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曾庆国 (佛山市华英学校 广东佛山 528000)
STEAM 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和艺术教育(Art)的简称,其理念强调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五个领域的交叉融合及其运用能力,重视实践,打破学科界限,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STEAM具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和技术增强性九个核心特征。STEAM教育理念是当前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之一,对指导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这说明初中生物的课程理念与STEAM理念是一致的,生物学与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STEAM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应该围绕与技术、工程等与实践相关的内容展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鼓励学生的动手实践。教师通过STEAM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融合各学科领域,应用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调查,认识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进一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新课标倡导探究学习,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所以本节教学的重心在“调查”这一活动上。由于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是在户外(一般在校园)进行,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关注活动的组织。本节课通过对周边环境中生物的调查,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通过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大多采用学生分组设计活动方案,学习小组设计调查路线和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记录表等,进行调查活动,再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最后进行展示总结。由于内容较多,课时较紧,学生对动植物种类的认识还比较少,无法完全记录其名称,教师很难在户外的分组教学中指导全部的小组,进一步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往往会结合标本制作、动植物检索、校园挂牌等课外活动进行教学的拓展延伸。在这样虽不失为一种方法,但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缺少快速识别动植物的工具。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行业的快速发展,拥有良好体验的教育APP应运而生,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经过多次的实践,笔者发现基于安卓(Android)或苹果iOS系统的“形色”等植物识别的App能帮助学生快速识别植物,这就为本节课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条件。这些App安装后无需注册即可使用(注册后可保存识别植物的路径)。使用时点击屏幕下方中间的“拍照图标”,然后出现取景框,将取景框对准植物后拍照1秒内(视网速而定)即可分析出所拍植物的名称,点击“详情”后出现该植物的简介。如,“形色”App还提供对图片植物的识别,只需将该图片导入手机或平板(仅限安卓平板)的相册,点选后即可识别植物,也可直接对图片进行拍摄来识别,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在识别率方面,经笔者对校园、公园、野外的100棵植物进行识别,在光线充足,成像清晰的情况下,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形色”APP识别植物的数据
可见,“形色”App在校园和公园的植物识别率较高,校园可以作为合适的教学环境。
STEAM课程的常见教学模式是“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这种学习主要由基本问题、项目设计、工作计划、项目管理、最终产品和评价反馈六个因素构成。“基于项目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了项目中来解决有价值的问题,自主完成学习,得到成果并进行展示交流,实现了课堂的重构,能够取得比传统课堂更好的成绩,并提升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种模式,结合课时、教材、教学设备等因素,笔者将“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课设计如下。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所调查的植物进行统计、归类。
(2)学会使用“形色”等App识别校园植物,尝试描述校园的植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调查、交流、合作、评价等途径,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体验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从而增强保护植物资源的意识。
本课采用“项目教学”的模式,把“校园植物AR设计”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其中项目教学的“调查校园植物”阶段2学时,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实施,另外三个阶段“植物名片AR制作(用Aurasma这一App实现)、校园植物分布平面图、校园植物AR图”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完成。
4.3.1 准备阶段
教学用具:调查表、笔、移动终端(主流智能手机或安卓平板)。
教学软件:用移动终端提前下载“形色”APP和手机QQ。
4.3.2 活动环节(表2)
表2 STEAM理念下教学内容的重构
4.3.3 实施阶段(第一课时)
4.3.3.1 实物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美丽针葵、散尾葵、仙人球、银边草、风车草五种植物的实物盆景,开展辨认植物的学生小组竞赛。大部分学生小组识别不全。然后,教师介绍“形色”App的用法,让学生尝试使用安卓平板的“形色”App识别这五种植物,并提醒学生关注植物的名称、形态特征、生活环境、数量、生长情况等资料,鼓励学生用“形色”App这个工具到学校植物园调查这五种植物,并提出问题:什么是调查?怎样调查?调查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形色”App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4.3.3.2 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师以调查全校戴眼镜的学生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根据经验说出在调查时需要做的具体工作,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习调查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记录表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师重点提出美丽针葵和散尾葵两种比较相似的植物,让学生学会实地观察它们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以区分不同的植物并对植物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制定调查方案,为进一步做好校园植物的调查做准备。
4.3.3.3 调查方案的实施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教师布置调查记录的要求和调查区域,学生根据所设计的调查路线,利用“形色”App记录校园各种植物的名称、形态特征、生活环境、数量、生长情况等资料,分组填写调查记录表。教师可以在第一学时后组织学生打印植物名片,并对植物挂牌。调查前和调查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第一,并注意引导学生爱护生物资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真正体会科学调查的一般步骤,深刻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爱护生物的意识。
4.3.4 总结阶段(第二课时)
各小组展示调查结果(PPT),并进行汇报,教师以观察者身份参与项目活动成果展示与汇报,然后将8个小组的校园植物分布平面图(区域)合并成一幅校园植物分布总平面图。小组的总结汇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更好地认识植物,增强了保护植物的意识。
4.3.5 评价建议
教师应鼓励学生的自评与组内互评,把重点放在小组学习的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本次教学,教师采用表3的评价量表,并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快速有效的评价(图1),及时反馈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与动力。
表3 调查活动评价量表
图1 移动终端的评价量表
这节课结合STEAM把“调查校园植物”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了移动学习的方便灵活性,建立了STEAM学科的联系。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设计调查活动方案,在活动中利用现代科技高效体验和学习,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在汇报活动中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实践证明,STEAM视野下的项目教学不仅能很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而且有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从单纯的知识传递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拓展了学生的学科知识,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