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陈静
高频考点
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分析新闻的思想内容;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等。
设题方式
一、分析新闻结构的作用
设题点:
1.新闻标题的作用:(1)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2)对吸引读者的作用。(3)对表达读者的观点和感情的作用。(4)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2.新闻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的作用: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3.主体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作用:文章中间用较长篇幅介绍了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背景的作用: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二、赏析新闻的语言特色
设题点:
1.准确。新闻语言要求准确。准确的数据能使事实真实可信,准确的叙述和描写能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使人物血肉鲜明、性格突出,或者营造出新闻场景,使读者如亲历其境。
2.生动。新闻语言生动形象。通讯和特写在表现人物和刻画场景时允许使用文学手法,所以有些句子会有形象生动的特点。
三、分析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的六要素要完全准确真实,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引语等必须准确。
设题点:
1.从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角度设置。
2.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设置。
3.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设置。
4.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设置。
5.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设置。
6.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设置。
四、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设题点:
筛选并整合事件场景、文中人物的事迹、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观点。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意表达。一般的步骤是:摘取要点,理出顺序,恰当表达。
五、评价新闻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和社会功用
设题点:
主要观点的考查。首先要能够筛选和整合出文本中关于观点的信息,然后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加以解答。主要观点考查题的解答,要在对文本的结构、大意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展开。评价首要的原则是“以本为本”。
基本倾向的考查。新闻应追求客观公正,但作者往往在亲历重大历史或自然事件时会受到影响,带着自己的切身体会,在不影响客观性与公正性的基础上,写出为公众所接受的作品。答题时要考虑文本特征、文本内容、社会动向和公众心理等。
社会功用的考查。即对文本主题的把握。通过阅读,概括出文本中心,然后联系社会现实,正确加以评价。
六、深度思考和判断新闻的某种特色
设题点:对新闻的某种特色进行思考和判断。
首先要对通讯和特写的主要特色有一定把握,可以从作者的关注点和报道角度,特写的聚焦性、描述性、感染性,文本的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性、针对性等作思考,联系文本主题作出合理判断。
七、洞察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
理解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把握其典型意义。
八、探讨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设题点:
1.依本探源。依据文本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表明作者情感倾向的词句、暗示作者生平经历的词句、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2.内引外联。利用命题人在题面上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联系旧知、调动知识储备,探知创作背景,解读创作意图,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究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注意标题、作者、注释和文本中出现的反映时代特色的信息(衣着、语言、器物等)。特别注意,题目不一定直接问意图和背景。
九、探究类题型
1.内向型。从原文筛选信息來答题。常见提示语:(1)请联系原文。(2)请结合文本内容。(3)就其在文中的……作分析。
2.外联型。结合实际或自己的想法来答题。常见提示语:(1)请结合现实……(2)对此,你如何评论。
3.内外结合型。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答题。常见提示语:(1)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现状(现实)。(2)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对……的了解。(3)这则新闻向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你有什么建议(看法)?(4)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5)从文中看……你怎样看?(6)请分条陈述这则新闻获奖的理由。
提分要领
一、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人物通讯具有以下特点:(1)善于通过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并且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2)善于写出人物的个性,不与别人笔下的形象相似。人物通讯善于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描写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事件通讯即详尽、具体而形象地陈述新闻事件的通讯。它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他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反面事件的通讯。
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即关注新闻的记叙要素,把握新闻的大致内容。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
即摸清新闻的脉络、顺序,目的是厘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四、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即辨析新闻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采用“倒金字塔”式,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部分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新闻讲究“用事实讲话”,要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五、挖中心主旨,理解新闻意义
即要领会新闻所要表达的中心主旨,从而体会新闻意义。重点关注“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六、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即分析新闻的表现手法,来欣赏和探究新闻的艺术性。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且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应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手法来分析。
拓展延伸——新闻各部分的作用:
1.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引题(引标),可以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可以对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可以揭示重要的事实,也可以是结果的提要。
2.导语。即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中心。常见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3.主体。即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新闻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4.结语。即新闻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直击高考
