液;沉淀用灭菌生理盐水洗涤2次,加入200 μL溶菌酶( 50 mg/mL)混匀,37℃放置2h,8000r/min离心5min,去上清液;沉淀用灭菌生理盐水洗涤2次,加入200μL溶菌酶(50mg/mL)混匀,37℃放置2 h;加入400 μL 10%SDS 混匀,再加入 5 μL 蛋白酶K(20 mg/mL),55℃水浴1 h;加入650 μL 酚/氯仿/异戊醇(25∶24∶1)抽提,12 0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上清液至1.5 mL离心管中,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12 000 r/min离心10 min,沉淀用70%乙醇洗涤一次,室温吹干后加入25 μL的TE缓冲液溶解,取8 μL DNA提取物用1%的琼脂糖电泳检测,其余样品-20℃贮存备用。

(2)菌株16S核糖体DNA的PCR扩增。检测反应体系为:50 ng/μL DNA 模板3 μL,RS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50 pmol/μL)各2 μL,10 × PCR 缓冲液5 μL,10 mmol/L dNTPs 2 μL,Taq酶1 μL,2 mmol/LMgCl22 μL,ddH2O 33 μL;PCR 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1 min;52℃退火1 min;72℃延伸2 min,30个循环;72℃补充延伸10 min后反应结束。每个样品扩增2次。取10 μL PCR扩增产物和2 μL溴酚蓝混合,以70 V电压在1.5%琼脂糖上电泳2 h,溴化乙锭染色20 min,用凝胶成像系统拍照并记录结果。

(3)菌株16S rDNA的测序分析。PCR检测反应体系中16S rDNA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50 pmol/μL)各2 μL,其余组分同上;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1 min;55℃退火45 s;72℃延伸2 min,35个循环;72℃补充延伸10 min后反应结束。取10 μL PCR扩增产物在1.0%琼脂糖上电泳检测条带大小,其余产物送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序分析,序列测定结果登陆NCBI(www.ncbi.nlm.nih.gov/blast/),将所得序列与数据库中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搜索比对。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培养

细菌分离培养所得菌落较小,直径0.2~0.5 mm,在培养基上略突起,圆点状,显白色偏黄,略透明,边缘明显,生长缓慢。

2.2 光学显微镜观察

经革兰氏染色后在40倍油镜下观察:菌株经革兰氏染色后呈红色,可见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形状为椭圆形,多集中在一起,大小各异,大者比小者大1倍。

2.3 16S rDNA基因PCR产物

采用即用型PCR扩增试剂盒对各菌株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电泳结果显示扩增的DNA片段大小约为1 500 bp。

得到的各菌株16S rDNA基因序列全长1 508 bp。将该序列在NCBI(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http://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上进行同源序列搜索,根据搜索结果,该菌株与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B6的全基因组序列的16 S rDNA相似度高,相似度为97%。

3 结论与讨论

(1)首次报道了泡菜“花变”初期大量存在解鸟氨酸拉乌尔菌,并首次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由于对其的繁殖方式未做研究,电镜观察到的该细菌不为二分裂繁殖,L型菌体似出芽繁殖,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2)细菌的鉴定方法。细菌的鉴定方法可以依靠直接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方法,但这两种方法不但耗时费力而且获取的信息也比较有限,而挑取代表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鉴定,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分析菌株。在以后的细菌鉴定研究中可以优先选择采用。

(3)解鸟氨酸拉乌尔菌为好氧菌,因此在泡菜花变初期,泡菜水开始浑浊之时,注意只要将泡菜水上方的氧气去掉,那么水体表面的杂菌就很难生存了。如何去氧就要看你的实际情况了。买一份除氧剂,想办法将其安置到泡菜坛里即可。民间的办法是用铁,铁易被氧化,将干净铁块直接投入泡菜水可以除氧,将铁粉或碎铁包好粘附在泡菜坛盖内顶,能除空气中的氧。但是,用铁有个不好就是吸氧后产生铁锈。因此,将铁块投入水内的做法只用来清除白花,清除完毕就要取出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