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2015高考理科综合(广东卷)第26题的评析

时间:2024-05-09

桂之颀+李韶山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06 - 0063 - 02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每年都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这种纸笔测验的方式能够大规模、高效地对大范围的学生进行评价,且具有稳定性强、客观性强、相对公平公正等优点,但纸笔测验同时也存在容量有限、知识覆盖程度有限、无法考查操作能力等不足。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指出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可见,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是立足基础,注重能力,注重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同时强调原创性和新颖性。

2015年广东卷难度系数为0.56,难度适中,符合考纲说明以中等难度题为主的难度要求。以能力立意,注重对考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并通过生物学图表的分析和应用,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及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结合2015高考理科综合(广东卷)第26题进行分析。

原题回放:26. 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冶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

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

(1) 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___________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___________色。酸雨中的SO42-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___________(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___________,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

(2) 由表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3) 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稳定性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内囊体膜 黄绿 ATP [H] O2 C3的还原

(2) 加大 叶绿素含量低(高)的植物受酸雨影响较小(大) 腊梅(木樨)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最大(最小)

(3)___________抵抗力 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从高考命题角度分析,该题以酸雨对植物的影响为原创背景,引导考生关注全球变化的生物感应研究,立意新颖,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对绿色生态文明的呼唤。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中国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酸雨对森林植物有很大危害。有研究证实,酸雨对105种木本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当降水pH小于3.0时,可对植物叶片造成直接的损害,导致叶片失绿变黄并开始脱落。叶片与酸雨接触的时间越长,受到的损害越严重。野外调查表明,在降水pH小于4.5的地区,马尾松林、华山松和冷杉林等出现大量黄叶并脱落,森林成片地衰亡。

该题以科研课题为素材,将其与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结合。在一个素材下将多个知识点综合起来进行考查,是高考命题的大势所趋。该题以科研数据为依据,通过让学生分析数据、表达结果,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体现了考纲中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要求。

但是,该题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科学严谨性和命题设计3个方面。

语言表达方面,高考题的命制应当精炼、简洁、准确,而该题题干中的第一句话“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冶行动计划》”略显多余,与考生答题没有任何关系,可以删除以进一步精简题干;题干中的第二句话“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事实上是“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对3种不同树木叶片光合色素——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后者的表现比前者更为准确,题意更为清晰明了。

科学严谨性方面,正常的降雨一般为中性或弱酸性,即pH为7.0或6.8。试题将对照组pH设为5.8是值得商榷的,显然如果将对照组pH设为6.8,则较为合理。另外,试题中植物叶绿素含量单位为mg/g,事实上大量的光合作用研究都以叶片鲜重(FW)为基础来测定光合色素含量,即叶绿素含量单位为mg/g FW。

命题设计方面,第(2)小题在设计上是要求考生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图表分析能力。但标准答案是将三种植物进行纵向比较,学生有可能将其进行横向比较,发现酸雨对三种植物影响的共同点,可能出现其他合理的答案,如:随着酸雨pH的降低,pH每降低1.0,三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降低的幅度增大。再者,(1)、(3)两小题的填空设计基本上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识记,且与题干没有关联,考生答题不需要从题干获取必要的信息来填空,而是要求考生识记光合色素的分布、层析分离的实验结果(色素条带的颜色和次序)、光反应的产物、暗反应过程等知识,与考试大纲提出的能力测试导向的要求不符。

由此,笔者认为生物学科高考命题中应关注以下两点问题:

① 能力立意。高考命题应更注重通过纸笔测验来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后三者的基础,设置问题时应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知识,考虑以理解能力为基础并向其他三种能力延伸。获取信息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主要体现,可采用文字、图表等不同的呈现方式对学生的该项能力进行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体现,高考选拔的是具备适应高校科研要求的学生,因此这两者是未来学习能力的展现。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可以以教材内容、科技论文、科研课题为素材,在命题中选择题较多考查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而非选择题侧重考查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可以生活实例和生产实践为素材,考生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② 语言文字表述。题干的背景资料作为考生知识和能力迁移的情境,在知识上应该注重科学性,否则会对考生的思维造成干扰或引起争议。同时,语言应简明扼要、精简精练、规范无歧义,题干应避免出现与解题无关的附加信息,并尽可能选择短句,使考生迅速入题,避免歧义理解,从而提高考试的效度和达到测验的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