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邹敏
【写作攻略】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近几年的新高考作文命题由过去的“自选文体”改变为“明确文体”,写好一篇结构严谨且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自我的“主题”记叙文,往往能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1.记人、叙事的主要顺序
顺叙:即按照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线写人叙事。
倒叙:即先叙述重要事件或故事的结局,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再按时间先后,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叙述。
插叙:在写人记事过程中,有时需要交代背景、说明情况、回忆与某情节相关的内容等,就要中断叙述,插叙一些内容。
补叙:有时故事情节已讲完,但有些内容必须要交代,则可以进行补叙。
2.写景、状物的主要结构
空间转换:即按照观景的顺序,通过移步换景的方式来组织材料。
视角转换:即按照由外而内、由上而下、由近而远、由浅而深,由远眺转平视、由仰视转俯视等方式进行描写。
时空交互:即按照时间和空间发展变化的顺序组织材料、编排内容,有利于对处于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景物等进行有条理的叙述。
3.叙事方法
写记叙文除了上述常见的顺序、结构,还可以综合运用以下三种叙事方法:
(1)从不同叙述角度、人称进行写作。
如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事者、见证者、参与者、感受者,显得亲切真实,便于抒情、议论,便于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可以见证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突出主旨。再如第三人称,作为旁观者、讲述者,叙事自由,客观公正,便于评价。
如鲁迅的《祝福》,正是通过叙述视角的变化使叙事结构严谨有序的。文章首尾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良心未完全泯灭的“我”回忆和讲述了祥林嫂的故事。在回忆祥林嫂的生平时,文章主要从“鲁镇人”的视角进行描写,这样可以直接叙述祥林嫂在鲁镇的活动。祥林嫂离开鲁镇后的活动则是由卫婆子进行转述的,因此这部分内容就变成了卫婆子的叙述视角。
(2)进行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个性。
赵树理说过:“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亮点,要通过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个性,突出作文主题。
细节可以是作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句评价、一个景物描写或生活的片段,必须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或地域特色,必须带有符合人物情感变化、人格魅力的符号,能为“主题”服务。
(3)设置一波三折的情节,使叙事结构严谨、内容丰满。
“文贵曲”是记叙文的一大特色,写作时可以设置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使作文内容跌宕起伏,紧紧抓住读者“眼球”。
一是要抓住叙事线索,把握故事整体发展的脉络;二是要以典型情节为抓手,使情节发展变化的脉络更为清晰;三要通过情节的变化,将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前后对比,以突出人物形象,塑造复杂而曲折的性格发展过程。
其中,线索是暗示作文起伏转折的關键。记叙文的线索语言对记叙内容要点的暗示主要体现在:①在叙事时利用时间、地点的转换、变化反复暗示读者;②在描写人物时利用人物某些方面的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神态等细节反复暗示读者;③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利用一些形容词、动词来暗示人物的性格变化;④利用人物的语言来暗示情节的变化;⑤利用环境的变化来暗示主题思想等。
【文题呈现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汪国真《远方》)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以“远方”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主题是“远方”,写作时要分析“远方”的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从字面上看,“远方”是相对于“近处”而言的,可以是空间上的远方,也可以是心灵上的远方,还可以指代未知的世界。再思考其深层含义:远方有我们不熟悉的自然、人文景观,对我们有一种诱惑。“到远方去”是一种追求理想、探索未知的渴望。在追求远方的过程中,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丰富人的阅历,实现人生价值。
也可以提出质疑,“凡是遥远的地方”就是美好的吗?生活就在当下,就在眼前,离开和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远方虽然吸引人,但于当下无益,仍要回归现实,脚踏实地。
如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进行写作,可使所叙之事亲切真实;如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入手,则可以作为旁观者、讲述者,能使叙事更为具体、客观。
【习作展示】
远 方
◎王霆辉
“孩子,长大后你得到远方去看看,远方的世界更精彩。”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会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那一天,我从二哥那里,了解到了“远方”的真正含义。
二哥生长在成都,熟悉成都的大街小巷,后来又顺利考上了本地的大学。记得当时我问他:“你那么高的分,为什么不去外面读大学?”
“离家近,路熟,朋友多,更有安全感。”二哥十分自信地说。我也觉得很有道理。
大学毕业后,二哥进入了本地一家大公司,不到三年就担任了执行总监,混得如鱼得水。这样安逸无忧的生活又过了几年。
后来有一天,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兴奋地告诉我:“弟弟,哥要去国外工作了。”
我十分惊讶:“你不是喜欢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吗?怎么突然想去国外?”
他却十分轻松地回答:“我要去追求诗和远方了。”
刚出国不久,他经常给我发新生活的照片,什么在慕尼黑看展览,去法国凯旋门参观,去阿尔卑斯山游览……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趣极了。看到二哥来的照片,我也开始向往远方的生活。我看过家乡的梨花、桃花,现在很想去看看薰衣草、郁金香;我去过峨眉山、华山,现在却抑制不住想去看看阿尔卑斯山……
但没过多久,我再给二哥发电子邮件,他却总是回复短短一句话:弟,哥现在很忙,有事儿待会儿说。
去年3月,二哥回国了。他见到我,一把抱住我,伤心地说:“还是自己的国家好啊!多么精彩,多么充实!”