(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材料二:
山东省临朐县是一个有着90多万人口和近90万亩耕地的山区农业大县。临朐县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用乡亲们的话说:“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耕地就像百衲衣,一顶苇笠也能盖一块地。”近年来,临朐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3.7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
(摘编自张正瑜等《山东临朐立足山区实际 科学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材料三:
近几年,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6个村小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3.2公里高标準农田沟渠。过去,江下村因土地贫,一直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水稻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村大显身手——粮食拼、种、管、收实现全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去年11月,江下村216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始动工,项目如今已全部完成。现在村里的耕地质量普遍提升两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5%,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贫困群众稳步脱贫的有力引擎。
(摘编自李慧《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4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年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B.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C.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D.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筛选能力。同时涉及对读图表信息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B项强加因果,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可见”意味着因果推理,前后句没有非常明显的因果关系。
【参考答案】B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发展路径缺失、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经是制约临朐县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
B.在提升粮食产能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解决地块零散的问题,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
C.“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这是临朐县山区地形和耕地的特点,安义县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
D.村干部主动作为,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利用新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是推动江下村农民持续增收、稳步脱贫的有效举措。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A项曲解原意,材料二说临朐县,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为不便。这里把道路土路,曲解成了“发展路径”。B项理解有误,选项所说,临朐县区与安义县江下村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解决地块零散的问题,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依材料二所说,临朐县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江下村主动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贫困群众稳步脱贫的有力引擎。可见江下村侧重点并不仅仅在于改变村容村貌。C项理解有误,原文“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中“斗笠田”是形容产量低,粮食只能用斗笠装,不是形容地形地貌的。
【参考答案】D
6.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朐县山區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经验?请概括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信息,然后按照不同角度进行整合,分条回答问题,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本题要求概括归纳临朐县山区与江下村有哪些促进粮食生产方面的经验,就是看一看他们在发展粮食生产方面的哪些做法是相同的,相同的就归纳出来,然后分条概括即可。第一,耕地都零散不集中,两地都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二,两地都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水电道路交通等涉及农业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问题。第三,两地都有低产田,通过技术改造都提高了粮食产量。
【参考答案】①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②立足本地实际,合理使用土地资源。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灌溉和交通问题。
试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储量迅速降低,生态环境进一步遭到破坏,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包括光伏在内的清洁等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各国青睐。
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俞洋介绍,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国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新型储能政策,规范了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秩序,可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我国光伏电站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但光伏容易受到光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利用光伏发电,波动性、随机性较大,增加了电网系统管控的难度。因此,储能技术逐渐成为解决光伏发电波动性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实现“光储一体化”的光储电站由此而生。
一般而言,传统光储电站采用的技术是“被动的,即电站建设完成就几乎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光伏发电的曲线也被动地随着太阳能资源的波动呈正态分布。而新一代光储电站系统,采用的是光伏跟踪系统,其改变了传统光储电站只能被动、固定接收光的模式,通过跟踪支架驱动光伏组件,实现了主动“追着”太阳跑,以获取最大的发电量。
常州工学院博士生王书博表示,光伏跟踪系统可以实时跟踪太阳运动,并通过机械、电气、电子电路及程序等手段,调整光伏组件平面的空间角度,让太阳光直接照射光伏阵列,以此增加光伏阵列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提高太阳光伏发电系统的总体发电量。
除了提高发电量外,光伏跟踪系统还有许多其他优势。比如利用光伏跟踪系统,太阳能板可以随时调整角度,使光储电站不容易受到灾害天气的影响;另外,安装了光伏跟踪系统的光储电站,还能与当地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在山地、池塘、荒地等特殊环境下灵活运转,相较于传统光储电站更具优势;光伏跟踪系统还可以安装在农光、渔光互补系统中,达成农业、鱼塘与光伏的互补,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真正做到实现收益最大化。
当然,新一代光储电站不是只有“跟踪”这一项本领。
新一代光储电站采用的是集成式智能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和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转状况,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调度策略,不断优化电力的调度和分配,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在能源预测与调度上,新一代光储电站还能够通过捕获太阳能的实时数据,判断当日天气情况,根据当日天气的阴晴以及太阳光照时间的多少作出相应的调度,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 的主动性。