我很好奇:“你不是想追求诗和远方吗?”
“唉,一言难尽啊!我现在才明白,哪里都不如自己的国家好!”
“哦?”我不解。
“再好的远方,那也是别人的,”二哥感慨地说,“以前总羡慕别人‘说走就走’,追求远方,可真到了远方,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熟悉,工作也不好找,甚至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还是近点好啊!咱们国家繁荣强盛、社会稳定、百姓幸福、多好啊!”二哥拍拍我的肩。
听了二哥的一席话,我恍然大悟:是啊,远方充满了诱惑,也许能领略到美好的风景,也许只是一个传说;也许远看很美丽,靠近才知道是假象……远方的风景总诱惑着我们,但终归要回到当下的生活中来。
【四川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教师点评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我”与二哥的对话交代故事内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对话描写贴切自然,真实生动。结尾以抒情、议论点题,和开头相呼应。作文另辟蹊径,紧扣材料主题和要求,从二哥由“近”到“远”再到“近”的生活轨迹表达“我”对“远方”态度的变化,读后令人深思。
【文题呈现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商隐曾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意思是:身上没有彩色凤凰的羽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能心意相通。人与人在一起生活久了,哪怕是一个细微的语言、动作、神态,都能心领神会。
请你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感受母亲的艰辛”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符合文题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主题”作文题。材料的关键句是:“人与人在一起生活久了,哪怕是一个细微的语言、动作、神态,都能心领神会。”主题是“感受母亲的艰辛”,要求“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写一篇记叙文。人物的形象正是通过其独有的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等细节表现出来的。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物又共同构成了曲折变化、跌宕起伏的情节。写作时要通过具体而鲜明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记叙文刻画人物心理变化,一般是通过在人物的言行中反复穿插重要语句进行的。这些语句主要表现为:推动情节发展的语句;不断变化的环境描写或反复出现的富有表现力、概括力的句子;能够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形容词,修饰性、限制性词语;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动作、语言描写,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等。
【习作展示】
串串香
◎王远扬
“走呀,快点!”我故作轻松地对几个好友说,“就在前面,这次我请客,好吃的管够!”
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一楼正中是一道豪华的玻璃转门,门楣上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蜀州名小吃”。我捏捏兜里的三张大钞,心里想:先“潇洒”一回再说。
“到了,到了!串串香!”几个好友有点迫不及待。
“服务员,快把这里收拾下!”我们围在刚刚撤席的一张大桌子边,看到桌上、地上的污渍,很不满地吵嚷着。“来啦!”一个微微佝偻着背,手里拿着抹布、拖把的中年妇女走到我们身边。听到这个声音,我感觉熟悉极了,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她忙不迭地收拾凌乱的桌子,又低头清扫地上的垃圾,见我站着不动,无奈地说:“请抬一下脚。”
她一抬头,看见是我,也愣了一下。
“我,我……好的。”我连忙退后几步。
她不再说话,麻利地拖着地板。汗水浸湿了她的工作服,但她一声不吭,仿佛不会感到累似的。
这不是我的母亲吗?她为什么会在这里?我紧张又无措。
“请慢用!”离开时,母亲深深地看了我一眼,像对待其他顾客一样微笑着说。
一顿饭吃完,盆里满满的都是竹签子,几个好友一边摸着圆圆的肚子,一边意犹未尽地嘬着竹签上的牛肉,感慨道:“哎,真香!”我却觉得嘴里发苦,进门时馋得人食指大动的香气,此刻一丝也闻不见了。
我硬着头皮喊:“服务员,买单!”
“来啦,”一个年轻服务员数过竹签后,说,“一共245元。”
我艰难地摸出三张带着褶皱的大钞,感到呼吸困难。昨晚的一幕在我脑海中闪过——
“妈!”我理直气壮地开口:“明天要交328元资料费。”
母亲看着我,犹豫了半晌才问道:“一定要明天交吗?”
点了点头:“嗯!”
母亲再次沉默了。她起身走進卧室,拿出一块叠得方方正正的蓝色毛巾。她小心地打开毛巾,从里面抽出几张钱,用手指一张一张地捻着,数了三遍,才将“资料费”交到我的手中:三张一百元,三张十元。
母亲收好剩下的钱,对我说:“要资料费就交吧,一定要好好读书。我最近找了份轻松的工作,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呢!”
在母亲回卧室放钱时,我隐约听到了她的嘀咕声:“怎么又要交这么多钱,这个月要省着用了……”
……
母亲推着清洁车又过来了。我看着她瘦小的身影,仿佛看到那个赶十几里山路到镇上卖鸡蛋,却被毒蛇咬伤落下病根的身影;那个为了让我读市里的重点高中,租了间狭小破旧的老房子,为我操劳的身影;为了交我经常索要的学杂费,干着“轻松的工作”的身影……
母亲,我骗了你,为了“面子”,撒谎要钱请好友吃“串串香”!
我望着那道豪华的玻璃转门,艰难地吞咽着这终生难忘的“串串苦”。
【四川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教师点评
故事围绕吃“串串香”这一事件展开。开头先交代“我”请好友吃“串串香”,表现出虚荣的个性特点;接着描写“我”刚进餐厅时的“豪爽”及乍见母亲时的尴尬;母亲没有当面责怪,让“我”内心波澜起伏:“我”欺骗母亲,母亲却将辛苦打工的钱给了“我”,相信“我”在认真读书。看着母亲忙碌的瘦小身影,“我”艰难地吞咽着这终生难忘的“串串苦”。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生动传神,余味无穷。
【文题呈现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二背后》讲述了风景背后的故事。生活中,许多人背后也有故事,许多事背后还有道理……
请以“背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题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是由阿来的《十二背后》生发出来的。“十二背后”是一个地名,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十二背后”得名的缘由众说纷纭。“有说是十二道岭背后,有说是十二条溪背后,还有说是十二个洞的背后,十二个坝的背后,十二道石崖的背后,无论是什么的背后,所有十二的背后,总说的是此地天远地荒。”作者游历“十二背后”景区后深有感触。
作文题用“《十二背后》讲述了风景背后的故事”一句话关联阅读文本,然后延伸开来:“生活中,许多人背后也有故事,许多事背后还有道理……”提示我们可以写某个(些)人背后的故事,可以写某件(些)事背后的道理,还可以写现象背后的真相,事物背后的规律,成功背后的汗水,荣誉背后的眼泪,严格背后的宽容,“恨铁不成钢”背后的深爱等。
写作时要精心安排结构和内容,不要让“背后”一下子显露出来,一览无余;最好是进行层层铺垫,“千呼万唤始出来”。还可以运用“误会法”,经过一次甚至多次误会,才看清“背后”。作文有抑扬、生波澜,故事才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还有一种构思,那就是较早让读者见到“背后”,但“背后”的内容不止一层,而是像“变脸”一样,不断揭示出新的“背后”,让人拍案称奇,这样也能收到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效果。
【习作展示】
背 后
◎李心怡
“呦,那边那个老头,在小黄车那儿干什么呢?”我紧紧地盯着不远处一个奇奇怪怪的老人,小心翼翼地躲在花丛背后,开始“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设绿色、文明城市的需要,身边的小黄车越来越多,而一系列不文明行为也接踵而至。有人私自上锁,把“共享”变“独享”;有人悄悄把车停到自己家里;还有人刮花、偷换二维码……实在是太不文明了!正义感涌上心头,我立志要“整顿”自己看到的不文明现象。
我偷偷拿出手机,露出摄像头,对准刚才的老人开始拍摄。只见他在一辆小黄车旁边左晃晃,右晃晃,前瞧瞧,后看看。“嘿,他是想偷车,不知从何下手吧!”我嘀咕道。只见老人慢慢在车锁旁蹲下来,从兜里摸出了什么东西,对着车锁一阵捣鼓。“撬锁!看我不抓你个现行,等会儿把视频传到网上……”就在我暗自得意之时,老头忽然停了下来,收起东西转身走了。留下我一个人摸不着头脑。“难道他放弃了?”我思忖了一会儿,决定再“蹲点观察”一段时间。
果然,没过一会儿,老人又回来了。我继续录制视频。这次他又掏出一件东西,我定睛一看,居然是块抹布!他拿着抹布使劲擦着车身。“噢……换战术了啊!他肯定是在擦车上的二维码呢,好贴上他自己的!撬锁不成,改换二维码了。现在的老头可真是厉害,啥都会……”我暗暗得意,沉浸在自己的“料事如神”中,决定抓他个现行。
我收起手機,一个箭步蹿到老人身后,大吼一声:“干什么呢你!”老人被我这个突如其来的“正义青年”吓得往后一退。这下轮到我傻眼了——面前的小黄车上是一个锃亮锃亮的锁,车身还有几张被清理了一半的广告贴画。“这有的人吧,把口香糖往车锁里塞,还有往车上贴小贴画的,我看见了,觉得不太好,这不想清理一下……”老人笑着说,“我以前是单位看车的,现在退休了没事干,看见这车脏了,我就想擦一擦……我可没干啥啊!姑娘,你是不是把我当成坏人了啊?”
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嘟囔了句“没……没……”,赶紧低着头跑了。
我忽然发现,自己才是那个真正不文明的人。打着正义的名号,以貌取人,偷拍别人,把别人往坏处想,对待一位长辈还那样不尊重……
小黄车的背后,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文明。
【北京市十一学校】
◆教师点评
作文运用误会法,写“我”误以为老人要“撬锁”,要“换二维码”,情节一波三折,最后才揭开谜底,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先抑后扬、生动有趣。作文选材新颖,有现实意义,在赞美善良热心的老人的同时,也对一些不文明现象进行了针砭。
(雷其坤)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