随着新一代光储电站的发展,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将会持续提高,绿色可再生能源产业 也会得到更大发展,更好地满足我国各地不同用电方式、不同电能负荷变化的需求,实现高效可靠的电力供应以及节能减排的巨大社会效益,为我国绿色能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摘编自《新一代光储电站:“追”着太阳要能量》,2023年3月15日)
材料二:
风电和光伏发电“靠天吃饭”,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给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带来较大挑战,还需要电网输配以及其他电源、储能的协同支撑、统筹推进。如何加快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实现高水平消纳利用,保障电力可靠稳定供应,是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保障新能源发电送得出。当前,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风光大基地建设正加快推进,这有助于解决新能源能量密度较低、占地面积大的问题。但这些风光大基地多位于“三北”地区,而用电负荷主要位于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这就需要加快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以灵活调节电源为支撑,持续扩大风光大基地外送规模和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
另一方面,保障新能源发电用得好。这有赖于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加大煤 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等建设的力度。目前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的体量还比较小,与风电、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形成有效支撑能力还需时间积累。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调峰调频电源补偿机制、储能成本回收机制等市场机制,这有助于激励各类经营主体自发配置储能资源,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新型储能建设。
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综合效益巨大。“十四五”期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实现翻倍。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从政策、技术、机制等环节全方位推进体系建设,我们一定能为新能源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同时,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取得新成效。
(摘编自丁怡婷《保障新能源发电送得出用得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够有效实现“光储一体化”的光储电站的建成,是因为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不可再生能源储量减少,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趋强烈。
B.采用集成式智能技术的新一代光储电站,能对天气情况作出判断,并据此作出相应调度,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的主动性。
C.由于光伏容易受到光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利用光伏发电是“靠天吃饭”,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波动性。
D.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新能源,将使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翻倍,给国家创造巨大的综合效益。
2.下列不属于光伏跟踪系统“跟踪”优势的一项是( )
A.提高发电量
B.光储电站不易受到灾害天气的影响
C.光储电站在特殊环境下灵活运转
D.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一代光储电站的不断建立和发展,意味着光储一体化已成为光伏新能源项目建设的基本趋势,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将会持续提高。
B.采用“被动”技術的传统光储电站,电站建设完成就几乎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表明其灵活性不如新一代光储电站。
C.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用电量大,国家应把风光大基地建在这些地区,可以减轻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带来的压力。
D.我国现有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的体量与风电、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支撑能力不足。
4.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给“光伏跟踪系统”下简要的定义,不超过70个字。
答: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新能源的利用,它们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3题。
材料一:
和ChatGPT聊天,可以直奔主题,也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当被问到一些严肃性话题和解决方案,ChatGPT的回答逻辑合理、用词到位,虽然没有提出老生常谈之外的观点,但清晰直观且迅速的表达方式令人拍案叫绝。它的出色表现,对于希望使用AI能力而又不想要额外付出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极具吸引力。然而在许多创作者眼中,“ChatGPT很好玩,但它不是作者”,其背后的学术担忧、版权问题等仍有许多争议话题。
(摘编自《突然爆火的ChatGPT到底是啥?》,2023年2月8日)
材料二:
2001年,一部名为人工智能(AI)的科幻影片向人们展示了未来机器人高度发达并且拥有人类情感后的场景。一晃二十多年过去,AI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23年初,美国OpenAI公司研发出了一款名叫“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用户可以向它提问,得到的回答非常接近人类思考后的结果。
研发AI最关键的一个条件是运算能力。研发此类AI需要对海量的参数进行运算,通常需要高端计算机的参与。而这些计算机又离不开一个核心部件——GPU芯片。由于有传统PC行业的地位,英特尔占据了GPU60%以上的份额,但是独立显卡领域,英伟达和AMD则是两家共同垄断。随着AI、服务器等产业的发展,GPU芯片的销售持续走高,这两家企业的销售额也都在增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不能再抱有任何幻想》,2023年3月9日)
材料三:
谈到ChatGPT最核心的东西,金耀初(欧洲科学院院士)表示,ChatGPT所代表的技术是第三波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的一个重大进展。它基于生成式预训练Transformer模型,与传统的判别式模型相比,生成式模型能更有效地学习大容量的样本,特别是海量的语言、视觉信息。
对于ChatGPT的横空出世,金耀初强调这仅仅是大众的感受。从科研的角度看,ChatGPT也是一步一步演进而来的,ChatGPT是花了很长时间,用了各种学习方法不断训练和微调出来的。
(摘编自《“火爆”的ChatGPT尚没有“自主心智”》,2023年2月15日)
材料四:
2023年深圳市高考一模考试于2月15日举行,不少学生、家长都反映作文题不好写。为帮助师生做好作文备考,广东省教学名师与ChatGPT同写示范作文,并请深圳市特级教师陈继英进行了点评,对ChatGPT的作文陈老师评道:这篇作文,能够根据题意分析,整体布局有条理,有逻辑性,这和大部分高三学生可以“打个平手”;但全文空洞说教、空泛说理,没能联系现实进行有效议论;语言缺乏个性,没有好的修辞素养。总体看,其写作还是一种整合性模式思维。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3年2月24日)
1.根据文中信息,下列对材料二中的柱状图命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2015-2025年英伟达和AMD独立显卡规模变化表
B.2015-2025年全球GPU市场垄断规模变化表
C.2015-2025年全球GPU头部供应商年收入統计表
D.2015-2025年全球GPU市场竞争态势分析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ChatGPT并非凭空而来,它是人工智能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产物,体现了科学技术一步一步演进的发展规律。
B.当ChatGPT被问到一些严肃性话题和解决方案时,它能够清晰、准确、直观地做出回答,逻辑无懈可击,思考力不亚于人类。
C.Transformer生成式模型支持学习大容量样本,显然优于传统的判别式模型,这使ChatGPT学习能力更强,且不知疲倦。
D.ChatGPT的模仿复制能力超强,也能写出有相当水平的学术论文、新闻评论甚至诗歌类的作品,人类将面临一场空前的智力挑战。
3.请阐述材料一中的画线句“ChatGPT很好玩,但它不是作者”的含义。陈继英老师对ChatGPT作文的点评,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答: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